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说课内容
说
教学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这样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也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但是在知识和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自然也有不同层次,因此本课的学习就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经验,再次渗透转化的思想,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新知的特征,逐步建构清晰的认知结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过程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探索 意识、合作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和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师演示教具一套。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后能做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实验法。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实验、讨论的过程中牢牢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 演示法。教师用教具演示配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推导过程这一重点内容。
3. 发展迁移法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学法:根据本节内容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应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为凸显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切实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回顾旧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唤醒学生对图形转化的形成过程的回顾,同时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二)、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如果叫你们来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设计思路: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要解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已学图形计算公式中得到一点启发呢?
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大家可以拼一拼,看能拼什么图形?
分组操作交流。
(1)以四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2)思考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底
高
底
高
2、展示合作成果。
第一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五、说教学过程
第二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底
高
底
高
五、说教学过程
底
高
底
高
第三小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新知的形成,同时,再次渗透转化思想,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在学习新知识上得到提高,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铺垫,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猜测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3、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想一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智慧成果呢?
根据回答引导总结: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让学生大胆尝试,推导说理。
根据我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出示字母公式: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说教学过程
(四)、解决问题,提升认识
第一关: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平方厘米?
S=ah÷2
=100×33÷2
=1650(cm2)
答:它的面积是1650cm2。
智力大闯关
四、说教学过程
第二关: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 cm2,求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答: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为6cm2。
s=12÷2=6(cm2 )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三关:完成下列表格。
底(m) 4.2 8 6
高(m) 2.5 4 4.5
面积(㎡) 12 6.4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底
h=2s÷a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高
a=2s÷h
五、说教学过程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给本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结尾。]
六、说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 ||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底×高÷2
S=a×h÷2= ah÷2
说课结束
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