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经由诗歌,了解历史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逾(yú)墙走 邺城戍(shù) 老妪(yù)
幽咽(yè) 三重(chónɡ)茅 挂罥(juàn)
塘坳(ào) 布qīn(衾) 大庇(bì)天下
辗冰zhé(辙) 叱(chì)牛 一丈绫(lín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吏呼一何怒 多么
(2)三男邺城戍 防守
(3)出入无完裙 完整的衣服
(4)卷我屋上三重茅 多层茅草
(5)俄顷风定云墨色 一会儿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贫寒的士人
(7)手把文书口称敕 指皇帝的命令
(8)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钱
3.直接默写。
(1)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2)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3)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4)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
(5)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6)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
(7)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
(8)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9)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
(10)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
(11)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12)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
4.理解默写。
(1)《石壕吏》中“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两句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心境的句子是“ 俄顷风定云墨色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3)《卖炭翁》中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杜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B.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等形式,富于变化。
C.文学史上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D.《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C)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犹得备/晨炊
D.卖炭得钱/何所营
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夸张)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排比)
D.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
主旨归纳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的辛苦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考点链接
千古名句来赏析
(1)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等。
答题有模板:通过运用…… 的修辞/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训练点对点: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5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B.老妇的三个儿子都当兵,说明他们都很爱国。
C.“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不幸与困苦。
D.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2.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分)
答: “呼”与“啼”,“怒”与“苦”形成鲜明对比,一方如狼似虎,一方悲愤凄苦,两个修饰词“一何”,加重了感彩,形象地刻画出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3分)
【教材母题变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诗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问题。(3分)
【教材母题变式】诗中对卖炭老人的描写有不少精彩之处,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 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黢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满脸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班级准备举办一期“古诗苑漫步”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班级准备办一次主题班会,要策划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诗人故事会 活动二:诗歌朗诵会
活动三: 诗歌默写会 活动四: 诗歌赏析会
(2)在“分门别类辑古诗”环节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共同点给诗集命名。(2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望》(杜甫)
《黄鹤楼》崔颢
诗集名称: 示例一:《思乡集》
示例二:《那一抹乡愁》 24 唐诗三首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经由诗歌,了解历史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逾( )墙走 邺城戍( ) 老妪( )
幽咽( ) 三重( )茅 挂罥( )
塘坳( ) 布qīn( ) 大庇( )天下
辗冰zhé( ) 叱( )牛 一丈绫(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吏呼一何怒
(2)三男邺城戍
(3)出入无完裙
(4)卷我屋上三重茅
(5)俄顷风定云墨色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手把文书口称敕
(8)系向牛头充炭直
3.直接默写。
(1) ,有吏夜捉人。
(2) ,死者长已矣!
(3) ,如闻泣幽咽。
(4)八月秋高风怒号, 。
(5) ,下者飘转沉塘坳。
(6)布衾多年冷似铁, 。
(7)自经丧乱少睡眠, !
(8) ,两鬓苍苍十指黑。
(9)卖炭得钱何所营 。
(10)夜来城外一尺雪, 。
(11) 黄衣使者白衫儿。
(12)一车炭,千余斤, 。
4.理解默写。
(1)《石壕吏》中“ ! ”两句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心境的句子是“ , ”。
(3)《卖炭翁》中描绘卖炭翁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B.歌行体,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等形式,富于变化。
C.文学史上的“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D.《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犹得备/晨炊
D.卖炭得钱/何所营
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夸张)
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排比)
D.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设问)
主旨归纳
《石壕吏》: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的辛苦劳动所得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考点链接
千古名句来赏析
(1)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等。
答题有模板:通过运用…… 的修辞/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训练点对点: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石壕吏》,完成问题。(5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B.老妇的三个儿子都当兵,说明他们都很爱国。
C.“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不幸与困苦。
D.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2.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分)
二、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问题。(3分)
【教材母题变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诗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卖炭翁》,完成问题。(3分)
【教材母题变式】诗中对卖炭老人的描写有不少精彩之处,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班级准备举办一期“古诗苑漫步”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班级准备办一次主题班会,要策划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诗人故事会 活动二:诗歌朗诵会
活动三: 活动四:
(2)在“分门别类辑古诗”环节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共同点给诗集命名。(2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望》(杜甫)
《黄鹤楼》崔颢
诗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