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7. 操场上(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课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展现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童趣。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操场上的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打球、踢毽子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直观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第二部分是由 6 个词语和一首轻快的儿歌组成。6 个词语分别是“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涵盖了多种常见的体育项目,与插图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这些体育活动。儿歌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操场上同学们锻炼身体的热闹场景,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易于学生朗读和记忆。同时,课文中出现了 “打、拔、拍” 等表示手部动作的字,以及“跑、跳、踢”等表示脚部动作的字,借助这些生字,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教材通过这样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了解一些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对于校园生活中的体育活动,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在识字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如象形字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但识字量有限,识字方法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巩固。在阅读能力上,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简单易懂的文本有较高的兴趣,但朗读的准确性、流利性以及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上容易出现分心的情况,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体现,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在朗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儿歌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以及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在将体育活动与对应的词语进行匹配,以及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想象等活动中,学生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创造:课文插图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活动的场景,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活力与美好,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1.对应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了解课文中的各项体育活动。
2.培养热爱运动,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准确表达、了解“拍、打、拔”等动词的搭配,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体育活动畅所欲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生字 巩固基础】
1.读一读,写一写:带领学生复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
2.巩固词语。
第二板块 【朗读指导 理解运用】
1.读一读:出示课文,标出停顿的地方。注意“了”字和“闹”字是轻声。
2.出示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打”“拔”“拍”字都有“扌”;“跳”“跑”“踢”字都有“ ”。
3.想一想:以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回答。
(1)还有哪些带“扌”和“ ”的字呢?
(2)平常你们会打什么球呢?
(3)仿照课文词语形式“打球、拔河、拍皮球等”你还会说……
打(电话) 拔(草) 拍(黄瓜) 跳(远) 踢(毽子)
提示: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安全!
4.思考交流:出示课文,学生思考交流。找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并画出来。
第三板块 【课堂延伸 提升素养】
1.交流讨论: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和同学们说一说?
2.说一说。
提问:你能用一段话来说说操场上热闹的场面吗?
示例: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丢沙包……大家玩得很开心!
3.迁移运用:
如,拍什么?拍皮球。打什么,打棒球。(动词+名词)学生练习。
【课时训练】
1.连一连。
拔 拍 跳 打 跑
皮球 棒球 河 步 高
2.我是组词大王。
打打水 打工 打扫 跑跑步 跑操 慢跑
拍拍手 拍球 拍戏 足手足 足部 知足
声声音 大声 小声 身身体 身子 身高
体体育 身体 体会 热热身 热爱 热心
3.填一填。
铃声响,下课了。
操场上,真热闹。
跳绳踢毽丢沙包,
天天锻炼身体好。
(1)用“____”画出文中的体育活动。
(2)同学们在( B )锻炼身体。
A.教室里 B.操场上
(3)你喜欢哪种体育活动?为什么?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识字7.操场上
【教学反思】
在精读课文时,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儿歌的含义,同时通过分类学习词语,加深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儿歌的韵律美。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体育活动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由于在引导学生描述时,给予的提示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更多的示范和启发。在后续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