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0 16: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单元时间轴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人类一切文化活动都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中进行,地理环境差异性必然造成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目录
CONTENTS
1
世界最早的文明
---古代西亚文化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
非洲最早的文明
---古代埃及文化
3
东西文化的桥梁
----阿拉伯文化
爱在西元前 作词:方文山 作曲/演唱:周杰伦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导入新课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一)地理范围
(二)文明形成原因
亚洲西南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在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新月沃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容易引起争夺战争,遭受外族入侵,使得出现统一政权的次数不多。这一地区不断变换人种和种族。古代西亚文明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又叫两河流域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自然因素:①亚非欧三大洲交界,交通发达;②充足水源和冲击平原,农业发达;③高原密布,易受游牧民族侵扰;
④洪水不可预见地泛滥,产生了现实、恐惧、悲观的人生观。
2.历史因素: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多民族文化彼此交融
一、古代西亚文化
(三)代表文明
苏美尔文明 前3200-前2300 城邦林立
阿卡德王国 前2300-前2191 统一巴比伦尼亚
乌尔第三王朝 前2113-前2006
古巴比伦王国 前1894-前1595
加喜特人时期 统治两河流域400年
赫梯国家 前17世纪-前8世纪
亚述帝国 前8世纪-前612
新巴比伦王国 前626-前539
波斯帝国 前6世纪-前330 地跨三大洲
亚历山大帝国 前4C晚期灭亡波斯
阿拉伯帝国 623-1258 地跨三大洲
奥斯曼帝国 1299-1923 地跨三大洲
西亚:大河文明、农业起源地、最早出现村落、早期城市、最古老文字、现存最早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最先掌握冶铁技术、最早轮车。
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饲养绵羊和山羊。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前22-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前3500-前3100,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最早的城市……
作为世界最早的文明、最早的农业革命和城市革命发生地,古代西亚留下了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诸多第一。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四)主要成就
制度:
法律:
文字:
文学:
数学:
军事:
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洪水和方舟传说
发明60进制
最早使用战车作战的文明
1.文字:
①创立
②特点
③影响
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用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像楔子的笔画,故称为“楔形文字”,也叫泥板文书。
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特点:每一笔画前端呈三角形——即楔形,或横或竖,少见圆曲弯折;楔形文字主要书写在黏土制成的泥板上,书写工具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有时也用木材、骨棒或者其它材料。
这种书写材料
主要受到两河流域
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河冲积平原的
泥土,故有大量的芦苇可供使用。
结论: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此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字母文字的源头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四)主要成就
2.文学:
①代表
②内容
③其他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除史诗外,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还包括神话(传入希腊)、爱情诗、赞美诗、教谕文学、哲理故事、寓言和书信等。当今世界的大多数文学形式,在古代两河流域都曾出现。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
《圣经》故事诺亚方舟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啊,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
合作探究
你所追求的人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伴随。…… 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该关心的,唯有这些事。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吉尔伽美什》(苏美尔史诗)
“暴躁的底格里斯河使两河人民无法和古埃及人民一样享受平静的生活,两河流经区域受干旱少雨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河水无法定期泛滥,而且由于底格里斯河平时水位过低, 汛期水位又过高,流速快,实难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发拉底河流域。” ——王婧:《两河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的比较研究》
从《吉尔伽美什》的史诗部分,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怎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造成这种生活态度的因素?“史诗”作品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态度:重视今世生活,对死后的一切几乎不抱希望,死后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令人恐惧,不可能有美好的希望。
因素:两河流域人民的生活极端变化无常,洪水不定期泛滥,战争频繁,外族入侵等。
价值: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四)主要成就
3.艺术:
①雕像
②王宫
③特点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
乌尔王陵竖琴钳板画
在琴箱正立面用贝壳镶嵌着四幅小画面,它们是:自上而下第一幅表现古巴比伦 传奇英雄吉尔伽美什与人面天牛相抱共舞,第二幅描绘雄狮用天狼送来的美酒佳肴开怀畅饮,第三幅是狗熊与驴子合奏竖琴,第四幅是山羊与人面蛇翩翩起舞。
波斯王宫雕饰
人首飞牛石雕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
整个雕塑姿态凛然,气宇轩昂,极其威武雄壮。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四)主要成就
4.法典:
①内容
②性质
③意义
a.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b.法典的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诸多方面。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c.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古巴比伦历史上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知识拓展
《汉谟拉比法典》制定原因、特点、影响
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两岸,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各民族之间代代你争我斗,现实生活动荡不安。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和变化无常的,生活的愉悦稍纵即逝。在政治上,巴比伦人虽然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例如《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话,一旦转入世俗的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了。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原因:洪水泛滥、外族入侵,统治者希望通过编制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2、特点:①宣扬君权神授;②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等级性);③保护私有财产④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⑤民法和刑法不分,典型地代表了早期东方法律的特点。
3、对后世的影响: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渊源于该法典。
学思之窗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安努”:是苏美尔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是上天的创造者和权力的最高来源,还是公正的执行者。“恩利尔”:是地位仅次于安努的神,是大地的统治者,指挥着各种自然力量,它赋予赋予人类领袖统治权。“沙马什”:是太阳神,能够驱散黑暗,带来光明,因此能够洞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天庭和人间的所有事物,故而他也是公正之神。
通过提到美索不达米亚三位重要的神,汉谟拉比成功地把自己和神联系起来,自己的法律也因而来自神,具有了正义性,臣民必须遵守,否则就是亵渎神灵,这说明汉谟拉比不仅要利用直接的政治和强力手段控制民众,还要借助宗教手段麻痹民众的反抗意志。突出违背法律等同违背神意。
一、古代西亚文化
(四)主要成就
5.其他成就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传说是公元前6世纪由古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所修建,现已不存。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园。
亚述宫殿复原
巴比伦陶器
出现时间 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在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主要 文明成果 政治 1.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2.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称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3.宗教信仰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
宣扬君权神授
文化 1.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2.传说:洪水和方舟传说
3.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
4.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
5.建筑艺术:王宫建筑、人首飞牛雕刻、泥偶雕像、壁画
小 结
西亚文化的特点:城市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政权更迭频繁,国王加强立法以维护统治;人民勇于抗争,注重今世的生活。
古代西亚文化
二、古代埃及文化
(一)地理范围
(二)文明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①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交通发达;
②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平原广阔,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稳定。
2.历史因素:①单一民族、语言,政权统一,发展具有连续性稳定性;
②宗教信仰浓厚,生活乐观,向往来世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根据传说,尼罗河流域在很长时间里分为上、下两段,存在两个国家,南边是上埃及,北边是下埃及。上埃及的首都在底比斯,下埃及首都在孟菲斯,开罗属于下埃及。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这是最早的古埃及王国,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二、古代埃及文化
(三)代表文明
时期 发展历程
文明起始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早王朝时期 约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统一
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2680年至公元前2180年,修建金字塔、大型神庙,领土扩张至努比亚地区
第一中间期 公元前2180-前2040
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040-前1786年进行军事扩张,埃及各地出现很多地方性的墓葬群。
第二中间期 公元前1786-前1567
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67—前1085年。底比斯成为全国的政治与宗教中心,修建了很多雄伟的纪念性建筑
第三中间期 公元前1085-前664
后埃及时代与外族统治 公元前664年至公元前30年。埃及分裂,先后被波斯、马其顿、罗马征服
知识链接:
大河文明(尼罗河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政治上确立法老至上权威、建立起官僚系统;古老的象形文字、最早的太阳历、金字塔建筑、莎草纸。
二、古代埃及文化
(四)主要成就
1.文字:
①特征
②使用
③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由表音文字、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莎草纸
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
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得以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出口到地中海地区,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取代纸草造纸术。
二、古代埃及文化
(四)主要成就
2.文学:
①类型
②特征
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古埃及神话场景
“她像一颗晨星,升起在幸福年华之初。她的皮肤白皙,闪光明亮,一双讨人喜欢的眼睛,甜蜜的双唇......手指犹如荷花的苞蕾,宽宽的臀,纤纤的腰,两腿走路美丽无比,高雅的步子踩着地,步步踏着我的心。”
——古埃及《阿吞颂诗》
(宗教色彩浓厚)
二、古代埃及文化
(四)主要成就
3.建筑:
①特征
②陵墓
③神庙
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古代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古王国时期
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新王国时期
阿布辛拜勒神庙
门农巨像
卢克索神庙
新王国时期·卡尔纳克神庙
人像雕刻艺术,
影响了古希腊
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人们的居民建筑、甚至是王宫建筑都保存的很差,这是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知 识拓 展
原因:受宗教影响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所以将珍贵的石材用于修建神庙和陵墓;而普通民居甚至王室住所基本都用泥土修成。
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
价值:历史遗址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对历史史事的见证,具有重要价值,属于一手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四)主要成就
4.科技:
①历法
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新历法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又译额我略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古埃及《太阳历》刻石
在公元前4000年时,埃及人就已经把一年确定为365天。智慧的埃及人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每一季节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
(四)主要成就
4.科技:
②其他
二、古代埃及文化
在他们那里,医术的分工是很细的,每一个医生只治一种病,……有治眼的,有治头的,有治牙的,有治肚子的,还有治各种隐疾的。
——希罗多德《历史》
莫斯科纸草书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外科创伤的医学文献。公元前1550年的埃伯斯纸草卷,记载了古埃及的草药知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之一。从这些纸草卷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古埃及的医学状况,其内容包括非侵入性的外科手术、骨折处理,以及药典等。
古埃及制作木乃伊
波斯宫廷中的埃及医生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古代埃及人颇有建树。从现今遗留下来的古埃及数学纸草文献“莫斯科纸草书”、“兰德纸草书”(藏在伦敦)等可看出,古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三个方面。在医学等方面,由于制作木乃伊的缘故,埃及人掌握了大量人体解剖的知识,并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①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
②采用了十进位制;创建了完整的运算法则。有加法,减法,倍乘,分数算法,以及解方程;③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深度认识。
合作探究
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什么观念?影响文明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迄今为止埃及90%以上的人口都生活在占其国土面积5%的尼罗河三角洲。当尼罗河泛滥时,整条河的瘀泥都堆积在尼罗河三角洲,为人们带来粮食的丰收。相反,如果某一年尼罗河不泛滥,或者水太小,瘀泥少,就麻烦了。所以古埃及人非常关注天文和气候,同时还记录尼罗河的变化。 ——葛剑雄《缺水地域的文明》
埃及文明是稳定、保守的。……关心死亡,为来世——尤其是国王的来世——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爱护你的妻子……和睦相处……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为埃及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总体来说,埃及人不需要付出太大努力,就可以做到衣食无忧。埃及人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恩赐与法老的恩典。埃及人的生活随着农业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按照季节安排农活,生活很有规律。
——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观念:
和谐文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
敬畏神、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生死观,重视家庭。
因素:地理环境、地区政治稳定与否和经济发达程度,会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埃及的太阳历就是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
前提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出现时间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约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主要 文明成果 政治 1.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中央有类似宰相的官员处理政务,地方有州长负责维持社会秩序。
3.宗教信仰: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文化 1.文字:象形文字
2.书写材料:莎草纸。
3.历法:太阳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4.数学:算术、代数和几何。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5.文学作品: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6.建筑艺术:金字塔、神庙、(雕刻艺术,影响古希腊)
7.医学:掌握了大量人体解剖的知识
小 结
古代埃及文化的特点
材料:古埃及人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其独具特色的古代文明,显著的政治连续性,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法老对国家经济的严格控制是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古埃及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自《百度360百科》
1.古代埃及出现成熟的象形文字,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2.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艺术创作的固定模式。古代埃及人创作了几乎包括后来文学的所有体裁:神话传说、传记文学、教谕、诗歌、散文、戏剧等。
3.繁文缛节的丧葬习俗,这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埃及人的灵魂不死意识和一系列仪式的丧葬习俗,导致了金字塔,木乃伊和宗教文学的产生,并影响了建筑。医学和科学的发展。
知识拓展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大津巴布韦遗址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①西非: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马里国王曾派人到埃及学习,埃及学者也到马里讲学。
②东非: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③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
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黑非洲”班图文明)
三、阿拉伯文化
(一)地理范围
(二)兴起背景
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渐趋衰落。西亚地区先后被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所征服。
阿拉伯帝国发源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没有常年的河流,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具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后扩张到西亚北非地区,处于亚欧非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也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三)文明形成原因
(四)特点
融合性、多元性;自由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先进性
自然地理因素:亚非欧三洲交界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中西方文化荟萃之地;
历史因素:
①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②统一的语言和伊斯兰教信仰;
③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事业;
④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
材料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五)形成
(六)帝国扩张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政教合一(宗教色彩文化)
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征服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政权
622年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632年
大规模
对外扩张
7世纪中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
三、阿拉伯文化
(七)主要成就
1.文学
①悬诗
②故事集
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阿拉伯各部落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三、阿拉伯文化
(七)主要成就
2.科技
①数学
伊本 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伊本·穆萨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阐述了解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及二次方根的计算公式(即:x2+10x=39),明确提出了代数、已知数、未知数、根、移项、集项、无理数等一系列概念,包括80多个例题,是关于代数学的最早的著作,这部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材,一直使用到16世纪。代数学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学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印度数字(1--9、0)也藉他著作传入西方。
三、阿拉伯文化
(七)主要成就
2.科技
②天文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医学
白塔尼(约850-929) 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877-918年,他在阿拔斯王朝的腊卡天文台从事天文观测达41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并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和理论综合,取得了辉煌成绩,著《萨比天文历表》(一译"恒星表")。他测定黄赤交角值,计算回归年长度值,记述恒星的位置,在天文计算中,引入了三角学的正切和余切。白塔尼是阿拉伯天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于12世纪传入欧洲后,在几百年内成为欧洲各大学、天文台的权威教科书。
阿拉伯星盘
白塔尼
《医典》片段
伊本·西那(ibn-Sīna,980—1037),是十一世纪的大医学家、诗人、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被称为世界医学之父。
伊本 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三、阿拉伯文化
(七)主要成就
3.其他成就
①文字
阿拉伯文
②传播东西方文明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遗产,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阿拉伯文
阿拉伯字母
罗盘针、印刷术、火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オ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显然是来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751年,被带到撒马尔罕的中国战俘将造纸术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阿拉伯文化
(七)主要成就
3.其他成就
③宗教
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④其他
穆罕默德
清真寺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阿拉伯人
发明的机械
阿拉伯医学
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伊德里斯绘制的
世界地图的复制本
阿拉伯文化的灵魂
“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赫伯特·格特沙尔克《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
三、阿拉伯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八)贡献
材料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 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 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各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②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思想来源;③融合东西方文化,推动了世界科学的发展;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天文学
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阿拉伯人将很多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和仪器运往中国,中国通过对这些仪器和书籍的学习和改进,推动了自身天文学的发展。
医学
从唐代开始,阿拉伯地区的医学就在中国境内传播,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本土药物被中国医药界广泛采用。
语言文化
阿拉伯的语言文化随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一些人学习阿拉伯语和《古兰经》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谭》更是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影响较大。
其他
阿拉伯的建筑、音乐、书法、绘画、服饰等艺术对中国一些民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清真寺(新疆喀什的艾提杂尔清真寺),阿拉伯书法等 。
知 识拓 展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小 结
政权 建立 文明 成果 政治 1、政教合一,集权专制
2、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
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经济 手工业、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1、文字:阿拉伯文
2、天文历法: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
3、数学:伊本 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代数学、“阿拉伯数字”
4、文学作品: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
5、建筑艺术:清真寺
6、医学:伊本 西那的《医典》
哈里发(军、政、教)
宰相
枢密院
财政部
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
掌管令状与文告
负责收支
多部落混战
6世纪
7世纪
伊斯兰教建立
622-632
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统一阿拉伯半岛
8世纪
中期
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国的大帝国
7世纪
中期
大规模对外扩张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阿拉伯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吉尔伽美什》
建筑和艺术成就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象形文字
文学——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建筑成就——金字塔、神庙
科学和技术成就——太阳历、数学、医学
文学 ——《天方夜谭》
科学
数学——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天文学——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
医学——伊本西那《医典》
课堂小结
西亚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充满了抗争、悲观、注重现世。
埃及文明则是一种帝国文明,充满乐观、自信且注重来世,更为丰富。
阿拉伯文明时间晚很多,继承、融合了诸多地区文明,起到了桥梁作用。
结论:地理环境不同使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文化特征各异
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包容性
归纳总结
如何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象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11
原因、意义、
面临的威胁、如何保护?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①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形式和范围。
②古代的文化在各国、各地区产生,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形成了早期文化多元并立的状态。
③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为民族文化多样性形成提供了基础。
④不同地域文化形态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是文化多样性得以形成的时代动因。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元素越多,文化多样性就越丰富,文化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
②有利于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前提。
③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未来世界是不同民族共存的世界,多元文化有利于化解冲突。
3.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第一,美国文化霸权威胁文化多样性。文化霸权主义持续扩展,文化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有增无减。
第二,消费主义文化与大众传媒威胁文化多样性。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消费主义文化成为资本全球扩张的重要动力。传媒与娱乐的合流和媒介自身的消费主义取向的加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广大消费者和受众的价值判断与文化选择。
4.保护:尊重、维护、推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人类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其道德、法律规范,都有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就是文化的共通性。
人类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