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0. 古诗二首(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首古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而又不知道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小池》将池、泉、流、荷和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极易被学生理解,适合学生去吟诵积累。
【学情分析】
这两首诗有些孩子早已熟读成诵,所以在读准字音上无须多费工夫,关键是让孩子去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美,去初步领会诗文所蕴涵的哲理。若要一年级的学生单凭诗句来领会诗文的意境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将诗歌的意境美与诠释图片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认识“诗、首”等12个生字。会写“首、池”等6个生字。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认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夏天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激发对阅读中华古诗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插图,认识“泉、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尖、角”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并积累背诵。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诗歌意境,感知节奏并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巩固 新课导入】
1.引入新课,说一说: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背诵复习古诗《池上》。
第二板块 【初读古诗 识字学词】
1.朗读欣赏:多种方式听读课文,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
2.认识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我会读:出示古诗《小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要学习的生字。
4.出示字词,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5.图文结合解释词语:泉眼、细流、小荷、露水、晴柔。
第三板块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1.出示图片,认读生字:尖、角、早。
2.认读生字。
3.小组合作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4.教师重点范写生字:
尖:上方“小”字变成部件后竖钩变成一条短竖位于竖中线上。下方“大”字的横位于横中线,横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
角:“用”的内部两横不能碰到两边,中间一竖写在中竖线上。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合作评选出优秀书写作品,全班展示,教师鼓励。
第四板块 【图文结合 感知诗意】
1.我会读:出示古诗,朗读并感知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小知识:出示图片,展示荷叶的生长过程。
3.梳理文章,图文结合,解析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析:泉眼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上的树荫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可爱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重点解析字词:惜、爱、才露、早有。
“惜”——泉眼对泉水的珍爱
“爱”——绿树对风光的喜爱
(荷花)才露——(蜻蜓)早立,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5.赏析视频,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注意诗句的节奏及含义。
6.回顾全文,回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泉是小小的一眼,泉流是细细的,荷叶是刚刚长出来的、尖尖的,蜻蜓是小巧玲珑的,这些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课时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quán yǎn xì liú shù yīn
(泉眼) (细流) (树阴)
jiān jiǎo xiǎo hé wú shēng
(尖角) (小荷) (无声)
2.生字组词。
泉 泉水 清泉 泉眼 温泉
荷 荷花 荷叶 荷塘 荷包蛋
流 流水 水流 河流 溪流
迹 踪迹 足迹 笔迹 事迹
3.读一读,连一连,填一填。
《池上》 宋代 白居易
《小池》 唐代 杨万里
《池上》《小池》都描写了夏季(季节)荷塘(地方)的景,《池上》是叙事诗,《小池》是写景诗。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各抒已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学生交流后,我让他们把诗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配上画面。可惜,在交流的时候,我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学生的想象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我事先引导学生找一些写荷塘的文章来读一读,可能学生的想象更丰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