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竹里馆
王维
新课导入
一把琴、一片竹、一轮月,这些独立的意象在一个人的笔下变成了一幅画卷,这个人就是王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竹里馆》,一起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特色,一同体会属于王维的独处!
叁
壹
贰
素养目标
通过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培养朗诵、赏析诗歌的能力。
壹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作者简介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背景链接
《竹里馆》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贰
初读诗歌
诗歌朗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诗歌大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这里指吟咏、歌唱。
诗词大意:
我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吟咏歌唱。
诗歌大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指“幽篁”。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诗词大意: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相伴,只有明月来陪伴我。
叁
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
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吟诵。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诗歌解读
诗的头两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气质?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诗歌解读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歌解读
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诗歌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诗人的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因此诗人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领略着隐居生活的美好。
肆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王维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宁静闲适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淡泊惬意
竹里馆
伍
拓展延伸
壹
贰
叁
探究意象之竹
拓展延伸
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朱淑真《咏直竹》
劲直忠臣节,
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
霜雪不能侵。
表现谦虚的品格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肆
伍
陆
探究意象之竹
拓展延伸
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表现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
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
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
无地不相宜。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家泉石眼两三茎,
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
笛管新篁拔玉青。
探究意象之竹
拓展延伸
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陆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的“独坐”流露出诗人晚年隐居的孤寂惆怅。
B.第二句以“弹琴”“长啸”声村托出月夜幽林的静谧。
C.最后以“相照”呼应“独坐”,写出明月相伴的情意。
D.全诗表达了诗人淡泊自处、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
解析:这首诗写隐者(作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独坐幽篁里”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并不是表现“诗人晚年隐居的孤寂惆怅”。故选A。
A
当堂检测
2.小莉对这首诗歌作了以下批注,你觉得哪一处理解不太妥当?( )
A.这首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营造了空明澄净、优美高雅的意境。
B.全诗写景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明”说明月光皎洁,“幽”“深”说明竹林幽静茂密。
C.“明月来相照”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好友。
D.乐为人而存在,人为乐而动情,在“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中,诗人借弹琴长啸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D
解析:D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独”是“独自”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弹琴”“长啸”则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群脱俗的气质,表达了他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并非“排遣内心的苦闷”。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