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8. 人之初(第2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8. 人之初(第2课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6: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课时)
识字8. 人之初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这篇经典,学生能深入了解古人对人性、道德、教育的认知,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在理解和讲解经典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文言文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在讨论和分享对经典语句的理解时,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审美创造】《人之初》的韵律美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三字一句的整齐句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语言的节奏美,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课时目标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认读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2.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读出韵律和节奏。
【学习重点】
学会扩词,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习难点】
游戏闯关 复习回顾
学习任务一







生字回顾
词语回顾
之前
道路
初一
学习
互相
专业
远近
教导
美玉
幼小
知道
意义
朗读指导 读准变调
学习任务二
人 之初,性 本善,
性 相近,习 相远。
苟 不教,性 乃迁,
教 之道,贵 以专。
子 不学,非 所宜,
幼 不学,老 何为?
玉 不琢,不 成器,
人 不学,不 知义。
划出节奏,同桌互读。
人之初
自主朗诵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标出三字经中出现的“不”字。
﹏﹏
人之初
自主朗诵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
﹏﹏
﹏﹏
﹏﹏
﹏﹏
﹏﹏
苟不教


子不学
幼不学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当“不”字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它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
我会读
理解运用 深入感悟
学习任务三
初:刚出生的时候。
性:本性。
习:性格和行为。
相远:差别很大。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理解句子
在实际生活中有类似的情况吗?说一说。
《孟母三迁》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阅读资料
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变化,改变。
贵以专: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地去教育孩子。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阅读第一小节后,你明白了什么?
理解句子
宜:合适。
老何为:到老的时候既没有知识,
也不知道做人的道理,能有什么
用呢?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你从这句话中学到了什么?
理解句子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理解句子
玉石
精美的玉器
图文结合
人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才能取得进步。
参观学习
学校活动
图文结合
之初 ,性 善,
性 ,习 。
苟不教 ,性乃迁,
之道 ,贵以 。
子不学 ,非所宜,
不学 ,老何为?
不琢 ,不成 ,
人不学 ,不知 。


相近
相远






你会背了吗?
背诵课文
一、我是扩词大王。
初始
初夏

道理
道路

相近
互相

专心
专门

课时训练










二、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课时训练
(1)人 初,性本善,性相 , 。
(2) ,非所宜, , ?


习相远
子不学
幼不学
老何为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时训练
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课程结束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