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文言文词语解释和辨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文言文词语解释和辨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9 12: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解锁文言文词语翻译秘密
巧推理 妙记忆
文言文中考复习
学习目标
结合近三年考情,分析考点复习方向;
通过偏旁猜词等方法翻译文言文词语,提高文言文翻译阅读能力;(重难点)
激发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
(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注)之。未几,泽为乐土。
直击中考真题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课内>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2)策之不以其道 策:
(3)执策而临之 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课外>
(1)结垒自保 结:
(2)俟业主至 俟:
(2022年广东中考真题)
(202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直击中考真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课内>
(1)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间进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课外>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2023年广东中考真题)
(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直击中考真题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伐竹取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B. 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乃下就溪中/瞬息可就
D. 惟望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望尊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课外>+<课内>(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
明析备考指向
树立意识:翻译为读懂文言之要,读懂为做题关键;
明确题型:填空解释题+选择辨析题+句子翻译题;
复习时除了多训练“填空选择”题型,还需多关注创新题型,懂得“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回归课本,熟悉字句;
复习时重视识记教材课下注释,整理归纳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
巧推理 妙记忆
——解锁文言文词语翻译密码
区分实词和虚词
解题方法
一、偏旁猜词法
汉字中大量的字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例如 “木” 字旁的字,如 “松”“柏”“榆” 等,大多与树木有关;“心” 字底或 “忄” 旁的字,像“忧”“愁”“愤” 等,往往和心理活动、情感有关。通过偏旁,能大致推测出字的意义方向,为文言文词语翻译提供线索。
范例: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司马文正(人名)尝铭范蜀公(人名)所惠布衾云:
积小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艹”(草字头):与草本植物相关。如 “苹”“芳”“苗”“芦苇” 等,表示各种草类、花卉等植物;
“木” 字旁:多和树木、木材有关。像 “柳”“榆” 等,是不同种类的树木;“板”“柱”“梁” 等,则是用木材制成的建筑材料或器具部件。
“氵”(三点水):通常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或动作。如 “江”“河”是不同类型的水域;“波”“浪”“涛” 体现了水的动态;“洗”“澡”“淋”“浴” 等字表示与水相关的动作。
“火” 字旁:一般与火、热等概念相关。如 “灯”“烛” 需要火来照明;“烧”“烤”“炒”“煎” 等是利用火进行的烹饪动作;“炎” 表示炎热、火焰旺盛;“热” 本义是温度高,与 “冷” 相对,都和火的特性有关。
“宀”“户”字旁:与房屋建筑有关。如“室” “宅”指屋子,“宇” 本指屋檐,也代指房屋。“家” 表家庭,“宿” 是住宿,“寓” 为寓所 ,有居住、寄托之意。“安”“宁”“定” 都体现出在屋内获得的安稳、宁静之感。
积小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土” 字旁:大多和土地、泥土以及与土地相关的建筑等有关。如 “墙”“壁”“城”“堡” 等是用土或土石等材料建造的建筑物或防御工事。
“心” 字底 /“忄”(竖心旁):常与心理活动、情感有关。“心” 字底的 “思”“想”“念” 表示思考、想念等心理动作;“忄” 旁的 “情”“感”“忧”“愁”“悲”“喜” 等,直接表达各种情感和情绪状态。
“目” 字旁:与眼睛及视觉有关。如 “看”“望”“瞧”“瞅”“瞄” 等表示用眼睛进行的动作;“盲” 表示眼睛失明,与眼睛的功能缺失有关。
“口” 字旁:多与嘴巴的动作、语言或和嘴巴相关的事物有关。像 “咬”“嚼” 是嘴巴的进食动作;“说”“话”“唱” 等是通过嘴巴发出声音进行的语言或声音活动;“嘴”“唇” 是嘴巴的身体部位名称。
“皿”字旁:皿字旁的字多与容器、器皿相关,常见的字及例子如下:“盆”,如花盆;“盘”,如餐盘;“碗”,如饭碗。“盂”,如水盂。
积少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亻”(单人旁):一般和人有关。如 “人”“们”“你”“我”“他” 是对人的代称;“仁”“信” 等体现了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休”“住” 等表示人的动作或状态。
“讠”(言字旁):通常与说话、语言有关。如 “语”“言”直接与语言表达相关;“请”“谢” 等表示与说话相关的动作或行为;“诗”“词” 等也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文学形式。
“辶”(走之底):常与行走、移动等动作有关。如 “逃”“追”“赶” 等明显表示人或动物的移动行为;“进”“退”“返”“还” 等表示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
“虫” 字旁:多与昆虫或类似昆虫的小动物有关。如 “蚊”“蝇” 等是常见的昆虫;“蛇”“蚓”(蚯蚓)等也归在以 “虫” 为形旁的字中,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它们与昆虫一样,都属于较小的动物类别。
积小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金” 字旁(钅):与金属有关。如 “铁”“铜”“ 等是不同种类的金属;“针”“钉”“钩”“链” 等是用金属制作的物品;“铸”“锻” 等表示与金属加工相关的动作。
“贝” 字旁:多与钱财、交易有关。因为在古代,贝壳曾作为货币使用。如 “财”“货”“资”“贫”“富” 等都与钱财相关;“购”“贩”“贸”“赊” 等表示商业交易行为。
“纟”(绞丝旁):通常与丝线、纺织、织物有关。如 “丝”“绳” 等是各种丝线类物品;“织”““绣” 等是与纺织相关的动作;“绸”“缎”“绢”“布” 等表示不同质地的织物。
“雨” 字头:一般与雨水或天气现象有关。如 “霜”“雹” 是不同形式的降水或天气状况;“雷”“雾” 等也与天气现象相关;“霖” 指久下不停的雨,“霏” 形容雨雪纷纷的样子。
积小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鸟” 字旁:与鸟类有关。如 “鸡”“鸭”“鹅”“鸽” 等家禽或常见鸟类;“鹰”“雁”“雀”“鹂” 等是不同种类的野生鸟类;“鸦”“鹊” 等也是鸟类名称。
“鱼” 字旁:多与鱼类有关。如 “鲤”“鲫”“鲈”“鲸” 等是不同种类的鱼;“鲜” 最初指鱼的新鲜,后引申为各种新鲜的事物;“渔” 表示捕鱼的行为或职业。
“月” 字旁:一部分与月亮有关,如 “朔”“望”“晦” 等表示月相变化;
“戈、矛、弓、殳(shū)、斤”字旁 :“戈” 是横刃长柄兵器,以其为旁的字多与战争相关,如 “战”;“矛” 为长柄刺杀兵器,像 “茅” 原义即长矛;“弓” 是射箭武器,“箭”“弦” 等字与其有关;“殳” 是竹木制成的兵器,“投”“段” 等字带有击打、制造兵器相关含义;“斤” 类似斧头,“斧”“斩” 体现了砍削、砍杀的动作,都和兵器用途紧密相连。
积少成多
常见偏旁的词义指向
“石” 字旁:大多与石头、矿石及石制品有关。如 “矿” 指矿石;“碑”“砚” 等是用石头制成的物品;“破”“碎” 等表示石头或其他物体破碎的状态或动作。
“足” 字旁:与脚或脚的动作有关。如 “跑”“跳”“踢”“踏”“蹲” 等是脚的动作;“踪” 表示脚印,与脚的行动留下的痕迹相关。
“马” 字旁:与马或与马相关的事物有关。如 “驹”“骏”“骥” 等是不同种类或状态的马;“骑”“驾” 等表示与骑马、驾车相关的动作;“驰”“骋” 表示马奔跑的状态,也引申为快速、奔放等意思。
“禾” 字旁:一般与农作物、庄稼有关。如 “稻”“麦”“黍”“稷”“穗” 等是不同的农作物或其组成部分;“种”“耕”“耘” 等表示与农业种植相关的动作。
“片” 字旁:用于表示与文书、证件有关的事物,如 “牒”。
小试牛刀
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之:
石阶
扇子

粮食
埋葬
解题方法
二、联想推理记忆法
文言文联想推理法与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密切相关,是借助汉字的这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方法。
以 “引” 字为例:
“引” 的本义是 “拉开弓”,像在《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 中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联想古人拉弓的动作,将弓弦向后拉,这个动作有向后、拉长的感觉。由此引申出 “延长”“伸长” 的意思,如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中的 “引” 就是延长的意思;
还引申出 “牵引”“拉” 的意思,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鄙”
国家或城市的边远地区、边境。
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偏远
蜀之鄙有二僧
谦称
“鄙人”“鄙见”
“善”
好处,长处
弗学,不知其善也
善良的,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于、擅于
陈康肃公善射
“羊” 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善” 字以 “羊” 为构字部件,最初就有表示美好的意思。
“安”
安全、平安
安宁、安定
安逸、安乐
甲骨文的 “安” 字,上面是 “宀”(mián),表示房屋,下面是 “女”,表示一个女子在屋内,有女子在家,
安置、安放
怎么、哪里
满足于
习惯于
小试牛刀
解题方法
三、课内迁移法
课内迁移法是指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来推断课外文言文的词义。课外文言文阅读其实是对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拓展延伸,大多数字词为课内学习掌握的内容。当遇到课外文言文中的某个字词时,回忆在课内学过的文言文中该字词的用法和意义,将其迁移过来进行推断。
例子: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
黄发垂髫,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
段直字正卿,泽州晋城人。至元十一年,河北、河东、山东盗贼充斥,直聚其乡党族属,结垒自保。世祖命大将略地晋城,直以其众归之,幕府承制,署直潞州元帅府右监军。其后论功行赏,分土世守,命直佩金符,为泽州长官。泽民多避兵未还者,直命籍其田庐于亲戚邻人之户,且约曰:“俟业主至,当析而归之。” 逃民闻之,多来还者,命归其田庐如约,民得安业。素无产者,则出粟赈之;为他郡所俘掠者,出财购之;以兵死而暴露者,收而瘗(注)之。未几,泽为乐土。
(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小试牛刀
一、(2022年广东中考真题)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2 分)<课外>
(1)结垒自保 结:
(2)俟业主至 俟:
二、(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筑
等到(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我将要达到石门下方,又渡过溪流北部。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解题方法
四、成语推理法
成语推理法是一种通过我们熟悉的成语来理解和解释文言文中字词及句子含义的方法,因为很多成语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亡”:(1)例句:《愚公移山》中 “河曲智叟亡以应”。
(2)成语推理:可以联想成语 “亡羊补牢”,这里的 “亡” 是 “丢失、失去” 的意思,进一步引申为 “没有”。由此可推知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中的 “亡” 通 “无”,是 “没有” 的意思,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顾”:(1)例句:《狼》中 “顾野有麦场”。
(2)成语推理:根据成语 “顾影自怜”“左顾右盼”,其中的 “顾” 都是 “回头看” 或 “向四周看” 的意思。所以在 “顾野有麦场” 中,“顾” 就是 “看、视” 的意思,指屠户向四周看发现有个麦场。
“释”:(1)例句:《卖油翁》中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成语推理:句中“释”的意义,联想成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如释重负”,可推断是“放下”的意思。
“面”:何宜屡得面折?(2023年广东中考语文真题)
成语推理:联想成语“面面相觑”“人们面对面互相看着,形容大家因惊讶、疑惑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小试牛刀
一、利用成语推理法,推理句子意思。
1、“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成语关联:“热泪盈眶”“恶贯满盈”
对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FW2
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解题方法
五、语境推测法
语境推理法就是根据字词所处的上下文、句子在文中的前后关系、文章的整体主题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等多方面语境信息,来推断字词含义、句子意思。不管用哪个方法去推断文言词语意义,都需要结合语境去验证,不能脱离语境,否则容易误解词义,曲解文意。
如《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有“看”“回头看”的意思,句子表达的是刘备求贤若渴,解释为“看”不能表达这种情感,所以应该翻译成“拜访”,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总结方法
一偏旁猜词法
二联想推理法
三课内迁移法
四成语推理法
五语境推测法
文言词语
辨析选择
(202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①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②,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释】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2023年广东中考真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2024年广东中考真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伐竹取道/会天大雨,道不通
B. 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乃下就溪中/瞬息可就
D. 惟望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望尊
考点:文言文实词释义辨析
题型:课内+课外辨析的选择题
侧重点:一词多义的辨析
解题技巧:(1)反推法:由已知推未知;(2)结合语境验证词义的正确性;
对应考点实操练习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1.选出下列句中标红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A项,名词,缘故,原因/连词,所以,因此;B项,都是动词,“向远处看”的意思;C项,人称代词,他的/助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名词,方法/名词,方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它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我)怕有埋伏啊。
(2)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欢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 勇 虚 实 其 由 甚 微 不 可 不 知。
/
/
4. 【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①指挥作战;②分析取胜的原因。
一鼓作气,再
5. 【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 __ ____
____ 。
而衰,三而竭
民无常勇,
亦无常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