4《花之歌》》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花之歌》》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2: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花之歌
交流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纪伯伦 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出生于 1883 年,在黎巴嫩的一个山村度过童年。纪伯伦的作品独具风格,他的散文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浓郁的情感。其代表作品《先知》,通过智者之口谈论爱、婚姻、孩子、工作等诸多主题,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传递深刻的人生见解。
他的绘画同文学一样出色,线条和色彩中蕴含着东方的神韵与西方的浪漫。纪伯伦的创作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旖旎
yǐ nǐ
婆 娑
pó suō
冠 冕
guān miǎn
苍 穹
cāng qióng
摇曳
yáo yè
鸣 啭
míng zhuàn
琼 浆
qióng jiāng
芬芳馥郁 硕大无朋
顾影自怜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
fù yù
shuò
我会读
易错字


摇曳
不要多写一“点”
造句:花枝在微风中摇曳着,摇出一缕幽香,摇出一片恬静与温馨。
认识词语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与凋谢。
走进课文,
理解花是花
自主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花是花。
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的批注。
运用“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进行交流,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从哪些地方看出花是花?
说出来
又收回去
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畅谈发现
花开
花落
花再次开放
“然后又说一遍”这一表述,强调了大自然话语的重复性和循环性。大自然的话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重复出现。这种重复性不仅让大自然的话语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韵律和节奏。
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作者把花比作了什么?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四季,春夏秋冬
比喻
诸元素之女
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冬将我孕育:在冬季,寒冷和沉寂为花提供了孕育和准备的空间,为接下来的生长和变化奠定了基础。
春使我开放:随着春季的到来,温暖和生机促使花开始绽放,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夏让我成长:夏季的炎热和充沛的阳光、雨水等自然条件促使花迅速成长,达到生命的巅峰状态。
秋令我昏昏睡去:秋季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逐渐下降,生机开始衰退。这时,花也进入了休眠状态,为来年的生长和变化积蓄力量。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排比
花在亲友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维系和增进彼此感情的重要媒介。作为礼品,花可能代表着送礼人的心意和祝福,同时也能够带给收礼人喜悦和满足。
在这里,花被赋予了婚礼上的特殊象征意义。冠冕是婚礼上的一种重要装饰,代表着尊贵、荣耀和幸福。因此,花作为婚礼的冠冕,象征着新婚夫妇之间的美好祝愿和幸福生活的开始。
揭示了花在死亡仪式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通过献上祭品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作为生者赠予死者的祭献,花不仅代表着生者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寓意着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中能够获得安宁和祝福。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花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花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花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落下去。花是属于自然的,花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这句话描绘了清晨时分,花与晨风共同迎接光明的场景。这里的“晨风”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清新的气息,而“将光明欢迎”则表达了花对光明的期待和喜悦。光明通常代表着希望、温暖和活力,因此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氛围。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这句话则描述了傍晚时分,花与群鸟一起送别光明的情景。这里的“群鸟”可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灵,它们与花一同参与了对光明的告别仪式。而“为它送行”则表达了花对光明即将离去的惋惜和不舍。尽管光明即将消失,但花与群鸟的共同行为也体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恩。
第7自然段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光明的决心和行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这句话中,花被描绘成在原野上摇曳。通过花的摇曳,原野的风光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这里用“旖旎”一词来形容风光的美丽和迷人。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花与清风的互动。通过花的呼吸,清风被赋予了芬芳馥郁的气息,这里用“芬芳馥郁”来形容气味的芳香和浓郁。
文本通过“我微睡时”和“我醒来时”两个场景,描绘了花与夜晚和白昼的互动。在“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花进行察看,这里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形象地描绘了夜空中繁星的闪烁,而“察看”则表达了星星对花的关注和观察。在“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花凝视,这里的“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它用巨大的光芒和热量凝视着花,与夜晚的星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描述了花的生活环境和享受。朝露被比喻为琼浆,显示出花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享受。同时,小鸟的鸣啭和歌唱为花带来了愉悦和陪伴,展现了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进一步描绘了花的动态美和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婆娑起舞形容了花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的姿态,而芳草为花鼓掌则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之间的相互欣赏和支持。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表达了花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高空和光明象征着理想、希望和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而花始终保持着对它们的仰望和追求,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则强调了花的自立自强和谦逊品质。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都是形容自我陶醉、自我怜悯的状态,而花则从不陷入这种状态,始终保持着清醒和谦逊。
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花的生长与美丽,而是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花之歌》主要讲了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概括主题
独特的想象力、对光明心驰神往
花之歌
星星奉献者和使者
诸元素之女→向往光明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与万物和谐共处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孤( )自赏
( )影自怜
心驰( )往
婆娑( )舞
( )芳( )郁
硕大无( )







课堂演练
二、发挥自己的想象,仿写句子。
清晨,我跟朝露一同将晨曦迎接;夜晚,我再与繁星一道为它守望。
春日,我和繁花一起把暖阳拥抱;秋日,我且与落叶一同为它凭吊。
黎明,我偕薄雾一道将曙光期盼;黄昏,我并与归鸦一起为它伤怀。
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三、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含“花”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小练笔:模仿本课,以《××之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首散文诗。
要求: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复习本单元已学习的课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