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4. 文具的家(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记叙文,以一个小女孩贝贝找不到文具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文具、整理文具的好习惯。文章语言简洁,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生字词丰富,为学生识字写字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课文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上还处于初步养成阶段。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日常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丢失文具的现象。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在理解文意、感悟文本内涵以及规范书写等方面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对生活细节的重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在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整理文具的过程等活动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贝贝丢文具的原因,分析妈妈的教育方法对贝贝的影响,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故事所传达的爱护物品、整洁有序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对话,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培养学生爱护、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体会句式的结构,初步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养成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生字 夯实基础】
1.我会读:
文具 铅笔 丢下 哪些 新年 每天 平安 她的 仔细 检查 所有
2.偏旁开花:同偏旁的字。
第二板块 【指导朗读 练习句式】
1.整体感知:回顾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会读:
(1)同桌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读句子体会加点字的情感。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教师:说一说,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你要对贝贝说什么?
3.练习句式: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雨伞,只撑了一回,不知放在哪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学习要求:
(1)圈出描写贝贝说话时表情的文字。
(2)体会妈妈的语气,模仿插图中的人物表情。
(3)学习“一……就……”的句式。
5.第四段学习要求:
(1)贝贝想出什么办法解决丢三落四的毛病?(画出相关语句)
(2)平平安安在这里指?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吗?(AABB式)
(3)点拨主旨:妈妈教育贝贝要做一个爱护文具
的好孩子。让文具有家的说法把文具当成了人,生动有趣。
6.第六段学习要求:
(1)范读,重点指导“呀、哇”语气词的读法。
(2)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分析探究】
1.我知道:
(1)想一想,为什么贝贝每天都弄丢文具?
(2)从哪里可以看出贝贝对文具的爱护?
2.梳理文脉段落:从贝贝对文具态度的转变得出主题——要爱惜自己的文具。
3.归纳主题:
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我们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养成好习惯。
4.思考交流:
(1)怎样才能不丢文具
(2)你有哪些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3)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课时训练】
1.照样子,写句子。
(1)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2)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3)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2.照样子,写词语。
平安——平平安安 仔细——仔仔细细
高兴——高高兴兴 多少——多多少少
红火——红红火火
3.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文具的家”指的是( ② )。
①贝贝的家 ②文具盒
(2)怎样做才能让文具每天都回家呢?
每天仔细检查,爱护学习用品。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进行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家”对于文具的重要作用;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师呼应开头,巧妙地利用“为文具找家”这一情境再次激发学生对文具的爱惜之情,并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此,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了文具对我们学习的帮助,保管它们,爱惜它们是小朋友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情感教育自然无痕又水到渠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