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3. 要下雨了(第2课时)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 “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 这些自然现象,告诉孩子们即将下雨时动物们的不同表现。文章语言生动,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充满童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现象,增长知识。同时,简单易懂的文字也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和阅读训练的良好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充满探索欲望,且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有模糊的认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科学认识。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识字方法,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在理解文意、有感情朗读以及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人们对自然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总结,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文中的对话,如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能够学习到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动物们行为变化的原因,分析这些行为与下雨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绘画下雨前的场景、创编与自然现象相关的故事等活动,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重点指导带有“呀、呢、吧”语气词的句子。
2.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分角色对话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具体情境中体会“呀、呢、吧”等语气词。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了解气象小常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回顾 巩固字词】
1.读一读,记一记。
2.复习回顾本课生字词。
第二板块 【深入理解 分析探究】
1.我会找:在课文中画出小动物说的话。
2.找一找小白兔带动作的字词:弯着腰、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阴沉沉:表示即将要下雨。
3.我知道:读一读,给文中五个句子排序。
4.我知道:图文解释潮湿的意思(车窗上的水珠、湿滑的地面)。
5.出示文段,划出重点词语,学生注意加点字的读音,读出感情。教师解读课文。
6.重点解读“闷”字:字形外围就像一扇门,里面是一颗心被关闭到门内,所以很憋闷。
7.课外拓展:鱼吐泡。
小鱼生活在水里,平时水中的空气够用,要下雨的时候,天空中的云非常厚,气压较低,人们会感到有些憋闷。鱼平时呼吸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氧气,气压低了,氧气溶解的少了,鱼也会觉着发闷,所以就游到水面上来呼吸了。
8.我知道:出示蚂蚁出现的文段,读一读蚂蚁说的话。
9.拓展小课堂:积累彦语。
10.我知道:体会小白兔着急回家的心情。
1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说出不同之处。
(1)大雨下起来了。
(2)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指导:“真的”一词强调“下雨”这个事实和上文中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预测的一样,与上文内容呼应。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理解运用】
1.我会读;读读带有“吗、吧、呀、呢”的问句或感叹句。
2.学会运用:
(1)小白兔遇到了蚂蚁,它会说……
(2)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它会说……
3.思考交流: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
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
4.思考交流:小兔子在下雨前都遇到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1)空气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水珠,飞不高→燕子低飞捉虫吃
(2)要下雨了→水里闷→鱼儿冒出水面透气
(3)要下雨了→空气湿度大,有危险→蚂蚁搬家?
【课时训练】
1.小动物在下雨前都在做什么?连一连。
燕子 鱼儿 蚂蚁 蛇 青蛙
透气 低飞 鸣叫 搬家 出洞
2.我是组词大王。
腰 弯腰 山腰 腰围 潮 潮湿 潮水 涨潮
坡 山坡 半坡 坡度 空 有空 空闲 空地
沉 沉睡 深沉 沉闷 闷 沉闷 闷热 闷声
伸 伸手 伸头 伸腰 消 消磨 消失 消沉
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2)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3)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4)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关系时,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个别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在朗读指导方面,虽有多种形式朗读,但对于部分学生朗读情感的把握指导还不够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