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专题1物质与反应的认识
【学习要点】
1.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原子分子原子放热吸热发光物理化学化合、分
解、置换、复分解
2.(1)①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十0,点燃2Mg03:2:5②化学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
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由于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白烟(即生成的氧化镁)散逸到空气中,当散
逸到空气中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时,此时称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
质量相等
(2)①4:18:1定比②4g:16g=1:1,所以为Cu0。③当氧元素质量都为
6416
16g时,化合物B中的铜元素质量是化合物A中铜元素质量的2倍,说明当氧原子个数相
同时,化合物B中的铜原子个数是化合物A中的2倍,故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Cu2O。
④Cu0氧化铜:C,6氧化亚铜
3.(1)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
(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多的可燃物粒子与氧分子接触,使燃烧更剧烈;增大氧
气浓度:增多了与可燃物分子接触的氧分子数日,氧分子具有助燃性,使燃烧更剧烈。
(4)不一定,首先,需要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当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占4%~74%时才
可能爆炸,其次温度需要达到氢气的着火点。
(5)破坏燃烧条件,如清除可燃物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6)反应物浓度,一般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温度,一般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催化
剂,某些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①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沉淀物,洁厕灵显酸性,两者反应生成可溶
于水的盐。
②假洁厕灵显酸性,油污净显碱性,两者发生反应,失去去污效果。
③真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当蜡烛燃烧时,镁条被液化的石蜡包裹,与氧气
隔绝;当蜡烛熄灭时,镁条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使蜡烛重燃。
④假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油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
为假。
【学习领航】
例1(1)Cl,(2)①2Fe十3C,点燃2FeCl,②H,十CL点燃2HC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合理即可)③CC1,HC1(3)分子的构成不同
例2(1)BD(2)①Fe十H2SO4一FeSO4+H2个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Fe+
CuSO4-Cu十FeSO4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③FeCO3+H2SO,一FeSO
十HO十CO2◆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①金属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锌粒表面附着一层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
为无色②碱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碱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盐盐
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例3【探究思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
(1)湿润的紫色石蕊纸片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不变色
(2)取试管中溶液少量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反应
发生
(3)NaOH溶液Na+、CI-、HO溶液的pH由小于7变成大于7
(4)BC(5)OH(6)有新物质生成(7)红
例4(1)MgCO3+2HC1一MgC12+CO2◆+H2O(2)①Fe②提高Mg的浸出率(作为
“氧化”时的反应物)(3)5.08.5(4)b
【学习实践】
1.C
2.(1)钢筋混凝土(2)贫血(3)混合物(4)FeO4Fe十CuSO,—FeSO,十Cu
3.(1)①导电②大③十4(2)4:9(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①牛奶②降低
(5)2C02+2Na2O2-2NazC03+O2
4.(1)过滤(2)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3)KOH;KOH、KCO3:KOH、C(OH)2
5.【分析交流】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Fe十CuSO,一FeSO,十Cu
【发现问题】增强
【进行实验】①5②丙专题2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天系
专题2
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习要求】
核心知识
思路与方法
科学态度
1.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
1.利用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探
素的名称和符号,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1.感受实验、想
索历程的科学史实,培育尊
中查到该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象、推理、假说
重事实的实证意识,一丝不
2.能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判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
模型等科学方法
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
子数。
在探索物质结构
科学精神。
3.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
中的重要作用。
2.在应用粒子观点解释和解
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2.初步学习利
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过程
4.能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规律,推断反应
用物质的性质和
中,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
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
化学反应探究物
联系,感悟化学学科在人类
5.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相
质组成的基本
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
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
思路。
价值。
判断。
【学习要点】
1.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导图
去乐北介
逐测
分邻世羊
衣型生网圆炸
系茶有介思)
实咔化
尘化
分
原了结度认洪元茶洪
联器化合角铵
化学女化
…定纯维
物性质
物话
心
好于针树角度认元索所女
胸
化学性质
一九了#币有度从识心性贡
浪个猡
离了
单走
虬净实
化合物
2.利用化合、分解的思维研究物质组成
(1)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烧红的枪管(主要成分是铁),获得了黑色固体(四氧化
三铁)和氢气,这一实验中哪些事实证明水不是一种元素?
(2)早在1781年,普利斯特里将“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通上电火花,发现瓶底有些液
专题2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天系
体,实验中的“易燃空气”其实就是
,得到的液体是
;1800年,伏打电池被发明
后,利用它在常温下实现了水的电解,水被分解为
和
,根据这两个实验事实,请
你解释水的组成。
以上实验从定性角度研究水的组成,那你能设计一个定量实验,验证水中只有氢元素和氧
元素吗?
(3)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利用化合和分解的思路认识了很多物质的组成。同学们通过
学习,构建出研究物质元素组成的思维模型:
未知化合物
含C.的
可襟物
燃烧法
化合法
分解法
捻验产物
得出结论
①从思维模型分析,利用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时,运用的方法是该思维模型中的
②请结合图示思路设计方案验证乙醇中含有碳元素:
3.利用模型建构思维探究原子结构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人们对物质构成的认识,经历
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1)原子的构成:汤姆森、卢瑟福等科学家都是根据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再用原子模型来
表征原子的内部结构。
①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1897年,
汤姆森在实验中发现所有原子都能释放出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
。如果
你在当时的实验现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你推理获得的结论有
②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
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a.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
原来的运动方向;b.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c.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推理原子结构:事实a:
;事实b:
;事实c:
③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