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20. 小壁虎借尾巴 第2课时(配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无忧】统编版一下-20. 小壁虎借尾巴 第2课时(配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6: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 小壁虎借尾巴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壁虎在被蛇咬断尾巴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这一科学知识。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多采用对话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便于学生朗读和理解。文中配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插图,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事场景,理解小壁虎与其他动物的对话情境,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同时,教材借助这个故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机会,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动物相关的内容充满浓厚兴趣。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掌握一定的拼音和基础识字能力,具备初步的阅读意识,但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科普知识的课文,在理解文意和把握科学知识要点上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直观、有趣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参与课堂。此外,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了解古人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认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对话,如小壁虎与小鱼、老牛、燕子的对话,能够学习到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思维能力: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为什么不同动物的尾巴不能借给它,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尾巴与动物生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文中对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等动物的形象描写生动可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童话世界的美好,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掌握句式结构。
2.学习准确用词,感知语言特色,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语完整表达。
【教学难点】
读懂并推断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任务】
第一板块 【复习回顾 新课导入】
1.放飞气球游戏。
2.我会认生字。
第二板块 【指导朗读 理解运用】
1.我知道:圈出第一自然段有关小壁虎动作描写的词语:捉、挣、逃。
2.情境体验:我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3.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朗读对话,体会“小鱼姐姐”尾巴的作用。
鱼尾巴的作用: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方向、保持平衡。
4.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对话,这是小壁虎第二次借尾巴。
牛尾巴的作用:驱赶苍蝇、蚊子、牛虻。
5.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对话,这是小壁虎第三次借尾巴。
燕子尾巴的作用:掌握方向、保持平衡。
思考交流: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怎么办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划出来。
6.我会填:梳理文脉,完整表达。
第三板块 【重点难点 分析探究】
1.思考交流:在文中找到“爬呀爬”的句子划下来,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小壁虎爬了很远很久(借尾巴的艰辛)
2.思考交流: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小鱼的尾巴拨水(向前推进)
老牛的尾巴赶蝇子(防止蚊虫叮咬)
燕子的尾巴掌握方向(保持空中平衡)
壁虎的尾巴逃生(防卫手段)
第四板块 【课堂拓展 知识延伸】
1.知识拓展:了解壁虎的相关知识。
2.动物尾巴的作用:
(1)袋鼠的尾巴——支撑身体。当它跳跃时,尾巴就像一个“撑杆”。
(2)环尾狐猴尾巴——互相联络。环尾狐猴利用醒目的标志互相保持联络。
(3)鸟的尾巴——上下飞行。帮助鸟掌握飞行的方向。
3.借助词语串讲故事。
4.归纳主题意义:课文向我们揭示了鱼、牛、燕子等动物的尾巴的不同作用。小壁虎重新长出了尾巴让我们知道了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
【课时训练】
1.照样子,写词语。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爬来爬去
借尾巴 拿碟子 洗碗 打篮球 听音乐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2)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3)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4)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3.连一连。
燕子 老牛 小鱼儿 小壁虎
赶蝇子 掌握方向 逃生 拨水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布置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童话,如何把握课文的故事特点和文本内容,让学生既得到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又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的兴趣,实现“言意兼得”呢?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对儿童学情的把握,教师最终采职了以语言训练为主,科学知识为辅的教学策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