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02:11

文档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基础题】
青藏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中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 )
A.位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B.包括西藏、青海以及陕西小部分地区
C.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与准噶尔盆地 D.气候特征为高寒,气温年较差较大
2.青藏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极”,这是因为青藏高原( )
A.风大雨急、降水丰富 B.大江大河、高山众多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民族文化独特多样
【答案】1.A 2.C
【解析】1.读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A正确;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B错误;青藏地区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与柴达木盆地,C错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气温年较差较小,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A。
2.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三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含羞草我们都不陌生,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最快7秒闭合的“含羞花”。这种“含羞花”的学名为假水生龙胆,闭合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 )
①海拔最高 ②人口最少 ③面积最大 ④水资源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含羞花”生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终年低温
【答案】3.A 4.D
【解析】3.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海拔最高,人口最少,故①②正确。面积最大、水资源最少的是西北地区。故选A。
4.含羞花”生长在青藏地区,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寒夏凉。故选D。
5.为了让古老藏毯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当地企业融合现代地毯编织手法,将藏毯产品从最初的手工编织,延伸到机织、手工枪刺、荧光等多种样态。如今,青海藏毯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远销海外,以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和雄奇。完成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 )
A.羊绒 B.棉花 C.蚕丝 D.化纤
【答案】A
【详解】青海有我国的青海牧区,主要发展畜牧业,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羊绒,A正确;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适合发展种植棉花、养殖蚕,BC错误;藏毯技艺属于传统纺织技艺,不可能用到现代化纤,D错误。故选A。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反映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
A.干旱 B.湿润 C.高寒 D.雨热同期
7.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骆驼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马
8.影响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条件好 B.光照充足 C.靠近水源 D.土壤肥沃
【答案】6.C 7.B 8.A
【解析】6.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C正确。干旱是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湿润是形容南方地区,雨热同期是指南北方地区,排除ABD,故选C。
7.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牦牛肉质好,是本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牦牛奶可制酥油,毛皮能做皮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毛衣、毡,骨可入药,牛粪可做燃料,牦牛是藏族牧民最重要的牲畜之一。骆驼、细毛羊和三河马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8.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热量丰富,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光照、水源、土壤不是主要原因。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9.青藏地区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 )
A.糌粑 B.馒头 C.米饭 D.莜面
【答案】A
【详解】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征是高寒,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种植的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当地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以青稞为材料制成的糌粑;馒头和莜面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食,米饭是南方地区的主食,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下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11.青稞主要分布区能够正常生长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热量较充足
【答案】10.A 11.D
【解析】10.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且海拔高,其水汽主要顺着地势较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深入内陆,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沿河谷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较为丰富,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主要种植喜温凉的青稞和小麦等农作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等难题,将中国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材料二: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为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建成了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了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通过恢复植被,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库”。
材料三:“青藏地区简图”。
(1)青藏铁路连接了 省和 自治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被称为“天路”。
(2)三江源孕育了 、 和 三条世界薯名河流,是中国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源泉。
(3)分析说明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4)说明青藏铁路建设中为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 青海 西藏
(2)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3)①多年冻土层,开挖困难;②高寒缺氧,身体难以适应;③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④地形地势条件复杂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4)①建立野生动物专用通道;②建设人造湿地;③实施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④恢复植被,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等。(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青藏铁路起点是西宁,止点是拉萨,该铁路连接了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因海拔高,被称为“天路”。
(2) 位于青海省的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世界著名河流,是中国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源泉,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 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建设者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青藏铁路的建设,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由此,中国“铁路版图〞得到进一步完善。
(4)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青藏铁路修建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了野生动物专用通道;建设人造湿地;实现了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积极恢复植被,改善沿线生态环境等措施。
13.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本区的邻国:① ,② ,③ 。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A 山脉,B 山脉,C 盆地,N 高原。
(3)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 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 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 板块和乙 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 、 ;T 、 。
【答案】 印度 尼泊尔 不丹 横断 祁连 柴达木 青藏 G 水量大、落差大 拉萨 羊八井 印度洋 亚欧 钾盐 察尔汗 石油 冷湖
【详解】(1)读图可知,邻国①是印度,②是尼泊尔,③是不丹。
(2)读图可知,山脉A是横断山脉,B是祁连山脉,盆地C是柴达木盆地,高原D是青藏高原。
(3) 读图可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G雅鲁藏布江上,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河流水量大,落差大。
(4)⑤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地热发电站⑥为羊八井。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印度洋亚欧板块和乙板块交界处。
(5)读图可知,Q察尔汗的矿产为钾盐,产地为; T冷湖的矿产为石油。
【提高题】
2020年5月27日11时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展开相关测量工作。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和尼泊尔总统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所在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山脉名称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2.甲、乙、丙、丁四国中,为尼泊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D 2.A
【解析】1.由图可知,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山脉地处青藏高原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D正确;横断山脉在青藏高原以东,A错误;祁连山脉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昆仑山脉在青藏高原西北部,BC错误。故选D。
2.依据国家轮廓及位置可知,甲为尼泊尔,乙为不丹,丙为印度,丁为缅甸,故选A。
川藏铁路全长1838千米(右图)。西藏拉萨—林芝段(拉林铁路,全长433千米)所经地段山高谷深,工程难度特别大,2020年4月7日,该路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和藏嘎隧道同日成功贯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有关川藏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四川盆地、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西段多见水牛,东段常见牦牛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 D.是第一条进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4.西藏拉萨—林芝段隧道比例达到75%,其主要原因是该段( )
A.高寒缺氧 B.冻土发育 C.人口稀少 D.山高谷深
【答案】3.C 4.
【解析】3.川藏铁路经过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没有经过黄土高原,A错误;川藏铁路西段地处青藏高原多见牦牛,东段地处四川盆地常见水牛,B错误;川藏铁路经过了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和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因此地跨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C正确;我国第一条进藏铁路是青藏铁路,该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D错误。故选C。
4.由于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山高谷深,建设难度大,因此修建隧道多;高寒缺氧、冻土发育、人口稀少是青藏高原上的特征,但不是修建隧道的必要条件。结合题意,故选D。
目前我国正在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该观测站于2020年开始巡天观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山脉①是( )
A.天山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昆仑山脉 D.秦岭
6.阿里观测站位于( )
A.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7.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 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
③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5.C 6.A 7.C
【解析】5.新疆读图可知,该区域属于青藏地区,天山山脉位于新疆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A错误;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北部,B错误;昆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是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读图可知①是昆仑山,C正确;秦岭位于第二阶梯,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D错误;故选C。
6.由图可知阿里观测站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以南故属于青藏地区,A正确,故选A。
7.阿里地区海拔较高,观测范围广,①错误; 阿里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城市稀少,城市灯光污染少,②项正确;阿里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山脉高大,能阻挡大量水汽,云量较少,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易于观测,③项正确,在四个观测点中,阿里地区的海拔最高,但是对于太空距离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④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③,故选C。
8.关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降水稀少,受纬度因素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B.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青藏地区高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影响农业生产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号称“世界屋脊”
D.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板块的交界处;藏族同胞穿藏袍
【答案】A
【详解】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A符合题意;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B不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势高,号称“世界屋脊”,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影响农业生产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主要以河谷农业为主,C不符合题意;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该地少数民族以藏族为主,传统服饰为藏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10.暑假中小明乘火车从东明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
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查铁路图——经过京广—沪昆—青藏铁路到达拉萨
D.熟悉基督教的教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
【答案】9.A 10.A
【解析】9.地热能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地质构造而产生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故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A正确;与降水、纬度、海拔无关,排除BCD;故选A。
10.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日温差较大,去拉萨应带上棉衣或羽绒服等厚衣服, A正确;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排除B;从山东东明到拉萨旅行的路线应为乘坐京沪线到徐州,再从徐州走陇海线到兰州,兰州到西宁为兰青线,再从西宁到拉萨为青藏线,排除C;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排除D;故选A。
11.2017年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的优势是( )
①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
②生长着藏羚羊、藏山羊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
③湖泊、古冰川众多,科学考察价值高
④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可可西里的名字有两个意思,蒙语是指“青色的山梁”,藏语则是指“美丽的少女”。申遗前可可西里已经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三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申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①正确;独特的内陆高原景观,生长着藏羚羊、野牦牛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山羊不是高原特有的野生动物,②错误;湖泊、古冰川众多,美学价值、科学考察价值高,③正确;政府重视,政策支持,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基础题】
青藏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中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地区( )
A.位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B.包括西藏、青海以及陕西小部分地区
C.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与准噶尔盆地 D.气候特征为高寒,气温年较差较大
2.青藏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极”,这是因为青藏高原( )
A.风大雨急、降水丰富 B.大江大河、高山众多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民族文化独特多样
含羞草我们都不陌生,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最快7秒闭合的“含羞花”。这种“含羞花”的学名为假水生龙胆,闭合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 )
①海拔最高 ②人口最少 ③面积最大 ④水资源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含羞花”生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终年低温
5.为了让古老藏毯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当地企业融合现代地毯编织手法,将藏毯产品从最初的手工编织,延伸到机织、手工枪刺、荧光等多种样态。如今,青海藏毯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远销海外,以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和雄奇。完成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 )
A.羊绒 B.棉花 C.蚕丝 D.化纤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反映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
A.干旱 B.湿润 C.高寒 D.雨热同期
7.该地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
A.骆驼 B.牦牛 C.细毛羊 D.三河马
8.影响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条件好 B.光照充足 C.靠近水源 D.土壤肥沃
9.青藏地区居民日常主食主要是( )
A.糌粑 B.馒头 C.米饭 D.莜面
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下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11.青稞主要分布区能够正常生长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降水丰沛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热量较充足
1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等难题,将中国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
材料二: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为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建成了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了地面和列车的“污染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通过恢复植被,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库”。
材料三:“青藏地区简图”。
(1)青藏铁路连接了 省和 自治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被称为“天路”。
(2)三江源孕育了 、 和 三条世界薯名河流,是中国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源泉。
(3)分析说明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4)说明青藏铁路建设中为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
13.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本区的邻国:① ,② ,③ 。
(2)填出下列地形区名称:A 山脉,B 山脉,C 盆地,N 高原。
(3)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 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4)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城市⑤ 有“日光城”之称;⑥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地热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甲 板块和乙 板块交界处。
(5)填出下列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 、 ;T 、 。
【提高题】
2020年5月27日11时整,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并展开相关测量工作。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和尼泊尔总统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图为珠穆朗玛峰所在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山脉名称是( )
A.横断山脉 B.祁连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2.甲、乙、丙、丁四国中,为尼泊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川藏铁路全长1838千米(右图)。西藏拉萨—林芝段(拉林铁路,全长433千米)所经地段山高谷深,工程难度特别大,2020年4月7日,该路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和藏嘎隧道同日成功贯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有关川藏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四川盆地、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B.西段多见水牛,东段常见牦牛
C.地跨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 D.是第一条进藏铁路,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4.西藏拉萨—林芝段隧道比例达到75%,其主要原因是该段( )
A.高寒缺氧 B.冻土发育 C.人口稀少 D.山高谷深
目前我国正在阿里地区建设北半球首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天文观测站,该观测站于2020年开始巡天观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山脉①是( )
A.天山山脉 B.阿尔泰山脉 C.昆仑山脉 D.秦岭
6.阿里观测站位于( )
A.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7.阿里地区成为北半球星空观测条件绝佳站址的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观测范围广 ②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少
③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④海拔高,距离外太空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关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降水稀少,受纬度因素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B.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青藏地区高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影响农业生产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号称“世界屋脊”
D.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是因为处于板块的交界处;藏族同胞穿藏袍
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10.暑假中小明乘火车从东明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
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
C.查铁路图——经过京广—沪昆—青藏铁路到达拉萨
D.熟悉基督教的教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
11.2017年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的优势是( )
①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
②生长着藏羚羊、藏山羊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
③湖泊、古冰川众多,科学考察价值高
④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