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1. 浪花(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美的课文。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海边浪花的活泼可爱以及它给“我”带来的欢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浪花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如“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浪花的特点,易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学生打开一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美好的窗户。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语文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能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但识字量有限,自主阅读能力较弱。在理解能力上,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体会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喜欢游戏、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浪花》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对海边浪花的描写,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独特审美,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到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课文中对浪花的拟人化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浪花,想象浪花的各种姿态,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创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海边景色的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文中对浪花、沙滩、贝壳等的描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边,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教学目标】
1.认识“浪、迈”等12个生字;会写“玩、眼”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随文识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交流讨论 揭题引入】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听过海浪的声音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美丽的大海、沙滩和浪花!
2.读课题:11.浪花。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1.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课文段落序号。
2.我会认:出示生字并进行选词填空。
3.图文识字。
4.游戏巩固。
第三板块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并归类识记:玩、眼、泪、它、贝、气。
2.认读生字。
3.小组合作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合作评选出优秀书写作品,全班展示,教师鼓励。
第四板块 【再读课文 课堂交流】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我知道: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
【课时训练】
1.说说还有哪些拟声词?
例:哗哗哗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近义词连一连。
3.“加词法”扩句。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浪花
【教学反思】
在《浪花》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播放海浪声音、展示图片、让学生模仿动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浪花的特点,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识字教学环节,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多种方式,学生识字积极性高,识字效果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