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
2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目录
CONTENTS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桑给巴尔、蒙巴萨、
摩加迪沙等城市国家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美洲玛雅文明(BC1500-AD1697)
公元前后
4C
8C
10C
13C
14C
15C
16C
12C
美洲印加文明
美洲阿兹特克文明
阿克苏姆王国
兴起、鼎盛
核心主题:各自独立 多源共生 多元并存
时 空定 位
新课导入
人们对非洲的印象就是饥饿、原始、战乱,非洲本土没有显示出任何发展,非洲黑人是不能教育的,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
印象中的非洲
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基督教作家马尼
然而…
2013年挖掘出的廷巴克图手稿
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
▲沙漠商队
(绘画作品)
知识拓展
非洲简介
撒哈拉沙漠
自然地理条件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州。据说,这一名称源于今突尼斯南部的一个伯伯尔部落。其涵义,一说即阳光灼热……撒哈拉大沙漠横贯非洲北部,成为划分大陆自然、人文环境的天然分界线撒哈拉以北主要是温和的地中海型气候地带,以南则由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占优势。”
—王斯德《世界通史》
不包括埃及所在的东北非,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1、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西非)
班图人
非 洲 文明成果
活动区域
对文明的影响
①农业:甜高粱、西瓜、棉花
②畜牧业:驯养牛,引进绵羊、
山羊
③手工业:冶铁技术
④对外贸易发展(骆驼)
由西非逐渐扩展到
撒哈拉以南地区
①促进农业、畜牧业和
冶铁 技术的传播
②推动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出现
一、古代非洲文明
班图人迁徙图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原来住在赤道以北喀麦隆高原,公元初由于受到北方民族的压力,开始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
班图人的大迁徙,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大迁徙导致民族大融合,加快了中、南非洲各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尤其居住在沿海的班图人与外部接触较多,便利吸收先进文化,先后形成了一些文明国家。
知 识拓 展
非洲早期居民—班图民族
非洲文明形势图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1)兴起与发展
(2)文明概况: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非洲文明的代表---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
②鼎盛:
①文化:
②经济: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
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非洲文明形势图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依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很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著《伊本·白图泰游记》
10-15世纪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非洲文明的代表---东非文: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1)兴起:
(2)条件:
①经济:
②文化:
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
(3)文明概况:
信仰伊斯兰教
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西非和北非之间存在贸易关系
加纳、马里、桑海
加纳
(8-11世纪极盛,1240年被马里吞并)
马里: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
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13-14世纪,首都在廷巴克图,后陷于内讧而衰亡)
桑海
(原马里属国,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西非霸主;16世纪极盛,16世纪末遭外来入侵衰落)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非洲文明的代表---西非:三大帝国(8-16世纪)
(1)背景:
(2)代表国家: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非洲文明的代表---西非:三大帝国(8-16世纪)
(3)特点:政治、经济、文化
材料2:加纳王国依靠黄金贡赋和对过境食盐、杂货课税,增加了财富,经济得到繁荣。 ——《非洲通史》
材料3:曼萨·穆萨还投入巨资发展学术和教育。马里的学者被派往非斯学习,回来后帮助在自己故乡传播伊斯兰教知识。许多学者定居在廷巴克图,在那里创立了当时最伟大学术中心之一的桑科雷大学。
——埃里克·吉尔伯特《非洲史》
材料1:15、16世纪桑海国家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分发黄金
政治:
经济:
文化:
丰富的黄金资源;对外贸易发达,控制西非的商路和黄金贸易;出口象牙、奴隶,买进马、布匹、盐
中央集权,官吏由国王任免
文化繁荣:马里的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文化中心;桑海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信仰伊斯兰教
盛行奴隶制
非洲文明形势图
大津巴布韦遗址鸟瞰图
大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 在公元13-15世纪,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国的都城,遗址1877年被西方人发现
一、古代非洲文明
2、非洲文明的代表---南非:津巴布韦
(1)兴起与发展:
①兴起:
②发展:
(2)代表国家:
(3)文明概况: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
区域 国家 时间 国家形态 发展表现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摩加迪沙等
园艺业、奴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10-15C
地域广大王国
加纳、
马里、
桑海
城市国家
地域广大王国
津巴
布韦
阿克苏姆
中央集权帝国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外贸兴盛、中央集权、奴隶、文化繁荣
8-16C
14-15C鼎盛
公元前后兴起,4C鼎盛,7C后衰亡。
石头城
摩加迪沙
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知识点小结
合作探究:1、从古城廷巴克图看古代非洲文明之盛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朝圣队伍
材料3:“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市……在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
——《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材料1:“马里帝国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来调节市场秩序,规定合理汇率……。盛大的麦加朝圣,还将大量文人学者吸引到他(穆萨)的宫廷来,促进了廷巴克图思想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的。”
——《跨撒哈拉贸易和廷巴克图的兴衰》
材料2:“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们习惯在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 ——旅行家
利奥·阿非利加努斯
思考:廷巴克图持续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地理条件相对优越,对外贸易活跃
统一国家出现,
农业发展,
社会较为稳定
统治者注重调整经济政策,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合作探究:2、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点及古代非洲文明之衰
特点:
1、起源早: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2、区域性:东非、西非、南非各有特点
3、发展缓慢:受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且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落后
衰败原因: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
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汉武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唐朝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元朝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明朝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代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知 识 拓 展
知识拓展
美洲简介
主要居民:印第安人
主要文明:
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文明特点:
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与古代非洲文明受到外来影响不同,古代美洲文明完全是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农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古代美洲文明分布图
墨西哥国界
巴拿马运河
中美洲
南美洲
独立培育出马铃薯、
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种植物,即与整个欧洲大陆所培植的植物一样多,这的确是一个非凡的成就……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区的主要产品,最初只是一种杂草,其穗还没有一个人的拇指大小,印第安人将它培育成一种长棒子上长满一排排种子的作物……也是因为它稳定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 ---《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开端——印第安人
农业:
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一、古代非洲文明
2、美洲文明的代表——玛雅文明
(1)区域范围:
(2)兴衰:
①经济:
②政治:
①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
②15世纪中期衰落
(3)文明概况:
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国家;
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
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
农业:种植玉米为主
手工业:制造出精美陶器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玛雅人塑像
二、古代美洲文明
2、美洲文明的代表——玛雅文明
玛雅数字
玛雅文字
“玛雅被称为‘美洲的希腊’,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③文化:
(3)文明概况:
城市建筑精美、金字塔庙宇
发明独特的文字
用复杂的历法纪年
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二、古代美洲文明
2、美洲文明的代表——玛雅文明
今墨西哥地区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区域范围:
(2)兴衰:
①政治:
②经济:
1521年被西班牙所灭
(3)文明概况:
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
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 但需纳税
2、美洲文明的代表——阿兹特克文明
③城市:
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运输
阿兹特克文明
继玛雅人之后,阿兹特克人在继承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阿兹特克文明。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①兴起:
②鼎盛:
③灭亡:
14世纪兴起
16世纪初,控制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周边
一、古代非洲文明
2、美洲文明的代表——阿兹特克文明
(3)文明概况:
特诺奇蒂特兰
阿兹特克人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还信奉创造神、太阳神、雨神、玉米神、羽蛇神等。他们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渠上架设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浮动园地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复原视频)
二、古代美洲文明
南美洲,库斯科为都城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区域范围:
(2)兴衰:
1532年被西班牙所灭
(3)统治概况:
①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行政、
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③全国分为四大政区,贵族充任长官,政区下依照人口多少设各级官员;④为征税和征兵,编订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⑤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传递政令、情报、调兵;⑥将征服地区的居民迁移到新地区,防止反抗。
2、美洲文明的代表——印加文明
①兴起:
②鼎盛:
③灭亡:
12世纪;崛起:13世纪
15世纪末16世纪初
马丘比丘古城(“天空之城”)
库斯科古城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丰饶的山谷中,“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印加帝国以此为中心,修剪了完善的道路系统,道路长达16000多米,宽度超过罗马的道路,可供8名骑手并行。一方面用于帝国传递命令,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的朝贡。印加帝国没有文字,发明了一套复杂的结绳记事的系统,采取了和亚欧大陆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措施。
合作探究:印加人怎样统治庞大的帝国?
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国王和中央政府控制着全国的经济生活、宗教活动和社会生活。…以首都为中心,全国形成了一大交通网络,道路除用于传递信息外,还用于军队的调动、运送粮草、商品运输、国王和政府官员出巡等。…帝国采行“米蒂马”(移民制度),将新近征服而有不服统治村落或国家迁到政治、社会稳定的地区,将归顺、效忠印加国的村落和国家迁至新近征服的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帝国对征服地的控制,有促进了印加语言和宗教的传播。……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名为基普,主要用以统计人口、粮食收成、赋税、士兵人数,记录军队行动、民政状况等。 ——周成华《美洲简史》
建立官僚体系(国王-四大政区-官员-平民)
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削弱被征服者力量
修建道路(信息传递+军队调动)
结绳记事,编制人口调查表(征税+征兵)
印加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发展表现
中美 玛雅文明 4—10世纪繁荣,15世纪中期衰落 众多城市国家 氏族分级;城市繁荣;金字塔庙宇、表意文字 、复杂历法、20进位制;种植玉米;
阿兹特克文明 14-16C 部落联盟 上层垄断、部落自治;岛上都城;浮动园地、太阳金字塔
南美 印加文明 12-16C 中央集权帝国 国王集权、土地国有、四大政区;人口调查、道路系统;马丘比丘城遗址
古代美洲文明概况
知识点小结
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祭司。他们不从事生产劳动,过着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独揽国家一切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库斯科为中心,通过各级官吏,牢牢地控制着全国。除了政权机构外,印加奴隶主还拥有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队。印加帝国还建立了严厉的司法制度,用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印加》
印加人把新近被征服或特别不听话的民族迁往库斯科(首都)。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印加人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这个陆地交通网远远胜过当时欧洲的任何道路系统。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利用多色结绳这些结绳,整个帝国都在掌控之中。
——摘编自(美)谢里尔·E·马丁马可·瓦塞尔曼《拉丁美洲史》
结合材料思考:为何印加帝国被称为“美洲的罗马”?
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合作探究:1、从印加文明看古代美洲文明之盛
合作探究:2、从印第安文明看古代非美洲文明之衰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西班牙单方面取胜的原因,最终应归于美洲大陆的与世隔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缺少与其他大陆文明的交往;文明内部也缺乏彼此间的交流
启示:
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非洲美洲文明的共性
①分布多源性
②多数分布在沿海沿河地区。
顺应自然环境
①文明间有继承关系
②发展速度、规模各异。多元性
3、如何理解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代文明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产生并因自然环境不同而独立发展,即所谓文明的多元性。
许多民族独立地驯化了不同的动植物,非洲人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这说明人类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会发明类似的解决办法。
因为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在出现的时间和特点上会存在重要的差别。同时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会使文明逐渐出现发展速度和特点上的差异扩大,这就决定了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希林顿《非洲史》
1、从空间分布上看,文明有哪些特点?
2、从时间分布上看,文明有哪些特点?
知识小结
东非: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部非洲: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课小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