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8. 人之初(第2课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识字8. 人之初(第2课时)(配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6: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识字8. 人之初(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三字经》作为我国古代经典的蒙学读物,以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的形式编排,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和记忆。这部分内容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关于人性的基本观点,即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才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后续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则强调了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若不加以教导,人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而教育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教材选取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初步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观念和学习态度。此外,文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如 “之、初” 等,对于学生巩固识字基础、提升识字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他们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象形字识字等,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人之初》这类蕴含深刻道理的经典文本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阅读方面,他们喜欢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文本,对诵读儿歌、童谣等有较高的热情,但在诵读的准确性、节奏感以及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同时,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渴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这篇经典,学生能深入了解古人对人性、道德、教育的认知,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在理解和讲解经典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文言文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在讨论和分享对经典语句的理解时,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审美创造:《人之初》的韵律美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三字一句的整齐句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语言的节奏美,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认读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2.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读出韵律和节奏。
【教学重点】
学会扩词,积累词汇,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三字经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游戏闯关 复习回顾】
1.读词识字:通过游戏闯关方式复习巩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会读的生字。
2.糖果的生字宝宝: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并进行书空练习。
第二板块 【朗读指导 读准变调】
1.朗读指导:音频播放全文朗诵,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感受三字经的停顿和节奏。
出示课文,学生自主朗诵,标出停顿的地方,划出节奏,和同桌互读。
2.我会读:标出三字经中出现的“不”字,复习“不”的变调规律:当“不”字后面的字是第四声时,“不”读第二声。后面的字是其它声调时,“不”都读第四声。
第三板块 【朗读指导 熟读成诵】
1.我知道:出示文章第一小节片段,对字词和片段内容进行解释。
初:刚出生的时候。
性:本性。
习:性格和行为。
相远:差别很大。
2.引入《孟母三迁》的故事,印证文章片段大意: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3.出示文章第一小节片段,对字词和片段内容进行解释。
苟:如果,假如。
乃:就。
迁:变化,改变。
贵以专: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思考交流:阅读第一小节后,你明白了什么?
4.出示文章第二小节片段,对字词和片段内容进行解释。
宜:合适。
老何为:到老的时候既没有知识,也不知道做人的道理,能有什么用呢?
学生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学到了什么?
5.出示视频故事,说明小时候要好好学习的重要性。
6.出示文章第二小节片段,对字词和片段内容进行解释。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7.出示图片,图文结合让学生理解玉石和玉器的差别。
8.出示学生参观学习和参加学校活动的图片,告诫学生:人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我,才能取得进步。
9.背诵课文。
【课时训练】
1.我是扩词大王。
初(初始)(初夏)( 初中 )
性(天性)(性格)( 性子 )
善(善良)(友善)( 善心 )
专(专心)(专门)( 专业 )
2.把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善 近 进 贵 老
出 恶 贱 幼 远
3.把句子补充完整。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精读课文环节,借助图片、故事、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三字经》的韵律美。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课文含义时,虽然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但由于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方式,多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另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拓展延伸环节,留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时间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落实,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