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时设计
课题 《姓氏歌》 课型 精读引领课
课 标 分 析 教 材 分 析 维度学段目标任务群学业质量识字写字识字与写字:.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本单元认识4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本单元认识8个偏旁和1个笔画。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书写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多种识字方法中尝试迁移运用识字。在交流和讨论中,为学生的成长打好识字基础,筑牢语文学习根基。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记录课内外学到的词语、短小的古诗。
2.愿意和同学交流朗读体验,能简单评价他人的朗读,喜欢古诗、成语,熟读成诵,喜欢阅读故事,并与他人讨论。 3.喜欢识字,并尝试将积累的词语进行分类。 阅读鉴赏阅读与鉴赏:1.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单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读诗歌《祖国多么广大》,感受同一季节祖国南北方的不同景色,从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地域广大。表达交流表达与交流: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本单元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能认真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梳理探究梳理与探究: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2.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本单元通过观察“青”对其他生字进行结构归类,梳理识记,观察例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一、文本位置 《姓氏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二课。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2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2.学习内容: 识字与写字:认识 “氏、什、李、张、弓、古、胡、吴、言、孙”10个生字, 认识3个偏旁:弓字旁、子字旁 难读的字:姓(xìng) 孙(sūn) 难写的字:国(笔顺要注意,复习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书写顺序);姓(巩固女字旁的书写) 易错字:“国、姓”的笔顺。 阅读:《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 三、关系构建: 1.识字、赏词的学习是基础,识字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本课是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 2.本课的内容韵律和谐,易于朗读,且蕴含着浓郁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对后面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资源拓展 2个偏旁的字理及拓展识字。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点拓展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文章《姓氏问答歌》《百家姓》《巴字族儿歌》。
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识 1.识字写字方面: 在上半年的学习中,学生能认200个字左右,会写100个字左右。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阅读方面: 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脱离了“指读”;认识了常用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冒号等);一直坚持每天30分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读书,并初步学会了积累文中的好词,阅读总量达到1万字以上;学习、背诵优秀古诗30篇、《弟子规》前三篇。 3.口语交际方面: 学生能全部做到用普通话交流;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理解讲话的内容;90%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写话: 在上学期,已对看图写话进行过一定的训练,在训练中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借助拼音把句子完整表述出来。 5.综合性学习方面: 学生能结合语文知识观察周围的事物,大部分学生能用口头或图文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 二、已有策略经验 1.识字写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不少识字方法有利于本学期学生的自主识字。 2.阅读方面,学生能借助拼音来识字进而读出句子,也可根据图画进行简单阅读,有利于本册课本课文学习。 三、已有生活经验 1.口语交际方面,在生活中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于交流,偶尔还能运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2.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乐于结合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校园活动,用口头或图文表达见闻和想法。 3.识字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观察店铺招牌、路标等认识部分字有利于本学期生字学习。 四、存在困难与障碍: 1.大约50%的学生识字仍然停留在被动识字上,写字练习时存在机械写字问题,笔顺笔画易混淆,需要加强对孩子书写素养的训练。 2.在阅读上,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一定欠缺,在朗读时存在破词、拖音、唱读的现象,需要在朗读素养方面加强。 3.生活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有差异,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突破措施: 1.注重课堂趣味化,借助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进行字形分析,创设认字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欲望。写字教学边指导边示范,加强书写训练。 2.借助拼音读书,借助图画猜读生字读书,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增加学习经验,增强阅读信心。组织阅读比赛活动,借助一米阅读等方式增加阅读兴趣。加强家校沟通,提倡亲子阅读。 3.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目标 二、课时目标 1.学会“姓”“什”“么”等6个生字,并且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认识“氏、什”等10个生字和弓字旁、子字旁2个偏旁。 2.正确地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和知道的姓氏。 5.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时任务 驱动性任务: 请你用最容易让别人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方法介绍你自己的姓氏和一个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的姓氏。 子任务1:了解什么是姓氏,随文识字“姓”。 子任务2:自主诵读,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 子任务3:趣味诵读,学习识记姓氏的方法。 子任务4:拓展延伸,学生利用识字方法识记姓氏。 子任务5:延伸阅读,了解更多姓氏,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识记姓氏。
环节 学评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环节一:检查预测 (目标1)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学教活动: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谁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百家姓)教师自我介绍自己的姓氏。然后提问:谁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氏?学习了这一课,你会介绍得更好。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练习本中练写四个。 评价任务: 1.学生跟读音频两遍。 2.学生讨论交流,并齐读课题。 学生坐端正书空生字,并在本子中练写,注意学生的执笔和坐姿。 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正确读准“姓”的后鼻音,书写时执笔正确,坐姿端正,正确、工整书写“”姓”字 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 “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学生在写的时候可能有些学生做不到以上几点,教师可表扬几个典型,然后让学生再写一个,同桌互相评价,并指正。
环节二:整体感知 (目标2)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学教活动: 活动一: 1.自读儿歌,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假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读,齐读。 活动二: 1.同桌合作,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有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活动三: 1.指名朗读。 2.自己读懂了什么,交流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很快的圈出生字,并拼读。 2.通过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检测生字认读情况及课文朗读情况。 3.学生讨论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不借助拼音熟练认读生字,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能够就课文内容发表个人看法并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1.预设: 儿歌中的小节,学生平时训练比较少,可能分不清。 补救措施: 教师指导或者同桌互查指导。 3.预设: 讨论交流读懂或不懂的地方,学生可能说的不到位。 补救措施: 教师及时巡视点拨,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
环节三:精读体悟(目标3) 三、观察生字,分类识记 学教活动: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师生讨论交流写字姿势“三个一”的内容。 2. 学生齐读写字姿势儿歌,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 3.观察生字,按照结构进行分类 (1)学生自己观察:根据字的结构,把本课的7个一类字进行分类。 (2)出示: 独体字:么、王、方 左右结构:姓 、什、双 全包围结构:国 评价任务: 1.说一说写字姿势“三个一” 2.把出示的生字进行分类 评价标准: 1.能快速准确说出“三个一”的内容。 2.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 预设: 独体结构的生字,学生不好区分,可能出错比较多。 补救措施: 教师适当点拨。
环节四:拓展迁移(目标4) 四、书写生字,指导评价 学教活动: 1.独体字:么 (1)“么”:指导“么”字的书写“厶”的折角不要太大,起笔的撇要稍微斜一点。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评价。 2.左右结构:什、姓 (1)指导“什”的写法,同样是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十”横平竖直。 出示儿歌总结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 指导“姓”的写法:注意这个字基本上是左窄右宽。(2)教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及时指导、评价。 3.全包围结构:国 (1)“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2)国字框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再写“白回”强化练习。 (3)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评价任务: 学生书空跟写生字,练习书写生字 评价标准: 能够找出重点笔画的占格,并且正确书空生字的笔顺。 能按照正确的笔顺、占格,规范、美观书写7个生字。 预设: “么、方、国”这三个字,学生在书写中可能出错比较多。 补救措施: 教师及时点拨写法及易错笔画。
五、拓展阅读,了解姓氏来源。 学教活动: 语文主题学习第9篇《姓氏问答歌》。 1.借助拼音自主读文,读完后在小组内同学对读。 2.照样子和同学一起编儿歌。 3.有兴趣的话可以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来源。 评价任务:学生同桌互读。 评价标准: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三句以上姓氏儿歌,能够借助互联网或大人的帮助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并介绍给同伴。 预设: 仿照编写儿歌,对于一年级学生有难度。 解决措施: 教师进行点拨或者已填空的形式进行儿歌创编。
作 业 设 计 一星作业(必做作业:巩固提升):背诵本课课文。 二星作业(分层作业:拓展运用):拓展阅读《百家姓》。 三星作业(选做作业:拓展提升):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带有弓、走、钅的字。
板 书 设 计 2.姓氏歌 李 木子李 张 弓长张 加一加 双人 徐 介绍偏旁 单姓:李 张 吴 徐 复姓:诸葛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