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8 18: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第6课《景阳冈》同步练习
一、填空
1.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共喝了________碗酒,酒家劝他留宿是因为________。
2. 武松打虎时,先用________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后用________将老虎按倒在地。
3. 文中描写老虎凶猛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个动作)。
二、选择题
1. 酒家反复劝阻武松上冈的根本原因是( )
A. 想多赚住店钱 B. 担心官府追责
C. 冈上有猛虎伤人 D. 武松未付酒钱
2.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这句话说明( )
A. 武松一开始就知道冈上有虎
B. 武松直到看见官文才相信有虎
C. 酒家故意隐瞒真相
D. 官府张贴告示提醒行人
3. 武松用“梢棒”打虎的结果是( )
A. 直接打死老虎 B. 梢棒折断未击中
C. 打中老虎眼睛 D. 被老虎咬断
4. 文中“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运用了( )
A. 比喻、夸张 B. 拟人、排比
C. 对比、反问 D. 借代、对偶
5. 武松最终打死老虎的主要方式是( )
A. 用拳头猛击头部 B. 用折断的梢棒刺喉
C. 将老虎摔下悬崖 D. 踢中老虎腹部
6. “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这句话体现了武松( )
A. 后怕与谨慎 B. 自信与勇猛
C. 后悔与自责 D. 机智与冷静
7.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A. 渲染紧张气氛 B. 暗示人物命运
C. 推动情节发展 D. 突出老虎凶猛
8. 从武松打虎的故事中,可以提炼的启示是( )
A. 过度自信易招灾祸
B. 面对危险需沉着应对
C. 武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D. 既要勇敢也要警惕
三、解释词语
1. 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印信榜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子
1. “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结合上下文分析“酒兴”对武松行为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这句话侧面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 武松在知道真的有虎后,为什么仍选择继续上冈?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性格。
2. 文中多次描写老虎的凶猛,这对塑造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3. 有人认为武松打虎是“鲁莽”,有人认为是“英勇”,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十八、冈上有猛虎(或“恐他被老虎所害”)
2. 闪躲(或“躲闪”)、拳头(或“手脚”)
3. 扑、掀、剪(或“吼、撺、咆哮”)
二、选择题
1. C
2. B
3. B4. A(“霹雳”为比喻,“山冈也动”为夸张)
5. A
6. A
7. B
8. B
三、解释词语
1. 筛酒:倒酒(古时用筛子过滤酒渣,后泛指斟酒)。
2. 印信榜文:盖有官府印章的告示。
3.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四、分析句子
1. 示例:“酒兴”既体现了武松的豪爽,也暗示他因醉酒而高估自身能力,为后文遇虎的紧张情节埋下伏笔。
2. 示例:通过描写武松脱力后的状态,侧面突出打虎过程的激烈与凶险,烘托其超常的勇气和力量。
五、简答题
1. 示例:①武松自尊心强,怕被酒家嘲笑胆小;②他性格倔强,不愿折返示弱;③对自身武力过于自信,低估危险。
2. 示例:通过极写老虎的凶猛(如“霹雳般吼声”“铁棒似的虎尾”),反衬武松的勇猛无畏,突出其“打虎英雄”的形象。
3. 开放题示例:
英勇:他赤手空拳为民除害,临危不惧,体现英雄气概。
鲁莽:他固执饮酒、不听劝告,冒险行为带有侥幸色彩。
(言之成理即可,需结合文本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