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规范表达与典型错例
专题15
规范表达与典型错例
【学习要点】
规范表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不仅能培养同学们的思维,
也能在答题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中考化学试题中的规范表达主要分以下三种:化学用语的
规范表达、化学符号系统的规范表达(以化学计算为主)、化学语言的规范表达(以方案设计、结
论归纳、归因分析为主)。不管是哪一种类型,能达成规范表达的前提是理解题意,形成清晰的
解题思路
1.化学用语的规范
化学用语主要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掌握化学用语,就能用简明的符号正
确表达物质、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发展抽象思维。
【典型错例】
例1用砂纸去除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片表面
有红色物质析出,并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氢气。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常见错误:
(1)2A1+CuSO4+2H2SO4—2H2↑+Cu+A12(SO:)3
(2)Al+CuSO =Cu+AlSO
错因分析:
(1)对反应物、生成物的判断有误,认为红色物质析出和气泡生成是同一个反应所出现的
现象
(2)化学式书写有误,未根据铝元素的化合价去书写硫酸铝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2A1十3CuSO4一3Cu十Al2(SO4)3
由此可见,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建立在有效审题、有序思维的基础上,对此,同学们可以建
构化学用语类试题的基本解题模型,并结合新情境对模型进行迁移应用。
【解题模型】
有效题
解斯思维路径
印说
达成
表示微观粒广:明价微凉士体
分析带屯情祝一
按要求规龙污
安求
要水
明确
分析元索质
表小那物听:
计算原了
进行
组成元求
或化合价
个数比
规池写:
是取
l⊥
息
信总
尼成:
行析反啦捌、生妓
忆Ψ
物剂反应茶什
化学方祉心
定城箭头标注
路
表示化学反成:
专题15规范表达与典型错例
2.化学计算的规范
化学计算可以帮助解释实验现象、探寻化学规律、预测生产效率。正确且规范的化学用语
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计算时,要注意写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注意计算格式、符号
使用的规范性;在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反思和误差分析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典型错例】
例2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将甲烷中的氢转化为氢气的工艺(原理如图所示)。当甲烷的转
化车高
×100%)为80%时,理论上1.0吨甲烷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氢
气的总质量是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II,
II、C0
及诚器I
CeO,
反成器Π
400T:
Ce()
700:
H.(
CH,
常见错误:
(1)数据使用错误,忽略了甲烷的转化率为80%,直接以1.0吨代入计算。
(2)计算依据使用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为生成H2质量等于CH4中氢元素质量,
忽略了反应物水蒸气中的氢元素也转化成了H2。
正确答案: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将甲烷的质量进行相应处理,并据此进行计算
解:m(CH4)=1.0t×80%=0.8t
CH +H2O-CO+3H2
16
6
0.8t
m(H2)
160.8t
6m(H2)
m(H2)=0.3t
答:理论上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0.3t。
由此可见,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行相关化学计算时,要学会建立明确的解题思维路径:
明确计算目的→分析数据来源→选取计算依据→分析计算结果
【解题模型】
明确计纤目的
分析数标米沉
选取训纤该据
分析算结尽
治效或分含十道
利实验训定针果
化学:计的
海学直与机注位
反应元 撕
涉教批单
〔化学父利川化合物中
进行比较楼开误追
元鑫所+关系讲行计)
预测页料币或
成的转换技不物
化学方世式计:
分析.讨诡测以戈
:衣小所廖历的
仰生间的换学)
〔炎秘化学社刊!反应物
:心功案料学
机4成物的山:¥关系进行
性.实验操作的
洱成助制溶液
朵汛软进构造
汁)
于恒计
可京件等
…
〔散北西+守恒正户利川反廊
前后北该西+、于叛甘守回
逃行计的参考答案
专题1物质与反应的认识
【学习要点】
1.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原子分子原子放热吸热发光物理化学化合、分
解、置换、复分解
2.(1)①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2Mg十0,点燃2Mg03:2:5②化学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
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由于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白烟(即生成的氧化镁)散逸到空气中,当散
逸到空气中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时,此时称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
质量相等
(2)①4:18:1定比②4g:16g=1:1,所以为Cu0。③当氧元素质量都为
6416
16g时,化合物B中的铜元素质量是化合物A中铜元素质量的2倍,说明当氧原子个数相
同时,化合物B中的铜原子个数是化合物A中的2倍,故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Cu2O。
④Cu0氧化铜:C,6氧化亚铜
3.(1)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浓度。
(3)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多的可燃物粒子与氧分子接触,使燃烧更剧烈;增大氧
气浓度:增多了与可燃物分子接触的氧分子数日,氧分子具有助燃性,使燃烧更剧烈。
(4)不一定,首先,需要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当空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占4%~74%时才
可能爆炸,其次温度需要达到氢气的着火点。
(5)破坏燃烧条件,如清除可燃物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6)反应物浓度,一般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温度,一般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催化
剂,某些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①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沉淀物,洁厕灵显酸性,两者反应生成可溶
于水的盐。
②假洁厕灵显酸性,油污净显碱性,两者发生反应,失去去污效果。
③真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当蜡烛燃烧时,镁条被液化的石蜡包裹,与氧气
隔绝;当蜡烛熄灭时,镁条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使蜡烛重燃。
④假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油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
为假。
【学习领航】
例1(1)Cl,(2)①2Fe十3C,点燃2FeCl,②H,十CL点燃2HC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合理即可)③CC1,HC1(3)分子的构成不同
例2(1)BD(2)①Fe十H2SO4一FeSO4+H2个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Fe+
CuSO4-Cu十FeSO4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③FeCO3+H2SO,一FeSO
十HO十CO2◆盐和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3)①金属金属与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锌粒表面附着一层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
为无色②碱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碱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盐盐
和盐反应生成盐和盐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例3【探究思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
(1)湿润的紫色石蕊纸片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不变色
(2)取试管中溶液少量于另一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反应
发生
(3)NaOH溶液Na+、CI-、HO溶液的pH由小于7变成大于7
(4)BC(5)OH(6)有新物质生成(7)红
例4(1)MgCO3+2HC1一MgC12+CO2◆+H2O(2)①Fe②提高Mg的浸出率(作为
“氧化”时的反应物)(3)5.08.5(4)b
【学习实践】
1.C
2.(1)钢筋混凝土(2)贫血(3)混合物(4)FeO4Fe十CuSO,—FeSO,十Cu
3.(1)①导电②大③十4(2)4:9(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①牛奶②降低
(5)2C02+2Na2O2-2NazC03+O2
4.(1)过滤(2)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3)KOH;KOH、KCO3:KOH、C(OH)2
5.【分析交流】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Fe十CuSO,一FeSO,十Cu
【发现问题】增强
【进行实验】①5②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