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三)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三)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9:50:43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三)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19分)
(2024·南宁市期中)校文学社正在开展“寻民俗之美,扬文化自信”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
【春晚记忆】
  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春晚独具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化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
【视听盛宴】
  今年的春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节目《锦鲤》,舞蹈演员身着红白色衣裙,仿佛自由自在的锦鲤,时而鱼翔浅底,时而翩然起舞,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西安会场上演的《山河诗长安》,千人齐诵《将进酒》的场面令人震hàn(  ),当声音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观众热血沸腾。创演秀《年锦》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文化自信】
  2024年春节晚会无疑是一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盛实。它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其影响力也是非同寻常的,是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品牌名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震hàn(   )  (2)戛然而止(   )
2.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翩然:
(2)叹为观止:
3.【视听盛宴】中有不少成语,除了以上第1、2题中出现的成语外,请你再写出其中3个。(3分)
答: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有关春节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序号。(2分)
①节至人间万象新   ②赓续文化基因   ③近水远山皆有情
④春临大地百花艳   ⑤清风明月本无价  ⑥厚植文化自信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
B.今年的春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C.创演秀《年锦》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D.它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其影响力也是非同寻常的。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8分)
作者/出处 题目 批注 诗文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① , 。
② 《回延安》 极富陕北居室特色的装饰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诗经·郑风》 ③《 》 独自徘徊在高高的城楼上,抒发思念之情 ④ , 。
《诗经·周南》 《关雎》 以水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写起,渲染和谐悠扬气氛 ⑤ , 。
二、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2024·南宁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奥林匹克塔(如图)被誉为“生命之树”。它承担城市标志景观、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环保监测和大型活动监测等多重功能,它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奥秘的完美结合。从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大的树木能够屹立不倒,归功其独特的构造——坚实的树干与深入土壤的根系给子树木稳固的基础,而树枝四面展开则维持了平衡。设计师从树木的这一特质中汲取灵感,为北京奥林匹克塔的设计注入了生命力。塔的底座如同树木深埋地下的根系,移固无比;塔身如壮硕的树干,承受着来自塔顶及四周的压力与拉力;塔顶展望台如丰满的树冠,为游客展现辽阔视野;观光塔的电梯与设备管道系统如“血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与“能量”。
(摘编自吴吉明《建筑中的学科之美》)
【材料二】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桥在不同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摘编自吴冠中《桥之美》)
【材料三】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资料卡
造型创意:南宁市市花朱槿花
结构技术:H型钢网壳结构,液压同步滑移技术
展馆功能:展览、会议、宴会、演艺活动等综合服务
(摘编自“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网站)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
A.北京奥林匹克塔被誉为“生命之树”,它将人类智慧和自然奥秘完美结合起来。
B.北京奥林匹克塔上,外形好像丰满树冠的塔顶展望台为游客提供了辽阔的视野。
C.石拱桥的圆形桥洞、方形石块、弧形桥背各自都很美,它们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D.绘画和摄影作品中常有桥,因为桥在其中常担任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8.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塔的整体设计。
B.材料一画线句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展现北京奥林匹克塔底座的坚实稳固。
C.材料二用语严谨,加点词“往往”说明风雨桥在广西等地的山区大多数情况下能见到。
D.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建筑之美,条理清晰,更易于读者理解。
9.优秀的建筑有很多相似的建筑理念,请结合材料说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与材料一、材料二中建筑的共通点。(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2024·玉林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 ”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
  “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及热爱和执着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0.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事件 品质
亲戚邻居 ① 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  美好的情趣
年轻女子 送食物给朝鲜老乡 ② 温暖的善意 
③ 拾荒歌者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善良和执着
11.第1段画线句子写出了亲戚所在村庄怎样的特点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3分)
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13.本文标题“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非常漂亮,美丽得令人茶饭不思。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当时的贵族和官员,可见君子社会地位很高。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15.老师让同学们将八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进行分类,小明同学将《关雎》和《蒹葭》归为一类,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答出两点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刻木巧匠
周晖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鲁直居左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C.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D.皆有机能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17.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通过对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大苏泛赤壁”的细致描写,赞美其技艺精湛。
B.甲文写舟子二人,居左者悠闲自在,居右者神情专注,突出了舟中的轻松氛围。
C.甲乙两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不同,甲文的描写细致入微,乙文的描写较简略。
D.乙文用“好事者竞趋焉”结尾,从侧面突出木舟精巧,体现了乐工的技艺高超。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2分)
19.甲文为什么按照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介绍核舟 试分析。(4分)
20.甲乙两文都充分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技艺的高超,然而,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并传承它们 请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2分)
三、综合(10分)
21.(2024·钦州市阶段练习)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为了提升朗读技巧,同学们一起探讨名著中关于诗歌的内容,请你补全信息。(4分)
名著 《经典常谈》
作者 ① 朱自清 
精彩内容 《<诗经>第四》:《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② 雅 、颂、③ 赋 、比、兴,所谓“六义”上。
阅读建议 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如果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可以去读④《< 说文解字 >第一》。
(2)在活动中,主持人让你从以下情境中选择一个情境,即席讲话。(2分)
情境1:你人生中学习的第一首诗歌是什么 你当时学诗的感受是什么
情境2: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为什么
情境3:你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 为什么
提示:1.讲话时要考虑情境的主题和氛围特点,力求让自己的讲话合情合理。
2.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有特色,吸引人。
(3)班级打算用整个下午的时间举办诗歌朗诵会,有个别同学认为:学习的时间紧迫,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 这个朗诵会又能给同学们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作为朗诵会的组委会成员,你将如何回应 请你围绕上述问题,就“如何看待诗歌朗诵会”这一话题表达观点,说明理由,80字以内。(4分)
四、写作(5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回首过往,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难忘:可能是相互依偎的家人,可能是短暂相处的同学,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能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我们成长。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相应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单元质量评价(三)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19分)
(2024·南宁市期中)校文学社正在开展“寻民俗之美,扬文化自信”的主题活动,请你阅读后完成1~5题。
【春晚记忆】
  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春晚独具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化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
【视听盛宴】
  今年的春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节目《锦鲤》,舞蹈演员身着红白色衣裙,仿佛自由自在的锦鲤,时而鱼翔浅底,时而翩然起舞,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西安会场上演的《山河诗长安》,千人齐诵《将进酒》的场面令人震hàn(  ),当声音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观众热血沸腾。创演秀《年锦》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文化自信】
  2024年春节晚会无疑是一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盛实。它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其影响力也是非同寻常的,是中国文化走向全球的品牌名片。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震hàn( 撼 )  (2)戛然而止( jiá )
2.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翩然: 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 
(2)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视听盛宴】中有不少成语,除了以上第1、2题中出现的成语外,请你再写出其中3个。(3分)
答: 精彩纷呈、自由自在、目不暇接、热血沸腾(任选其三) 
4.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有关春节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序号。(2分)
①节至人间万象新   ②赓续文化基因   ③近水远山皆有情
④春临大地百花艳   ⑤清风明月本无价  ⑥厚植文化自信
上联: ④  下联: ①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A.春晚见证了百姓的生活喜乐,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新民俗的原因,是因为春晚凝结着百姓的过年记忆。
B.今年的春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C.创演秀《年锦》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
D.它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家国情感,其影响力也是非同寻常的。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8分)
作者/出处 题目 批注 诗文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①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② 贺敬之  《回延安》 极富陕北居室特色的装饰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诗经·郑风》 ③《 子衿 》 独自徘徊在高高的城楼上,抒发思念之情 ④ 挑兮达兮 , 在城阙兮 。
《诗经·周南》 《关雎》 以水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写起,渲染和谐悠扬气氛 ⑤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二、阅读(4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2024·南宁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奥林匹克塔(如图)被誉为“生命之树”。它承担城市标志景观、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环保监测和大型活动监测等多重功能,它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奥秘的完美结合。从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大的树木能够屹立不倒,归功其独特的构造——坚实的树干与深入土壤的根系给子树木稳固的基础,而树枝四面展开则维持了平衡。设计师从树木的这一特质中汲取灵感,为北京奥林匹克塔的设计注入了生命力。塔的底座如同树木深埋地下的根系,移固无比;塔身如壮硕的树干,承受着来自塔顶及四周的压力与拉力;塔顶展望台如丰满的树冠,为游客展现辽阔视野;观光塔的电梯与设备管道系统如“血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与“能量”。
(摘编自吴吉明《建筑中的学科之美》)
【材料二】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桥在不同环境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
(摘编自吴冠中《桥之美》)
【材料三】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资料卡
造型创意:南宁市市花朱槿花
结构技术:H型钢网壳结构,液压同步滑移技术
展馆功能:展览、会议、宴会、演艺活动等综合服务
(摘编自“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网站)
7.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C)
A.北京奥林匹克塔被誉为“生命之树”,它将人类智慧和自然奥秘完美结合起来。
B.北京奥林匹克塔上,外形好像丰满树冠的塔顶展望台为游客提供了辽阔的视野。
C.石拱桥的圆形桥洞、方形石块、弧形桥背各自都很美,它们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D.绘画和摄影作品中常有桥,因为桥在其中常担任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8.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D)
A.材料一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塔的整体设计。
B.材料一画线句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展现北京奥林匹克塔底座的坚实稳固。
C.材料二用语严谨,加点词“往往”说明风雨桥在广西等地的山区大多数情况下能见到。
D.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建筑之美,条理清晰,更易于读者理解。
9.优秀的建筑有很多相似的建筑理念,请结合材料说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与材料一、材料二中建筑的共通点。(5分)
答: 示例:①它们都有实用功能,可以满足社会生活实际的需要。②它们都具有文化价值(或:艺术价值),富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③它们都有科技的应用(或:科技含量),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发展水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2024·玉林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
王继颖
  盛夏,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归来之后,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五六十岁的男人,他家院落并不宽敞,院子东、西面是别家的石墙。院子北面,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密密麻麻,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两道花篱间,藤条弯成的月亮门,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繁枝茂叶的绿背景,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所有的花,都清丽明净,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
  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我欣喜地驻足,看不够,就用手机拍。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朴素、热情又亲切:“你们远道来的吧,去老钱家 ”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
  我的心全在花上:“这么多花儿,太漂亮啦!全是您养的 ”
  “是啊,每年都养,习惯了。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要是喜欢,走的时候捡大朵的,摘些带回去——哪朵好看,尽管摘,回去插花瓶里,也能开几天。”男人语调不高,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我没带走一朵花儿,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那绚丽缤纷的花儿,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应该绽放在枝头,而不是萎谢在瓶中。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
  归路上,我们绕道丹东,坐船游鸭绿江。在中朝交界的水域,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售卖烟酒等物品。交易结束,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导游解释,他饿了,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可以送他一点儿。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左手一袋煎饼,右手两只鸡蛋。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
  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鲜花的篱笆,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拾荒歌者幼小丧父,少年外出打工,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除了打零工,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常夜露宿街头的他,到中年还未成家,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在节目中,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眼神干净,歌声纯粹。“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在视频里邂逅,却被深深感染,一下子沉静下来,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
  白驹过隙,忙忙碌碌间,除了至亲好友,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然而,作为世间众生,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及热爱和执着等,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分享一片明丽,一缕馨香。
10.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事件 品质
亲戚邻居 ① 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  美好的情趣
年轻女子 送食物给朝鲜老乡 ② 温暖的善意 
③ 拾荒歌者  参加文艺节目,怀着梦想倾情献唱 善良和执着
11.第1段画线句子写出了亲戚所在村庄怎样的特点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村外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机器轰鸣。村里住户稀疏,才下过雨,蜿蜒的土路泥泞不堪……
答: ①写出了村庄环境嘈杂、人烟稀少、道路泥泞的特点;②作用:反衬了亲戚邻居“花篱笆”枝叶繁茂、繁花似锦的美好图景,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3分)
他含笑看花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
答: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美丽的女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亲戚邻居对花的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13.本文标题“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①表层含义是深山里亲戚邻居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来装点自己的生活。②“花的篱笆”寓意为人的美好品质。③深层含义是指用美好的情趣、温暖的善意以及热爱和执着等美好的品质装点人生,感染周围的人。④生活中的情趣、善意,如花一般美好,可以让平凡的生活更加美丽,给人们带来美好与温暖。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非常漂亮,美丽得令人茶饭不思。
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指当时的贵族和官员,可见君子社会地位很高。
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
15.老师让同学们将八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进行分类,小明同学将《关雎》和《蒹葭》归为一类,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答出两点即可)
答: 示例:不同意,理由:《关雎》讲述了男子从见到女子、追求女子到想象和女子结婚的故事,叙事性更强;《蒹葭》主要表现主人公追求伊人的过程中的执着和惆怅,抒情性更强。②《关雎》中的女子是美丽、勤劳的具体形象;《蒹葭》中的伊人是朦胧、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③《关雎》的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为浓郁。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核舟记(节选)
魏学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刻木巧匠
周晖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D)
A.鲁直居左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C.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D.皆有机能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17.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甲文通过对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大苏泛赤壁”的细致描写,赞美其技艺精湛。
B.甲文写舟子二人,居左者悠闲自在,居右者神情专注,突出了舟中的轻松氛围。
C.甲乙两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不同,甲文的描写细致入微,乙文的描写较简略。
D.乙文用“好事者竞趋焉”结尾,从侧面突出木舟精巧,体现了乐工的技艺高超。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译文: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2)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2分)
译文: (舟)大小约有二寸,船篷、桅杆、船橹、船舵等东西都具备。 
19.甲文为什么按照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介绍核舟 试分析。(4分)
答: 选文部分采用了空间顺序,介绍核舟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船头三人是主要人物,所以先说,突出了“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所以后说;最后说船背的附加信息,侧面体现了雕刻的技艺高超。 
20.甲乙两文都充分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技艺的高超,然而,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并传承它们 请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2分)
答: ①成立课外兴趣小组。②开展相关知识讲座。③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活动。④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⑤相关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三、综合(10分)
21.(2024·钦州市阶段练习)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诗歌朗诵会,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为了提升朗读技巧,同学们一起探讨名著中关于诗歌的内容,请你补全信息。(4分)
名著 《经典常谈》
作者 ① 朱自清 
精彩内容 《<诗经>第四》:《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② 雅 、颂、③ 赋 、比、兴,所谓“六义”上。
阅读建议 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读起;如果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可以去读④《< 说文解字 >第一》。
(2)在活动中,主持人让你从以下情境中选择一个情境,即席讲话。(2分)
情境1:你人生中学习的第一首诗歌是什么 你当时学诗的感受是什么
情境2: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为什么
情境3:你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 为什么
提示:1.讲话时要考虑情境的主题和氛围特点,力求让自己的讲话合情合理。
2.在正确表达的基础上,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有特色,吸引人。
答: 情境1示例:我人生中学习的第一首诗歌是《咏鹅》,朗读的时候,觉得大鹅拨清波的情态可爱。
情境2示例: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甫,喜欢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奋进气魄,喜欢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态度,喜欢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胸怀。
情境3示例: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时间、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可为离别而过度伤怀。
(3)班级打算用整个下午的时间举办诗歌朗诵会,有个别同学认为:学习的时间紧迫,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 这个朗诵会又能给同学们带来多少实际好处 作为朗诵会的组委会成员,你将如何回应 请你围绕上述问题,就“如何看待诗歌朗诵会”这一话题表达观点,说明理由,80字以内。(4分)
答: 示例一:朗诵诗歌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韵律等技巧的掌握,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朗诵诗歌可以提高人的文学素养,让人更加热爱文学。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诗歌朗读活动。
示例二:诗歌朗诵会是提升人的审美情趣的舞台。在朗诵会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诗歌朗诵会活动。
四、写作(5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回首过往,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难忘:可能是相互依偎的家人,可能是短暂相处的同学,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能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我们成长。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相应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材料“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难忘:可能是相互依偎的家人,可能是短暂相处的同学,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能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伴随着我们成长”提示,可以确定在横线上填充如“难忘”等体现情感的词,如“尊敬”“佩服”“感动”“开心”“叹息”“担忧”等词语。所补充的词语即表明了文章的情感态度和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围绕所补写的词语来阐释,不能旁逸斜出,更不能把一个人各种性格特征的方方面面都写出来。这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人;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类人;这样的人需是具有某种性格、精神或气质,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让我”表明文章要体现写作对象与“我”的关系。“我”是叙述的主体,因此文章要写真话、抒真情。为什么会让我感动、叹息等,还要交待清楚其中的原因,写明白“这样的人”给我的触动。立意应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展现学生的新风采。
其次,构思选材。本题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写“这样的人”,注意“这样的人”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特点都要鲜明突出。要注意运用人物个性的细节描绘,通过制造环境气氛,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性格特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瞬间画面,做到“以小见大”,而不要面面俱到。如写外婆乐于助人,帮助邻居,爱心捐款,让我感动;老师对沉迷网络的我谆谆教诲,让我迷途知返;同桌好友对我热情地帮助,让我铭记于心;我对在外打工的父母的牵挂;我对名人的敬佩等。事件内容要详略得当,体现自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