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1. 浪花(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美的课文。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海边浪花的活泼可爱以及它给“我”带来的欢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浪花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如“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浪花的特点,易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学生打开一扇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美好的窗户。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语文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能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但识字量有限,自主阅读能力较弱。在理解能力上,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和情感体会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喜欢游戏、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浪花》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对海边浪花的描写,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中对自然的独特审美,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到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课文中对浪花的拟人化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浪花,想象浪花的各种姿态,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创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海边景色的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感知能力,文中对浪花、沙滩、贝壳等的描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海边,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词语。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2.能流利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练习句式,学会自己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懂得珍惜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生字 夯实基础】
1.开火车巩固生字。
浪 迈 悄 泪 次 给 壳 虾 装 像 淘 娃
2.巩固词语。
浪花 迈步 悄悄地 眼泪 贝壳 小虾 淘气 娃娃
第二板块 【指导朗读 理解句子】
1.理解句子。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3)标出课文段落序号。
2.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同桌分句朗读,交换再朗读。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实际,理解“悄悄”的意思。
(3)浪花“悄悄地”挠“我”的脚丫,你觉得浪花可恶吗?
(4)你平常悄悄地做过类似的恶作剧吗?
3.指导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分句领读。
(2)浪花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我”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快乐。)
(3)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中等、略快的语速,语气活泼,表现出“我”高兴的心情。)
(4)现在,你还觉得浪花可恶吗?
(5)你觉得浪花是怎样的?(就像淘气的小娃娃。)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分析探究】
1.结合课文和插图,说说浪花还会和“我”玩哪些游戏,再想想浪花还会做什么。
2.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写浪花是怎么来的,它的声音,它来做什么,及它给“我”带来的欢乐感受,表现了浪花的美丽、可爱与顽皮,表达了“我”对浪花的喜爱。
3.课外阅读:
捉浪花
风来了,浪花闹,
风停了,浪花跳。
跳上妹妹的小脚丫,
惹得妹妹哈哈笑。
朵朵浪花朵朵好,
捉朵回家妈妈瞧。
一捧起来不见了,
回头一看又来啦。
【课时训练】
1.连一连,读一读。
2.照样子,填一填。
(1)例:浪花就像淘气的小娃娃。
月亮就像__________小船。
(2)例:浪花唱着笑着跑来了。
雨滴___________落下来了。
3.选一选。
“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是因为( )
A.浪花回去了,“我”很伤心。
B.浪花挠“我”的脚丫,“我”痒得笑出了眼泪。
C.浪花送了“我”许多东西,“我”很感动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情感内涵时,可以更加深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浪花的喜爱之情,在课堂时间把控上,拓展延伸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课堂更加生动、高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