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 力学
第六讲 机械运动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24·南宁模拟)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中“跬”为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一“跬”的距离最接近(B)
A.0.1 m B.0.6 m C.2 m D.5 m
2.(2024·南宁三中模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发射。火箭发射时,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说航天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C)
A.地面 B.发射塔
C.火箭 D.地面上的国旗
3.(2024·南宁期末)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年级体育测试。关于小明的成绩,以下记录符合实际的是(D)
A.实心球的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的成绩为10 m
C.在1 s时间内跳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为4 min
4.(2023·成都中考)小智在成都绕城绿道上跑步,看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绿道为参照物,小智是静止的
B.以白鹭为参照物,小智是运动的
C.小智的速度一定大于白鹭的速度
D.白鹭做机械运动,其速度一定不变
5.(2024·新疆中考)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6 cm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 cm的过程,所用时间为0.4 s,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B)
A.5 cm/s B.10 cm/s
C.15 cm/s D.20 cm/s
二、填空题
6.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2.50 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0.1 s,停表读数是 338.5 s。
7.小明测量玩具汽车的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2.10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0.1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
三、实验探究题
8.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将玻璃管分成若干等份的目的是 能较精确地了解气泡运动规律 ;
(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用的时间为7 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0.08 m/s;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快”或“慢”);
(5)如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答:
四、计算题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在0~2 s内,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在0~6 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
(3)在t=6 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
解:由题意和图像可得:
(1)在0~2 s内,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v===4 m/s;
(2)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甲物体在0~4 s内与0~6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则甲物体
在0~6 s内的平均速度:v甲==2 m/s,
甲物体0~6 s通过的距离:
s=v甲t=2 m/s×6 s=12 m;
(3)乙物体0~2 s通过的距离为8 m,2~6 s静止,所以乙物体通过的距离为8 m,
在t=6 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
s'=12 m-8 m=4 m。
中档题
10.(多选)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0~10 s内,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
B.0~5 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
C.0~1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0~5 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11.佳佳在跑步过程中,若在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 m/s,后半路程速度3 m/s,佳佳全程平均速度为(A)
A.3.75 m/s B.4 m/s
C.3.25 m/s D.4.5 m/s
创新题
12.如图所示,当小车通过第一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接收不到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车通过第二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的中间时,光电计时器计时结束,光电计时器上显示的是汽车通过两个光源之间的时间。现要测量汽车行驶的速度,请你写出:
(1)需要添加的器材: 刻度尺 。
(2)测量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①测出 两光电传感器之间 的距离L。
②读出 光电计时器 的时间t。
③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3)汽车的速度v的表达式:v= 。 第二篇章 力学
第六讲 机械运动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2024·南宁模拟)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中“跬”为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一“跬”的距离最接近( )
A.0.1 m B.0.6 m C.2 m D.5 m
2.(2024·南宁三中模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发射。火箭发射时,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说航天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发射塔
C.火箭 D.地面上的国旗
3.(2024·南宁期末)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年级体育测试。关于小明的成绩,以下记录符合实际的是( )
A.实心球的成绩为40 m
B.立定跳远的成绩为10 m
C.在1 s时间内跳绳100次
D.1 000 m跑步用时为4 min
4.(2023·成都中考)小智在成都绕城绿道上跑步,看见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绿道为参照物,小智是静止的
B.以白鹭为参照物,小智是运动的
C.小智的速度一定大于白鹭的速度
D.白鹭做机械运动,其速度一定不变
5.(2024·新疆中考)如图所示为钓鱼时鱼漂静浮于水面的示意图。某次鱼咬钩后,鱼漂从露出水面的长度为6 cm竖直向下运动到露出水面的长度为2 cm的过程,所用时间为0.4 s,则该运动过程鱼漂的平均速度为( )
A.5 cm/s B.10 cm/s
C.15 cm/s D.20 cm/s
二、填空题
6.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s,停表读数是 s。
7.小明测量玩具汽车的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 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
8.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将玻璃管分成若干等份的目的是 ;
(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用的时间为7 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5)如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四、计算题
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在0~2 s内,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在0~6 s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
(3)在t=6 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
中档题
10.(多选)在水平路面上,甲、乙两车从t=0时由同一起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 s内,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
B.0~5 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
C.0~10 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D.0~5 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11.佳佳在跑步过程中,若在前半路程的速度为5 m/s,后半路程速度3 m/s,佳佳全程平均速度为( )
A.3.75 m/s B.4 m/s
C.3.25 m/s D.4.5 m/s
创新题
12.如图所示,当小车通过第一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接收不到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车通过第二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的中间时,光电计时器计时结束,光电计时器上显示的是汽车通过两个光源之间的时间。现要测量汽车行驶的速度,请你写出:
(1)需要添加的器材: 。
(2)测量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①测出 的距离L。
②读出 的时间t。
③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汽车的速度v的表达式: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