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5.3 “蒸汽”的力量 课件(共6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5.3 “蒸汽”的力量 课件(共6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1 08: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呢?想一想我要当厂长啦!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广大的市场
技术人才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政治前提一、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c60-19c50)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圈地运动 工场手工业长期的积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 15世纪末叶——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德、法、 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濠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T·莫尔在《乌托邦》中,辛辣地指责这种现象是“羊吃人”。 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评价:1.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市场、原料、资金、尤其是劳动力条件。 2.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体现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本质。
1.生产力标准2.道德标准 “日不落帝国”逐渐形成 “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时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
——吉尔博:《工业革命中的需要因素》 1、欧美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到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 达尔文进化论A 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A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是写到:“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力力量的结合。”这里“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 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开展
C机器工厂的出现
D 海外市场扩大C 探究一 中国的科技也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可是为什么没能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同时代的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呢? 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技术
……思想观念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一、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工业革命的条件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在1733年,英国的一个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所以这个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但这个时候棉纱又供不上使用了,这个时候人们迫切要求发明一种机器,来提高纺纱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棉纱。于是,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一次能纺出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棉花——(通过纺纱 )——棉纱——(通过织布)——棉布“一脚踢出来”的 英国工业革命 1764年里的一天,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哈格里夫斯晚上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水力纺纱机 珍妮机纺出的纱线比较细,容易断。
1769年,英国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现了。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就不能运转了。 1779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克隆普顿发明的纺纱机。这种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它可以推动300~400个纱锭,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水力织布机 1785年,一个叫卡特赖特(1743—1823年)的机械师在水力纺纱机和骡机的启发下,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新的水力织布机的工效要比原来带有飞梭的人力织布机的工效高四十倍。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又暂时缓和了织机落后的矛盾。就像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纺机与织机在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 手工水力 生产上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部门的技术进步必然推动其他部门的技术改造。 在蒸汽机发明以前,机器大多靠水力推动,工厂必须沿河建在有流水落差的地方,而且水力还受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 1、在19世纪中期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临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B一、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工业革命的条件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标志:
(2)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
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
治理和利用用热能,为机械提
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
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
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影响: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被称为“蒸汽时代”一、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条件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标志:
(2)动力技术的革新: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
(3)完成标志:
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大工业基本上取代了手工工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引发了棉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3、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1、生产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
3、社会关系
4、内外政策
5、生产力
6、世界市场
7、环境
纺织工厂的出现影响一: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在西欧,从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一直是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探究: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有何不同? 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在生产组织方式上,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等
1、工场制度和工厂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 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D 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c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1760年,英国5万到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 1851年达到13个,而且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 50.2,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影响二: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影响三: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材料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对政府的种种陈旧的框框束缚感到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有力量凭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上一争高低,过去,政府给某些大公司以特权,并进行保护的政策,大大约束了他们的手脚,他们希望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影响四: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影响五: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材料四: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用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影响六: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影响七: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工厂冒出滚滚浓烟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环境被污染了。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从工场到工厂——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6、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工业革命对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和其他独立国家市场。
探究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8世纪末逐渐向欧洲大陆、美国扩展
19世纪中期及稍后,法国、美国等相继完成法国工业革命 概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展,19世纪20 年代进程加快,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产值具世界第二位。但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初,法国的煤产量只有英国的50%,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25%;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德。美国工业革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劳动力,还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 德意志的工业革命:19世纪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区开始工业革命。此后德意志的纺织、采煤、冶金、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有了一定发展。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的工业革命的进程。1、根本原因(经济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列强经济侵略: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一、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交通工具的进步: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1、汽船(美、富尔顿、1807年)
2、火车(英、史蒂芬孙、1814年) 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制造的,他在1802年春天,在法国建造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停泊在塞纳河上,一场风暴就把它折断。富尔顿没有因此止步,他又重建了一艘蒸汽机轮船,命名为“克莱蒙特”号。1807年,“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获得成功。从此,美国哈德逊河上开辟定期航班,标志了蒸汽机轮船正式投入使用。富尔顿和克莱蒙特号史蒂芬孙和他发明的火车 史蒂芬孙,英国铁路机车的主要发明家,没受过学校教育,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青年时期的斯蒂芬孙,常常是白天在煤矿做工,夜里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同时还替人擦皮鞋,以维持艰苦的生活。他对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独立认真研究。后来立志从事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布拉策号”(Blucher),早期英国的火车“布拉策号”(Blucher)这辆蒸汽机车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噪音太大,振动强烈,蒸汽机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蒸汽机车开动时,浓烟滚滚,车轮摩擦铁轨时火星四溅,坐在车上的人满面烟尘,被颠的筋疲力尽。蒸汽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把附近的树木都烧焦了,当时人们把它称为“火车” 。
后来这一情况被改善,铁路被用于铁路运输。铁路时代来临。4、直接原因:列强的殖民扩张
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三、基本形成:
时间:19世纪中后期,
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四、影响1、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建设性)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亚非拉当地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
(破坏性)对亚非拉等地侵略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对世界: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并逐渐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铁甲战舰虎视眈眈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对中国等国进行经济掠夺、推进殖民事业的机构.感悟: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并发展。)3.思想: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D(2014·上海单科·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  )
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C(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A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B(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C(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