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38:35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xiè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zhàn。1945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山南塞北 (A.sāi B.sài)
奔腾 (A.bēn B.bè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下   破zhàn( )
【答案】1. B A 2. 卸 绽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山南塞北:shān nán sài běi,山的南面和边塞的北面,常用来泛指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等不同地域,以体现地域的广阔和差异。故选B。
奔腾:bēn téng,指(许多马)跳跃着奔跑,也可用来比喻水流汹涌或其他事物的蓬勃发展。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卸下:xiè xià,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解除、放下。
破绽:pò zhàn,衣服裂开;比喻说话或做事不严密,存在矛盾。
二、综合性学习
3.时下,有少数中学生因父母管教严格,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用离家出走的伎俩来恐吓父母。针对这一现象,班上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参考所给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本义:
(2)若你认识上述那位用离家出走来恐吓父母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请写出你的说辞。(50字左右)
【答案】(1)好好侍奉父母。
(2)(示例)同学,你好!我们作为子女,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要挟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他们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你这样,父母肯定会担心的,你说对吗?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左图有一个小孩和一个老人,老人拄着拐,躬着身体,小孩搀扶着老人。右图是“孝”字的古文字,好像一个孩子在支撑着一个老人。综合两图片可以推测出“孝”字的本义是表现晚辈对父母或长辈的用心侍奉。
(2)本题考查劝说词。劝说词是规劝对方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口语表达。劝说时,既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又要使对方愉快地接受,因此,劝说词应做到委婉、明确,称呼对方要有礼貌,说话要客气,要用和对方商量的语气进行谈话。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解答此题要注高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的基础上,有的放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围绕“不能用离家出走这种方式来要挟父母,父母都是为你好,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他们好好沟通”来回答即可。
示例:亲爱的同学,理解你感受到的困扰,但离家出走并非解决问题之法。让我们冷静对话,表达心声,寻求共识。父母关心我们,沟通是解决之道,而非逃避。让我们一起建设和谐家庭,共同成长。
三、语言表达
4.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判断哪一句更好。并分析第二句比第一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句子一: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二: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答案】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
【详解】考查语句赏析。
句二比句一多出的内容是: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这部分内容描写了周边的景物,有道路两旁的庄稼、河里的水、地里的土。这是三处细节描写,通过“低下头”“弯下腰”“烫手”“冒烟”这些细致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气的火热。因此,第二个句子好。
四、现代文阅读
5.阅读课文,回答各题。
(1)课文第20-27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2)下面这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3)下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作者写这篇文章时,阿长已经离开人世大概30年了,作者自然有很多话想向阿长倾诉,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想象,写出作者想要说的话。
【答案】(1)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
(2)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方法,写出阿长为“我”买来新书的高兴和自得。
(3)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我”对同长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4)示例:长奶奶,您踢死我隐鼠一事,我耿耿于怀了好一阵子,对您不满,实在是儿时天真;不懂事。当我迫切希望得到山海经历时,自己没办法买;别人又不肯帮忙,您却悄悄地为我买了,我非常感激和感动。善良的长妈妈,望您九泉安息!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
结合文章20段“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和25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等可知,阿长告假回来时为“我”买来《山海经》。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穿着新的蓝布衫”这是阿长的外貌描写,“递”“说道”是人物的动作描写,“高兴地”是神态描写,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书时的兴奋、激动和自得心情。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方式及作用分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是对长妈妈的赞扬和评价,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敬意。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原文中作者叙述有关阿长的七件事:①长妈妈的名称来历;②喜欢切切察察以及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摆“大”字;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的故事(或长毛攻城,她被掳去守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给我买《山海经》,以及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作答。注意要表达出之前对阿长各种厌烦的愧疚和为作者买出的感激之情,以及长久的怀念之情。答案不唯一,语言简洁,生动即可。
示例:长妈妈,您踢死我隐鼠一事,耿耿于怀了好一阵子,对您不满,实在是儿时天真,不懂事。当我迫切希望得到《山海经》时,自己没办法买,别人又不肯帮忙,您却悄悄地为我买了,我非常感激和感动。那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也是最为心爱的宝书。善良的长妈妈,感谢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⑩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文中用①②段记叙和描写叔祖的用意是什么?
7.第 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赏析下面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9.“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案】6.记叙我见到、喜欢《山海经》的由来和经过,为故事发展做铺垫;从侧面衬托阿长,同叔祖和其他人对我的喜好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7.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敬爱、怀念之情。 8.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9.《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①段中“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②段中“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的内容可知,记叙我见到、喜欢《山海经》的由来和经过,为故事发展做铺垫;写叔祖的疏懒和别人不肯回答“我”,就是侧面衬托手法的运用,叔祖勾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向往,但他“疏懒”不愿去寻找,别人知道但都不对这事放在心上,而长妈妈不知道《山海经》,甚至连书名都说不对,但她却主动关心,并买来了书,在众人的衬托下,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长妈妈为人的善良,对“我”的关爱程度得以极好的突出。
7.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第 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用诗化的祈使语气抒情,祈祷长妈妈能感受到大地母亲带来的无边无尽的温暖,表达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
8.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分析,加点词语“霹雳”多形容突然发生的、带给人巨大打击的事件;此处指惊讶、震惊;加点词语“震悚”指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结合第⑥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可知,这里将“我”听到阿长说买来了《山海经》比作是“遇着了一个霹雳”,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全体都震悚起来”是指“我”的整个身体因听到阿长买回《山海经》而兴奋地震动赶来,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阿长回来告诉她买回《山海经》的时候,“我”内心反应十分大,感到非常震惊、惊讶,没想到一个不识字的、“我”心存隔膜乃至轻视的阿长竟然给我买来了盼望已久的《山海经》,因而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动、震惊和感激”的。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③段“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第④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第⑥段“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第⑧段“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可知,这四本书虽然十分粗拙,但“我”对《山海经》渴慕已久,而且是由一个没有文化的阿长给“我”买来的,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了对阿长的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五、作文
10.以 “记忆中的温暖” 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写一写你记忆中像山地姑娘、水乡阿婆这样给你带来温暖的人,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答案】例文:
记忆中的温暖
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片段如同珍珠一般熠熠生辉,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在我的记忆里,就有那么一段时光,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为我驱散了寒冷,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有一位修车大爷熠熠生辉。记得那是一个暴雨天,放学了,我骑着自行车匆匆赶路,车胎却突然爆了。正当我焦急万分,手足无措时,街边修车摊的大爷热情地向我招手:“孩子,过来!”大爷已过花甲之年,头发花白,脸上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双手满是黑色的油污。
他迅速地将车放倒,熟练地卸下轮胎,边修补边念叨:“下雨天路滑,你可得小心点儿。”大爷的手很巧,不一会儿,车胎就补好了。我掏出钱给他,大爷却摆摆手,笑着说:“不用了,就几块钱的事儿,快回家吧,别淋感冒了。”那一刻,他沙哑的声音、憨厚的笑容,如同一束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
从这以后,每次路过修车摊,我都会微笑着和大爷打招呼,那温暖的情谊,在岁月里从未褪色,一直温暖着我的心。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记忆”和“温暖”。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回忆并描述一段让自己感到温暖、舒适或愉悦的经历。温暖,既可以是物理上的温暖,如冬日里的阳光、火炉旁的温暖;也可以是情感上的温暖,如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陪伴。因此,我们应该聚焦于回忆那些给自己带来温暖感受的片段,并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这种温暖的情感。在叙事过程中,细节描写很关键,要抓住人物特点,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
第二,立意。立意时,要着力展现人性的美好。可以写亲情带来的温暖,如长辈的关怀,父母的照顾,哥哥姐姐的呵护等;还可以写友情给予的温暖,自己被别人误解或者遇到挫折时,朋友坚定地站在自己身边,给予支持和鼓励;还可以记录自己在困难时刻得到陌生人的帮助而感受到的温暖;还可以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内心恐惧的过程中收获的温暖。
第三,选材。在选材上,应精选能表现美好、和谐、友善、关爱等积极向上的内容。比较常见的是身边的父母、朋友、老师、邻居等人的言行带来的温暖:还可以写那些社会中的英雄楷模等人带来的温暖,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奉献,带来安稳、和平、美好的生活,这也是温暖:还可以写一些小人物带来的温暖,如家附近的一个交警,一个经常碰到的环卫工,一个经常光顾的小店的店主等。比如,写一次在冬天里,妈妈为自己煮的一碗热腾腾的鸡汤,那汤的味道和妈妈的笑容都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记忆里;或者写一次在考试失利后,朋友给予的安慰和鼓励,让自己感到温暖并重新振作起来。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日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睨之久而不去( ) (2)康肃忿然曰( )
(3)则虽壮( ) (4)故北方之勇者( )
1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其一犬坐于前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
1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11.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气愤 即使 所以 12.B 13.(1)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2)天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 14.(1)甲文: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夫,多练习,就一定会取得成绩。(2)乙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习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技巧,否则,就不能成功。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句意为:陈尧咨气愤地说。忿:气愤;
(3)句意为:即使长得强壮。虽:即使;
(4)句意为:所以北方的勇士。故:所以。
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句意为: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于:介词,在;
B.句意为: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于:介词,对于;
C.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于:介词,在;
D.句意为: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于:介词,在;
故选B。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矢:箭;但:只,只是;颔:点头。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重点字词:日:每天;涉:趟水。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第一段“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第二段“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在卖油翁看来陈康肃射箭能十中八九,只不过是手熟而已,就如他倒油从钱孔入,但是钱没有沾湿一样,都是手法熟练而已,本文主要讲的是要掌握一门本领,要多练习,熟能生巧。由此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夫,多练习,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结合乙文“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可知: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由此可知,善于潜水的人要掌握潜水的技巧才不会让自己溺水。由此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习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技巧,要务实肯干才行。否则,就不能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xiè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zhàn。1945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山南塞北 (A.sāi B.sài)
奔腾 (A.bēn B.bè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è( )下   破zhàn( )
二、综合性学习
3.时下,有少数中学生因父母管教严格,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用离家出走的伎俩来恐吓父母。针对这一现象,班上拟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参考所给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本义:
(2)若你认识上述那位用离家出走来恐吓父母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请写出你的说辞。(50字左右)
三、语言表达
4.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判断哪一句更好。并分析第二句比第一句增补了哪些内容?
句子一: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二: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四、现代文阅读
5.阅读课文,回答各题。
(1)课文第20-27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2)下面这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3)下面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作者写这篇文章时,阿长已经离开人世大概30年了,作者自然有很多话想向阿长倾诉,请结合整篇文章内容想象,写出作者想要说的话。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⑩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文中用①②段记叙和描写叔祖的用意是什么?
7.第 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赏析下面句子。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9.“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五、作文
10.以 “记忆中的温暖” 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写一写你记忆中像山地姑娘、水乡阿婆这样给你带来温暖的人,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日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睨之久而不去( ) (2)康肃忿然曰( )
(3)则虽壮( ) (4)故北方之勇者( )
1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其一犬坐于前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
1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