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0 08:5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2025届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典题与熟题回顾,总结句子表达效果类题目的答题角度。
2、能够熟练运用总结的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
年份 卷别 题目位置
设问方式
2024 新课标Ⅰ卷 现代文阅读Ⅰ 4.多处使用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论证效果。
古诗阅读 16.以对比手法描写泉声,结合诗歌进行赏析。
新课标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 19.文章结尾的“不是吗”起到了什么作用?
全国甲卷 古诗阅读 15.赏析“软”和“低”的艺术效果。
2023 新课标Ⅰ卷 语言文字运用 20.“处处、微微、早早”和“处、微、早”语意的不同。
21.划横线句子中逗号怎样增强了表现力。
新课标Ⅱ卷 现代文阅读Ⅰ 4.“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 19.“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和“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的不同。
全国甲卷 语言文字运用 19.把划线句子改为“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娘娘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效果不好,为什么?
全国乙卷 古诗阅读 15.结尾两句的妙处。
考 率 频
覆 盖 广
作用差异
答案要点不全
真题回顾
(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真题回顾
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突出强调:动作,艰难,意志力
他的头沉沉地低着,他的牙狠狠地咬着。
停顿,艰难
官方参考答案:
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
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
设计思路
(202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参考答案】①设问句在问答之间切中要害,驳斥了典型的错误论调,阐明了文章的主旨;(针对性,立论的鲜明性,主旨思想)
②以设问句和反问句层层推进,形成缜密的论证逻辑;(论证思路的严密性)
③设问句和反问句赋予文章雄辩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气,语势)
设计思路
(202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
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
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直接跟读者对话,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同;
②使文章结束得自然,不突兀;
③给读者带来亲切活泼之感,并与全文风格保持一致。
设计思路
(202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
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形象上:轻微的反问突出这云和这雨的可爱、稀奇。
感情上:轻微的反问强化要和这云这雨亲密接触、要尽情欣赏的愿望,强化“打伞”的不合时宜、大减其趣。
语气上:运用反问,但语气缓和,不仅达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也构成和读者商量的口气,亲切柔和,更能把读者带入情境中去。
文风上:和上文的亲切质朴的文风协调一致。
结构上:用在文末,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让读者回味隽永。
(2022·新高考Ⅱ)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修辞手法:排比。
表达效果: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写出了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022·新高考Ⅰ)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醒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表达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2021·新高考Ⅰ)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
“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1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 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来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2020·新高考Ⅰ)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 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参考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2023·新高考Ⅰ)
【语言文字运用Ⅰ】……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信息,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Ⅱ】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1)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2)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辨别修辞——不是见到比喻词就是比喻句
【参考答案】
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
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冷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
语言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题应该如何审题?从哪些角度答题呢?
审题:
找不同——作比较——明角度——定答案
链接课文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突出:姓名,主动性
听说刘和珍君她那时是自愿欣然前往的。
停顿,语气
人物形象
作者感情
句式语气
衔接照应
划重点
反复替换词句,不断推翻原有结论,
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更进一步
真题回顾
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一只仙鹤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①多次使用“着”和“正”的区别
②“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和“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在音节长短变化上的区别
③“着”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区别
画面的场景感、持续感更强烈
韵律活泼变化,不呆板
“着”字延长了停顿,舒缓了节奏,在语气上对鹤舞的优雅舒缓进行突出强调
划重点
模板好用,更要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灵灵灵灵;麦籽个个儿都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
同是展现丰收景象,请大家赏析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的。
回归与拓展
②“棉桃颗颗千堆雪,
谷穗累累万亩金。
五谷丰登家家喜,
三秋锦绣处处新。”
1
2
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灵灵灵灵;麦籽个个儿都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
回归与拓展
口语
叠词
顶真
排比
欢快流畅
质朴自然
棉桃颗颗千堆雪,
谷穗累累万亩金。
五谷丰登家家喜,
三秋锦绣处处新。
回归与拓展
对偶:表意凝练,格调典雅
比喻:洁白,金黄,色彩丰富
夸张、叠词:
丰富,充足,画面宏阔
“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灵灵灵灵;麦籽个个儿都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
回归与拓展
“棉桃颗颗千堆雪,
谷穗累累万亩金。
五谷丰登家家喜,
三秋锦绣处处新。”
如果把下面的文字搬到栓保娘的唱词里,是否合适,请做出分析。
棉桃颗颗千堆雪,
谷穗累累万亩金。
五谷丰登家家喜,
三秋锦绣处处新。
回归与拓展
①脱离了生活
②偏离了情感
划重点
无论赏析得多么全面,
都不能脱离人物身份、语言情境
试题命制
1.以小组为单位命题,以《荷花淀》探亲遇敌部分的自然环境描写为命题材料。
2.命制的试题是主观问答题,可以涉及词语、句式、停顿、修辞等,要高度模仿高考真题,兼顾问题设置、分值分布、答案详解(答案要依据本节课要点拟定)。
课堂小结
一个中心(情境)
替换
比较
1.形象:突出方向性,增强生动性
2.情感:方向要完备,色调要恰切
3.语境:语体,语气,身份,结构
4.音韵:节奏,押韵
四个基本点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整理近两年高考词句欣赏真题的答案,可以对参考答案进行增补、完善,我们将评出“最佳整理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两个比喻句是为了论证学习对人的提升改造作用。如果我们深深品析就会看到,学习是把蓼蓝捣碎萃取的痛楚,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坚持。所以,请同学们自觉地在汉语的海洋里涵泳品味,持之以恒,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高考,也一定会爱我们的母语爱得更加深沉!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