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导入新课
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2
竹里馆
王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熟练背诵默写全诗。
2.通过分析诗歌意象,领会诗中所描述的情境,理解诗人情感。
了解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
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崇信佛教。他的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五绝,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 里 馆
王维
huáng
xiào
读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在这个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我在这里),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
参照注释,散译诗歌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这里指吟咏、歌唱。
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1.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2.“幽篁”“深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深远、雅致、脱俗的境界。
古诗词赏析
同伴互助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说说“独坐幽篁里”一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修辞)。
1.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请说说“独坐幽篁里”这句中的“独”字有何妙处?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体现了作者的与众不同,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或自在愉悦)的心境。
“独坐”、“弹琴”、“长啸”。
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上的明月当做心心相印的知己来写,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总结提升
主题
这首田园小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宁静闲适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板书设计
——淡泊惬意
竹里馆
李白
李白(701—762),字 ,号 。 代伟大的 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作者简介
太白
青莲居士
唐
浪漫主义
诗仙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于是提笔作下此诗。
写作背景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和节奏
整体感知
sàn
zhé
译文:不知是谁家的玉笛暗暗吹出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对笛子的美称
洛阳城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 暗飞声,
散入春风 满洛城。
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理解诗意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扬柳》曲子,谁能不涌起(萌发)强烈的思乡之情?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乡,家乡。
1.你从诗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季节时间
地点
事件
整体感知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同伴互助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和“满”字的表达效果。
2.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暗”和“满”字的表达效果。
“暗”字有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离愁别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思念之情的深远。
2.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用典,《折杨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古诗主旨
《折杨柳》
春夜洛城闻笛
借景
板书设计
联想
玉笛声
抒情
故园情
(1)《竹里馆》中,写了周围环境寂静、幽深、优美的诗句: , 。
(2)《竹里馆》中,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之情的诗句: , 。
(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 。
达标测评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1.填出相应的诗句
2.下列对诗歌《竹里馆》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者。
B.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C.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四句诗的用字造语气势磅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D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理解性默写: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达标测评
2.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C
C
达标测评
当堂检测
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