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熟记“褶”“栖”等字的读音;熟记“携”“骨骼”“追溯”“潮汐”等字的字形;理解“冰天雪地”“天衣无缝”等成语的意思;了解有关阿西莫夫的文学常识。(重点)
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体会本文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特点。(难点)
3.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理。
(难点)
4.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素养)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重点词汇注音
梳理文章内容
总结
知识备查
01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犹太人作家,生物化学教授。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其中《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 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与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
走近作者
知识备查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文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有改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
02
重点词汇注音
骨骼( ) 漂移 (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gé
piāo
qiào
yuā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
y n
xié
知识备查
重点字词
标注读音并听读课文
领域:
俯冲:
迹象:
天衣无缝:
褶皱:
悲惨:
证据:
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事物的过去或将来。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这里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
知识备查
03
梳理文章内容
一、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2.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3.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知识备查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
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2.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第一、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第二、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
3.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物体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4.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5.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25亿年前
大陆是......
那时的恐龙......
大约在2亿年前
大陆是......
5000万年前
大陆......
欧洲.亚洲
非洲
南极洲.澳大利亚
南美洲
北美洲
印度
现在大陆成了......
思考:
已知: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二、理解基础上,深入课文,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知识备查
∴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现象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
又∵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联系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判断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南极的气候。
联系
∴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疑问
∴大陆在漂移?
猜想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
依据
结论
由
现
象
到
本
质
的
逻
辑
顺
序
知识备查
√
知识备查
三、 课文的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他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
不是。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知识备查
四、迁移拓展
1.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能简单化和孤立化
知识备查
04
总结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本文通过恐龙无处不有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1.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假说。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生物学(恐龙)
地质学(板块理论)
3.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知识备查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
谢谢聆听,再见
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①现象--本质;②原因--结果;③整体--部分;
④概括--具体;⑤主要--次要;⑥一般--特殊……
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