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专题1物质与反应的认识
【学习要点】
1.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原子分子原子放热吸热发光物理化学化合、分
解、置换、复分解
2.(1)①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十0,点燃2Mg03:2:5②化学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
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由于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白烟(即生成的氧化镁)散逸到空气中,当散
逸到空气中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时,此时称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
质量相等
(2)①4:18:1定比②4g:16g=1:1,所以为Cu0。③当氧元素质量都为
6416
16g时,化合物B中的铜元素质量是化合物A中铜元素质量的2倍,说明当氧原子个数相
同时,化合物B中的铜原子个数是化合物A中的2倍,故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Cu2O。
④Cu0氧化铜:C,6氧化亚铜
3.(1)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
(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多的可燃物粒子与氧分子接触,使燃烧更剧烈;增大氧
气浓度:增多了与可燃物分子接触的氧分子数日,氧分子具有助燃性,使燃烧更剧烈。
(4)不一定,首先,需要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当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占4%~74%时才
可能爆炸,其次温度需要达到氢气的着火点。
(5)破坏燃烧条件,如清除可燃物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6)反应物浓度,一般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温度,一般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催化
剂,某些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①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沉淀物,洁厕灵显酸性,两者反应生成可溶
于水的盐。
②假洁厕灵显酸性,油污净显碱性,两者发生反应,失去去污效果。
③真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当蜡烛燃烧时,镁条被液化的石蜡包裹,与氧气
隔绝;当蜡烛熄灭时,镁条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使蜡烛重燃。
④假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油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
为假。
【学习领航】
例1(1)Cl,(2)①2Fe十3C,点燃2FeCl,②H,十CL点燃2HC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合理即可)③CC1,HC1(3)分子的构成不同
例2(1)BD(2)①Fe十H2SO4一FeSO4+H2个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Fe+
CuSO4-Cu十FeSO4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③FeCO3+H2SO,一FeSO
十HO十CO2◆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①金属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锌粒表面附着一层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
为无色②碱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碱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盐盐
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例3【探究思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
(1)湿润的紫色石蕊纸片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不变色
(2)取试管中溶液少量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反应
发生
(3)NaOH溶液Na+、CI-、HO溶液的pH由小于7变成大于7
(4)BC(5)OH(6)有新物质生成(7)红
例4(1)MgCO3+2HC1一MgC12+CO2◆+H2O(2)①Fe②提高Mg的浸出率(作为
“氧化”时的反应物)(3)5.08.5(4)b
【学习实践】
1.C
2.(1)钢筋混凝土(2)贫血(3)混合物(4)FeO4Fe十CuSO,—FeSO,十Cu
3.(1)①导电②大③十4(2)4:9(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①牛奶②降低
(5)2C02+2Na2O2-2NazC03+O2
4.(1)过滤(2)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3)KOH;KOH、KCO3:KOH、C(OH)2
5.【分析交流】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Fe十CuSO,一FeSO,十Cu
【发现问题】增强
【进行实验】①5②丙专题3
碳循环
专题3
碳循环
【学习要求】
核心知识
思路与方法
科学态度
1.知道常见的碳单质的性质及其结构模型,
从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
知道结构决定性质。
1.积极参与低碳行动。
认识含碳物质,举例说明含碳物
2.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
2.保护和节约空气、矿
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初步分
3.认识自然界中碳的转化与循环,了解碳中和
物等自然资源。
析、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
对维持人类生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学习要点】
1.含碳物质的多样性
两者性听不的安因:
含碳单顺:金州不、送).址球小…
含碳
有机嚮:综1,、乙〔1川.1)、花(1,)…
物质
氧化物:京亿丧(、二气亿碳0,)
含化介剪
两秘学性近不时的:
穆:
l〔),
、盐:
候酸何(CO,、酸N,C))、竣珍利铰(NH HCO】…
2.自然界中碳的转化与循环
想一想,碳元素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空气、水、岩石及生物体内?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是
如何循环的?
激生物
光合
co
许用
l
成
院化以象
/
入
3.基于碳中和理念的低碳行动
“碳中和”指碳的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基本实现零碳排放。基于碳中和理念的低碳行动
19
专题3
碳循环
方案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问
人类汗动过量
宁政
大气中二化
宁致
温空效应
宁政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题
排放氛化碳
碳浓度瑙标
极端天气频发
影响人和动杭物的生存
解次思路
CO.
柑等
CO
实现
埃小和
排放量
吸牧量
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与转化
研制低碳行动方案
实践
()
·其他含碳物质
个人因家因际
行为.程
合作
(1)“捕碳”的基本原理
“捕碳”指通过化学吸收、物理吸收、物理吸附、膜分离等方法,从工业排放的烟气中分离出
二氧化碳。
方法
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
物理吸附
膜分离
利用CO2在物理溶
利用CO2与其他气
利用化学试剂与
利用吸附剂对CO
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
体在膜材料中渗透速
基本原理
CO2反应,并将其从
的吸附能力大于其他
其他气体,从而实现
率不同,从而实现
烟气中分离出来
气体,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
分离
HO、
Ca(OHD2、
常用试剂
聚乙二醇二甲醚、甲
分子筛、活性炭、硅胶
半渗透的非多孔介
KOH、KzCO3、NaOH
材料
醇等
和活性氧化铝等
质膜
Naz CO…
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简易吸碳机,无纺布上分别浸上15%的KOH溶液、15%
的KCO3溶液及石灰乳,打开电源,吸碳机开始工作。净化后空气中CO2浓度变化如图2。
15K.C0溶
400F
350
及收剂池网
风
C0传感器
300
250
灰到
净化后的空
200
]50
]U0
15听KT溶液
30
电
0
100
200300
100
s0时is
图1
图2
三种吸碳剂中
的吸碳效果最好。使用石灰乳进行吸收时,一段时间后吸
风效果明显变差,其可能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