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
一、填空
1.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前,酒家劝他留宿时提到“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此处“大虫”指________,暗示________。 
2. 武松打虎时,老虎的三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武松的应对策略是“________”。 
3. 文中“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中“只顾”一词说明________。
二、选择题 
1. 武松执意上景阳冈的根本原因是( )
A. 急于赶路 B. 怀疑酒家谋财 
C. 自负不信有虎 D. 想为民除害 
2.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中“端的”的意思是( )
A. 顶端 B. 真的 C. 官府 D. 告示 
3. 文中反复提到“梢棒”,对其作用分析错误的是( )
A. 为后文打虎失败埋伏笔 B. 体现武松准备充分 
C. 推动情节转折 D. 象征武松的武力 
4.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夸张 B. 拟人、排比 
C. 借代、对比 D. 对偶、反复 
5. 武松打虎过程中最关键的转折点是( ) 
A. 躲过老虎三招 B. 梢棒打在枯树上 
C. 揪住老虎顶花皮 D. 用脚踢老虎眼睛
6.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这句话说明武松( )
A. 开始反思鲁莽 B. 为撤退找借口 
C. 内心恐惧慌乱 D. 仍有侥幸心理 
7. 下列环境描写中,最能渲染紧张气氛的一项是( )
A. 一轮红日厌厌地傍下山 B. 乱树林中月光斑驳 
C. 狂风呼啸,落叶纷飞 D. 山神庙前乌鸦哀鸣 
8. 与“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相呼应的后文情节是( )
A. 武松力竭瘫坐 B. 酒家摇头叹息 
C. 老虎突然扑出 D. 梢棒意外折断 
9. 若删去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的描写,对人物塑造的影响是( ) 
A. 削弱英雄的真实性 B. 突出打虎的轻松 
C. 隐藏武松的恐惧 D. 减少环境描写 
10. 从武松打虎的故事中,无法得出的启示是( ) 
A. 过度自信可能招致危险 B. 危急时刻需沉着应对 
C. 武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D. 人与自然的对抗需谨慎 
三、文言字词解释 
1. 筛一碗酒:________________ 
2. 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 
3. 印信榜文:________________ 
四、文本深析 
1.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分析这句话在情节中的作用;若删去“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 结合武松打虎前后的心理变化,填写答案:
 阶段 心理状态 依据原文关键词句
 
 喝酒时 ① ________ “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
读榜文后 犹豫 ②“________” 
打虎过程中 ③________ 手脚都疏软了” 
打虎后 后怕 ④“________” 
五、开放题 
有人认为武松打虎是“英雄壮举”,也有人认为是“侥幸逃生”。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原文与社会现实,阐述理由(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老虎(或“猛虎”)、景阳冈的极度危险 
2. 扑、掀、剪;闪躲(或“避其锋芒”) 
3. 武松攻击的专注与猛烈 
二、选择题 
1. C 
2. B 
3. B 
4. A
5. B 
6. A
7. A 
8. A 
9. A 
10. C 
三、文言字词 
1. 倒酒/斟酒 
2. 走路不稳,跌跌撞撞 
3. 盖有官府印章的公告 
四、文本深析 
1. 作用: 
解释老虎攻击模式的规律,为武松反击提供逻辑依据; 
暗示老虎力竭,为武松胜利铺垫合理性
删改影响: 
削弱老虎的“生物性”,使其更像符号化反派,降低搏斗的真实性。 
2. 填答案: 
① 自负/傲慢 
②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 
③ 惊恐/慌乱 
④ “天色看看黑了……怎地斗得他过?” 
五、开放题 
示例观点: 
英雄壮举: 
 ① 赤手空拳为民除害,勇气可嘉; 
 ② 临危不乱,运用智慧(如躲闪消耗虎力)。 
侥幸逃生: 
 ① 武松因醉酒冲动冒险,非有计划除害
 ② 梢棒折断、老虎力竭存在运气成分。 
(需结合原文细节,如“三碗不过冈”的警示、武松心理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