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七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初步认识了闻一多先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聆听闻一多先生的讲演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反动派挑bō( )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挑bō( ) (2)蛮横(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离间:
(2)卑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听了乡亲们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
4.王宁想写一副对联赞扬闻一多先生,请你帮助他将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
拍案 叫绝 真英雄 惹人敬 慷慨 激昂
上联:
下联: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把“成都”放在句首)
B.“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在句末加“任务”)
C.经过精心设计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删去“经过”)
D.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散文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②无耻啊!无耻啊!
③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A.①设问 ②反复 ③反问
B.①反问 ②反复 ③设问
C.①反问 ②排比 ③设问
D.①设问 ②排比 ③反问
主旨归纳
这篇演讲词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了烈士们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战士们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文脉梳理
名师点拨
决不≠绝不
“决不”表示一定不、坚决不,有主观色彩。例: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决不退缩。
“绝不”表示完全不、绝对不,有客观色彩。例:事情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浪淘沙》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分)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①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②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③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④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⑤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⑥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⑦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⑧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⑨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⑩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选自《一堂好课》,有删改)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请简析文中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4分)
(1)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①、⑧、 、 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请说明理由。(3分)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4分)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2025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6周年,班级组织同学们参观“闻一多纪念馆”。假如在参观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怎样说 (3分)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七年级时我们学习了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初步认识了闻一多先生。下面,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聆听闻一多先生的讲演吧!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反动派挑bō( )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挑bō( 拨 ) (2)蛮横( hènɡ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离间: 从中挑拨使不团结、不和睦。
(2)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A.通过暗杀革命人士来维持独裁统治,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令人发指。
B.上课迟到了,他向老师报告后,忙偷偷摸摸地回到座位上。
C.这件事我做得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D.听了乡亲们的控诉,战士们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乡亲们报仇。
4.王宁想写一副对联赞扬闻一多先生,请你帮助他将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2分)
拍案 叫绝 真英雄 惹人敬 慷慨 激昂
上联: 拍案叫绝惹人敬
下联: 慷慨激昂真英雄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把“成都”放在句首)
B.“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在句末加“任务”)
C.经过精心设计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删去“经过”)
D.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A.闻一多的代表作有散文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到了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
C.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李公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
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②无耻啊!无耻啊!
③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A.①设问 ②反复 ③反问
B.①反问 ②反复 ③设问
C.①反问 ②排比 ③设问
D.①设问 ②排比 ③反问
主旨归纳
这篇演讲词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了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了烈士们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战士们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文脉梳理
名师点拨
决不≠绝不
“决不”表示一定不、坚决不,有主观色彩。例: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决不退缩。
“绝不”表示完全不、绝对不,有客观色彩。例:事情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浪淘沙》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分)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
①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②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 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③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④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⑤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⑥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⑦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⑧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 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⑨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⑩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喊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选自《一堂好课》,有删改)
1.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2.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请简析文中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4分)
(1)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答: “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
(2)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答: “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分子,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3.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①、⑧、 、 四个段落,哪一段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 请说明理由。(3分)
答: 第①段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由“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可知,呼喊口号,这是突发的,呼喊的内容“敢于胜利”是演讲者无法预知的,所以这段内容不可能提前做好准备。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4分)
答: 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
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实践与探究
2025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126周年,班级组织同学们参观“闻一多纪念馆”。假如在参观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怎样说 (3分)
答: 示例:解说员同志,您好!我们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十分敬佩,您对他的英雄事迹一定很熟悉,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