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被压扁的沙子》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9 10: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大生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是我们现在知道这种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迷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你信服。
课前导入
被压扁的沙子
1.了解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原理。
2.学习阅读以论证为主的科普说明文。
3.梳理文章内在逻辑关系,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学习目标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 、 科普作家 。
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其作品《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 雨果奖 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作者简介
彗星( ) 潮汐( )
劫难( ) 膨胀
陨石( ) 追溯( )
读读写写
huì

nàn
yǔn

注意下面没有“心”。
( )
péng zhàng
字词清单
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逆流而上称为溯洄。
顺流而下称为溯游。
字词清单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
表面上
实际上
整体感知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撞击说
火山说
整体感知
什么是“撞击说” ,什么是“火山说” ?
撞击说(第2段): 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第3段):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精读细研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他是如何论证的?
论证:(1)科学的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的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精读细研
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产生了斯石英;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2)有力的事实证明。
精读细研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 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 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精读细研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举例子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第3段)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说明方法
作比较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第7段)
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说明方法
举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举金刚石的例子,更简单地解释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原始状态的特性。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说明方法
列数字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第10段)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说明方法
作诠释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第8段)
作诠释,诠释斯石英能够保持数百万年的原因。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说明方法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一直”表现了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争论不
休”一词写出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并不”“以至于”“最后”等词语,增强了句子间的逻辑效果,使意思层层推进。
说明语言
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确实”一词充分肯定了科学家们的检测结果,语言准确、严谨。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起到了限制作用,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再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语言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高压状态……
“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是科学术语,括号里的内容是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明白二氧化硅为何物;另外也强调了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再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语言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从而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个道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本文有多处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再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语言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关系到地球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如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类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旦将来我们遇到此种灾难,就可以采取某些应急措施。
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
问题探究
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问题探究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主旨探究
1.逻辑严密,推理透彻。文中的推理论证体现了超强的逻辑性,如作者在论证“恐龙灭绝是由外星撞击所致”这一观点时,先说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斯石英,接着用证据证明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而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因此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推理过程层层深入,严密透彻。
2.语言幽默。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写作特色
比较本文与《恐龙无处不有》的异同。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无处不有》
说明内容
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
从探究斯石英的分布推断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造成的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都是逻辑顺序,运用“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印证观点”的顺序,说明事理。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
都准确简练,浅显易懂,幽默风趣
比较阅读
说明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无处不有》
①都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列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说明“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②都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
③除此以外,还都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比较阅读
恐龙灭绝的真相
李永强
李永强
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火山说
分析
问题
斯石英形成原理——沙子受到巨大压力
逻辑顺序
肯定“撞
击说”
斯石英出现地点
否定“火
山说”
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麦克霍恩等研究证明岩层中存在斯石英中的原子排列
火山携带的斯石英被转化
火山活动地区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板书设计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星体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D.本课这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解析】 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在漂移,而不是因为恐龙自己在迁移。
C
随堂检测
2.判断对错。
(1)“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灭绝”是没有关联的。( )
(2)《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都说明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的道理。( )
(3)“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用生物学的发现来佐证地质学的理论,说明这两个科学领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4)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
×
×

×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