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 1 为河南双槐树遗址 (距今约5300 年) 功能布局示意图。据此可知, 当时该地
图 1
A. 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 B. 处于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
C. 农业手工业开始分离 D. 具备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
2. 春秋时期,楚国实行“赋车籍马”的政策,对征收上来的车马进行登记造册,包括车马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等信息。同时,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官员, 负责车马的调配、使用和保养等工作。这些举措意在
A. 便利商业交往 B. 增强军事实力
C. 完善赋税制度 D. 促进交通发展
3. 图 2 为汉武帝赐给滇国国王的 “滇王之印”。《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 (公元前 109 年), 在滇国区域设置益州郡, 赐滇王王印, 使其继续统领滇民。这一印章印证了汉代
图 2
A. 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B. 推恩令政策的实施
C. 对外关系发展迅速 D. 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4. 史载, 宋太祖在后花园挟弓弹雀, 不满意臣僚奏事坏了他的兴致, 遂以钺柄撞落大臣的两个牙齿,大臣将牙齿拾起并揣入怀中。宋太祖说:“汝将此齿去讼我也?” 大臣回答说:“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 于是宋太祖怒气全消,赏赐慰劳大臣一番,让他离去了。这表明宋初
A. 皇帝权力受到严重束缚 B. 监察体系功能强大
C.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 治国思想礼法结合
5. 明中后期, 烟草传入福建等地, 到清中叶田地 “种烟者十之七八, 种稻者十之二三”, 甚至出现了 “见烟不见禾” 的景象。由此可见, 当时该地
A. 农耕经济逐渐衰退 B. 区域之间长途贸易繁荣
C. 集镇专业化程度高 D. 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6. 1896 年 10 月, 盛宣怀给政府的奏折中提到“各国通商以来, 华人不知务此, 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非急设中国银行,以通华商之气脉, 杜洋商之挟持”。此主张意在
A. 挽救洋务工业 B. 收回国家利权
C. 发展民营企业 D. 抵制商品输出
7. 20 世纪 20 年代初,社会上流传这样的民谣,“年年官兵战,到处土匪乱。战的中国真难看,乱的人民不安然”、“奉军的老总不吃香,破袜子破鞋破军装”、“枪炮子弹雨纷纷,路上行人吓掉魂,忙问俺家何处有,途人答曰已无村”。出现上述民谣的原因是
A.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B. 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 北洋军阀的派系纷争 D. 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
8. 图 3 为 1940 年《新华日报》发表的漫画《晋冀察某区的民主普选妇女投票情形》。图中妇女三两结队来到投票箱前投票,甚至还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这幅画可直接用于研究
图 3
A.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B.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建立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苏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
9. 建国以来, 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非洲的交往。1956 年中国与埃及建交; 六七十年代中国援建坦赞铁路;20 世纪 80 年代向非洲派遣医疗队;2000 年,成立中非合作论坛。这表明中国与非洲
A. 建立区域性的合作组织 B. 消除隔阂推动和解
C. 构建睦邻友好互助关系 D.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10. 在西亚和北非的早期国家,“单独个人的财产并非与公社分开的个人财产,而只不过是这种个人的占有物而已”。从现存苏美尔乃至阿卡德时期买卖土地的文献来看,买者都是王,而卖者都是农村公社或至少农村公社的一个大家族。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商业活动
A. 以土地买卖为中心 B. 保护私有财产
C. 重视契约法律效力 D. 受到国家控制
11. 12 世纪, 巴黎的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普通市民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常常受到坏血病的困扰。住房拥挤破烂不堪,采光极差,昏暗潮湿。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 市民仍有着强烈的幸福感, 巴黎以 “人间的天堂,世界的玫瑰,宇宙的慰籍” 而著称。巴黎市民的幸福感来缘于
A. 基督教对思想的垄断 B. 海外殖民地不断增加
C. 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D. 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
12. 1764 年 7 月,意大利法理学家贝卡里亚在其代表作《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 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一原则体现了
A. 司法权威的不断降低 B. 启蒙运动的思想成果
C. 维护专制的政治诉求 D. 法国革命的巨大影响
13. 19 世纪前期,当时英国的著名刊物《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双周评论》等纷纷刊载文章介绍中国科举取士的具体程序和方法。1867 年 10 月, 《北美评论》杂志撰文称誉中国的考试取士。这些文章的发表缘于当时西方
A. 管理与政治实现分离 B. 中国文化广泛传播
C. 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 D. 民主政体尚未确立
14. 表 1 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其中丙是
表1
国家 1870 年占比 1913 年占比
甲 22% 15%
乙 8% 11%
丙 13% 13%
丁 10% 8%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15. 图 4 为 1948-1971 年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规模变化趋势图。由此可见, 这一时期
图 4
A. 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
C. 黄金贬值速度加快 D. 美国丧失了金融霸主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是隋唐时期大型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城北部,始建于隋炀帝时期。天宝八年 (公元 749 年)发展到鼎盛,储量粮达到 5833400 石,占全国储量的一半。
材料一材料二
图 5 含嘉仓储粮来源示意图图 6 含嘉仓铭砖上的铭文
材料三
表 2 含嘉仓铭砖上记载的储粮统计表 (部分)
州名 品种 数量 储存时间
苏州 糙米 一万三口口十五石 唐圣历二年正月八日
邢州 小口 七千五百石九斗八升 唐长寿二年三月廿四日
德州 粟 六千二十石 唐天授元年
濮州 粟 一千二百八十石 同上
魏州 粟 七百九□□石 同上
沧州 粟 六百石 同上
——均摘编自河南省博物馆《洛阳隋唐含嘉仓的发掘》
(1)分析隋至唐前期含嘉仓粮食储量巨大的原因。(10 分)
(2)含嘉仓的设立体现了统治者怎样的治国理念?(4 分)
17. (13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第一部大学规章——山东大学堂章程
1901 年 11 月 4 日,清政府批准《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章程。共分四部分:学堂办法、学堂规条、学堂课程、学堂经费,计 96 节。
章节 简介
第一章学堂办法 第十三节西学洋教习暂派三名专授西学课程。第十八节考取学生入堂后,应责成监督、教习详查该生心术、品行。第二十一节学生毕业后,即由总办、总教习选择心术端正学术渊博之 ,呈请资遣出洋留学。
第二章学堂规条 第十三节学生见总教习、监督、中西学各教习,均执弟子礼。第二十节教习教导学生,贵乎明廉耻、知羞恶,崇尚礼让,激发忠义。第二十九节学堂购置书籍、图画、仪器等项,系备学生讲习考验之用。
第三章学堂课程 第一节大学堂课程……政学(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法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学、医学、格物学、化学、生物学。第八节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材,国家图富强。
第四章学堂经费 第一节学堂经费归总办会同总教习总理大纲。第五节议设译书局,添聘中西译员。第十三节学生饭资,均应自备,如实系寒峻,亦可由学堂发给津贴。
——摘编自《山东大学堂暂行试办章程》
以山东大学堂章程为例,阐述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3 分)
18. (12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 大讨论
1992 年初,邓小平对上海提出“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 的期望,给上海提供了世纪之交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全市人民倍受鼓舞。3 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联合发出了《关于深入开展 “90 年代上海人形象” 讨论的通知》, 通知精神很快得到了全市各系统、各地区各级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1992 年上半年, 《解放日报》连续组织了 28 场有较高质量的专题讨论。外经贸党委紧扣发展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主题,在全系统深入开展 “ 90 年代上海外经贸工作者形象‘大家谈’活动”。工业系统许多单位广泛开展“新机制,育新人,树形象”讨论活动。财贸系统围绕 “六自主”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以 90 年代商业职工形象为主题, 组织各种讨论,以此推进商业改革,创建文明服务窗口。
这场大讨论从 1991 年底持续到 1992 年底,历时 1 年多。上海人民对 “形象问题” 形成共识,归纳为 4 个方面 16 个字:“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 这 16 个字,既是对上海人形象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提高市民素质的具体要求。
——摘编自戚学炎《沪开展“九十年代上海人形象”大讨论》
提取材料信息,以 “大讨论·新形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16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795 年 英国《斯皮纳姆兰法案》规定,每一个有能力进行劳动的贫民,他每周获得的钱应该至少足够购买三加仑面粉做成的面包,如果贫民获得的工资加上家属劳动的补助少于这个数量,他们可以获得补助。
1883 年 德国《疾病保险法》规定,所有工厂工人和某些职业的工人必须参加疾病保险,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
1935 年 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对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对未满 65 岁死亡者提供一笔抚恤金,以作为其家属生活之用。
1950 年 瑞典建立了全民覆盖的全国疾病保障法,规定所有在瑞典居住的居民,包括瑞典公民、外国居民以及无国籍人士等,都有权享受政府资助的医疗服务。
1979 年 英国开始推行“撒切尔主义”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社会福利的提供,强调个人责任,鼓励个人为自己的福利负责。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图 7 政府干预的极限
为了在 “必要的” 和 “危险的” 之间找到合理区间,以防政府过度干预,德国经济学家克劳斯·奥菲对资本主义的 “危机管理” 进行了反思,他利用坐标轴展开分析,假定轴表示社会化进程, 轴表示政府干预水平,在线段和之间的区域为合理区间, AA’是国家干预所必须的最小极限, CC’是假设的干预水平的上限, M 点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点。
——摘编自[德]克劳斯·奥菲《福利国家的矛盾》
为了在 “必要的” 和“危险的” 之间找到合理区间,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16 分)
淄博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D
6.B
7.C
8.A
9.D
10.D
11.C
12.B
13.C
14.D
15.B
二、非选择题
16.
(1) 原因:
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为粮食储备提供了良好环境。(2 分)
经济上,隋至唐前期农业发展迅速,推行均田制等促进了土地开垦和粮食产量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如大运河,保障了农业灌溉和粮食运输。(4 分)
交通方面,含嘉仓位于洛阳城北部,大运河沟通南北,便于各地粮食运往此处储存。(2 分)
政策上,政府重视粮食储备,将其作为保障民生和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2 分)
(2) 治国理念:体现了统治者重视民生,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含嘉仓储备大量粮食,在灾荒时可用于救济百姓,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是巩固统治的基础。(4 分)
17.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社会发展推动文化教育变革。20 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在这种背景下,清政府为培养新式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批准了山东大学堂章程。章程中设置西学课程、派遣学生留学等规定,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教育的体现。(5 分)
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山东大学堂章程的制定,为新式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其课程设置涵盖政学、商学、工学等多领域,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投身各领域,推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强调学生的品德培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6 分)总之,山东大学堂章程是社会发展推动文化教育变革的产物,又反过来推动社会发展。(2 分)
18.大讨论 新形象
20 世纪 90 年代初,邓小平对上海发展的期望,为上海带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1992 年 3 月,上海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发起 “90 年代上海人形象” 大讨论,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3 分)
各系统围绕自身工作开展讨论。外经贸党委开展 “90 年代上海外经贸工作者形象‘大家谈’活动”,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工业系统开展 “新机制,育新人,树形象” 讨论活动;财贸系统围绕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以商业职工形象为主题组织讨论,推进商业改革。(4 分)
这场历时 1 年多的大讨论,使上海人民对 “形象问题” 形成共识,“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 成为上海人的新形象。这不仅是对上海人形象的概括,更是对市民素质提高的要求,激发了上海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上海在 90 年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推动上海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前进。(5 分)
19.演变过程:
19 世纪末之前,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萌芽,以英国《斯皮纳姆兰法案》为代表,主要是对贫民进行简单救济,保障基本生存,政府干预程度较低。(3 分)
19 世纪 80 年代 -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疾病保险法》和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保障范围扩大到工人、老年人等群体,保费由多方承担,政府干预有所加强。(4 分)
20 世纪 50 年代,以瑞典为代表,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实现全民覆盖,政府全面承担保障责任,干预水平达到较高程度。(4 分)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英国推行 “撒切尔主义” 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强调个人责任,适度降低政府干预水平,寻求政府干预与市场、个人责任之间的平衡。(4 分)
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初步救济到全面保障,再到调整优化的过程,在不断探索政府干预的合理区间,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