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9:53:08

文档简介

22 《礼记》二则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走进“五经”中的《礼记》!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ɡ)    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选贤与能(jǔ)   修mù(睦)
ɡuān(矜)寡   男有分(fè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    虽: 即使 
(2)虽有至道    至道: 最好的道理 
(3)教然后知困   困: 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  反: 反思 
(5)教学相长    教学: 教与学 
(6)学学半     学: 同“敩”,教导 
(7)选贤与能   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与: 同“举”,推举 
能: 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8)讲信修睦    修: 培养 
(9)不独亲其亲 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亲: 父母 
(10)不独子其子 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子: 子女 
(11)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1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同“鳏”,老而无妻 
(13)男有分,女有归 分: 职分,职守 
归: 女子出嫁 
(1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恶: 厌恶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 兴起 
3.按要求默写。
(1)《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
(3)《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
(4)《大道之行也》中,能体现各取所需的句子是“ 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藏于己 ”。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故曰:教学相长也
D.货恶其弃于地也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省略句)
译文: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通过深入浅出地论述教和学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文脉梳理
考点链接
“三步走”分析论证思路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抓住揭示结构层次的语言标志。
  3.注意表述顺序,体现文章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文章脉络。
  答题模板:作者先通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证明了中心论点)。
  训练点对点:见【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处。
拓展延伸
源自《礼记》的大学校训
  ①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②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略)
  【乙】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不独子其子     子在川上曰
B.大道之行也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C.是谓大同      不知木兰是女郎
D.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曾不若孀妻弱子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甲】文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散句。
B.【甲】文中“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多做好事,多为别人着想。
C.【乙】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仁爱原则。
D.【乙】文墨子希望通过提倡“兼爱”来实现社会理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 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译文: 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 
4.【教材母题变式】【甲】文是《礼记·礼运》的一段话,体现了孔子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文中多处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举例分析。(3分)
答: 示例:“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增强了铺排的效果和气势。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3分)
答: 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某中学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身为宣传委员,请你设计两个板块名称。(2分)
答: 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知书达礼赢天下。(答出2个即可) 
(2)森森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 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且存在卫生隐患。 22 《礼记》二则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走进“五经”中的《礼记》!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嘉肴( )     教学相长( )    兑( )命
学( )学半   选贤与能( )   修mù( )
ɡuān( )寡   男有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    虽:
(2)虽有至道    至道:
(3)教然后知困   困:
(4)然后能自反也  反:
(5)教学相长    教学:
(6)学学半     学:
(7)选贤与能   贤:
与:
能:
(8)讲信修睦    修:
(9)不独亲其亲 亲:
亲:
(10)不独子其子 子:
子:
(11)使老有所终   老:
(1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13)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1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恶: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
3.按要求默写。
(1)《兑命》曰“ ”,其此之谓乎!
(2)盗窃乱贼而不作, 。
(3)《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 ”。
(4)《大道之行也》中,能体现各取所需的句子是“ , ”。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故曰:教学相长也
D.货恶其弃于地也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省略句)
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通过深入浅出地论述教和学的关系,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文脉梳理
考点链接
“三步走”分析论证思路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抓住揭示结构层次的语言标志。
  3.注意表述顺序,体现文章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文章脉络。
  答题模板:作者先通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证明了中心论点)。
  训练点对点:见【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处。
拓展延伸
源自《礼记》的大学校训
  ①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②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略)
  【乙】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不独子其子     子在川上曰
B.大道之行也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C.是谓大同      不知木兰是女郎
D.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曾不若孀妻弱子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骈散结合,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散句。
B.【甲】文中“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多做好事,多为别人着想。
C.【乙】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仁爱原则。
D.【乙】文墨子希望通过提倡“兼爱”来实现社会理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男有分,女有归。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4.【教材母题变式】【甲】文是《礼记·礼运》的一段话,体现了孔子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文中多处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举例分析。(3分)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3分)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某中学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身为宣传委员,请你设计两个板块名称。(2分)
(2)森森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