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14. 文具的家(第1课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14. 文具的家(第1课时)(配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6: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4. 文具的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记叙文,以一个小女孩贝贝找不到文具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文具、整理文具的好习惯。文章语言简洁,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生字词丰富,为学生识字写字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课文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还处于初步养成阶段。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日常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丢失文具的现象。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在理解文意、感悟文本内涵以及规范书写等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在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整理文具的过程等活动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贝贝丢文具的原因,分析妈妈的教育方法对贝贝的影响,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故事所传达的爱护物品、整洁有序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具、铅”等13个生字和皿字底1个偏旁;会写“笔、知”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随文识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交流讨论 揭题引入】
1.交流讨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学习时都会使用什么文具?
学生:橡皮、铅笔、尺子等(随机回答即可)。
教师:那每次使用完这些文具后,同学们都会把它们放在哪里呢?
学生:文具盒。
2.教师引入课题:《文具的家》
教师: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齐读三遍,并引导学生想一想“家”指什么?
第二板块 【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1.朗读欣赏:多种方式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会读:教师出示课文《文具的家》
朗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
(2)读一读不熟悉的生字词。
(3)听老师纠正读音(教师巡视教室,指正错误的读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
4.出示本课的词语: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字词的位置,读一读字词和句子。
5.认识偏旁:“皿”字底。
6.识字游戏
第三板块 【书写指导 掌握生字】
1.观察生字的书写:教师出示“笔、知、道、放、平、安”六个生字。
教师: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3.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每一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点。
4.小组合作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5.教师范写生字。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组合作评选出优秀书写作品,全班展示,教师鼓励。
第四板块 【再读课文 读好对话】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
(2)圈画出描写贝贝说话时表情的文字。
2.读一读:同桌分角色练习读对话。
3.小结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5
(2)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了 文具盒 是文具的家。
【课时训练】
1.我会连。
2.我是扩词大王。
文 文具 文字 文学
办 办法 办事 办厂
次 每次 次数 一次
让 让步 让路 出让
找 寻找 找到 找回
包 书包 沙包 红包
平 平安 平常 和平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斤 新(新奇)(新鲜)欣(欣赏)(欣喜)
亻 伙(伙伴)(伙计)伴(玩伴)(陪伴)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4.文具的家
妈妈 贝贝
文具盒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除了借助文本情境进行识字写字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养成保管文具、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在识字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记词,学生积极性较高。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了文具对我们学习的帮助,保管它们,爱惜它们是小朋友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情感教育自然无痕又水到渠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