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0 16: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目录
CONTENTS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文明的源头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信仰的禁锢

——中古西欧文化
传承与融合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新课导入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苏格拉底
数学家
希帕提亚
历史学家
色诺芬
亚历山大
数学家
毕达哥拉斯
数学家、天文学家
托勒密
数学家
阿基米德
拉斐尔
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The Glory is Greece!
The Grandness is Rome!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概念解析
BC8C
BC6C初
BC6C末
BC5C
BC337
BC4C上
BC27
395
476
城邦形成
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希腊被马其顿征服
罗马帝国
罗马分裂
西罗马
帝国灭亡
古典时代
古风时代
古典文明
荷马时代
BC11-9C
爱琴文明
广义:人们将希腊城邦时代至罗马帝国时代创造的文明,统称为西方世界的“古典文明”,以区别于中古时期的西欧文明。时间自城邦制度的形成阶段(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被称为“古风时代”)至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
狭义:指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被称为“古典时代”。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
1.空间范围:
2.时间:
3.繁荣原因:
①政治:城邦制度和民主政治的鼎盛,公民阶层活跃;
②经济:生产力进步,奴隶制经济发达;③自然地理环境
④文化:海洋文明中形成的平等、独立、自由、开拓、探究的意识,吸纳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⑤个人: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文化范围包括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起源于爱琴文明(BC2000-BC1200)。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哲学:
含义:爱智慧、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
 古希腊的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精髓,古希腊也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7世纪,其他民族还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哲学思想,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后来,又有了“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
——摘编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一)古典希腊文化
Philosophy= philosophia(希腊语)
= philein(追求) + sophia(智慧)
①兴起背景:
②特点:
③代表人物:
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大约在BC7世纪,有人开始怀疑宗教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科学的、逻辑缜密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注重研究人与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人文主义色彩浓厚,运用理性;有科学的萌芽。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智者学派
研究人的价值
自然哲学
研究世界本源
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西方哲学之父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神-自然-人
人文主义的起源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哲学:“古希腊三贤”
(一)古典希腊文化
苏格拉底
(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在他壮年的时候,经历了雅典民主制最为辉煌的时刻,他的后半生则亲历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了雅典民主制的盛极而衰。
理性思考 精神觉醒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美德即知识。——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善行、恶行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任何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过学习拥有知识,才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的重要性
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强调人的理性与客观真理,否定绝对权威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哲学:“古希腊三贤”
(一)古典希腊文化
理性思考 精神觉醒
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几何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几何原本》奠定基础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柏拉图
(429~347BC)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的老师。生活在雅典城邦衰落时期。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等。学术思想开明,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理性主义奠基人。
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蕴含理性精神
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批判雅典民主政治,反对无序的民主自由,主张精英治国
当哲学家成为护卫者,武士和生意人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大家各干各的事情,彼此互不干扰,这个城邦就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哲学王”统治国家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哲学:“古希腊三贤”
(一)古典希腊文化
理性思考 精神觉醒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
(384~322BC)生活于马其顿王国兴起至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期间。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鼓励独立理性思考,追求真理
应该培养公民的言行,使他们在其中生活的政体,不论是平民政体或者是寡头政体,都能因为这些言行普及于全邦而收到长治久安的效果。 ——重视公民教育
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强调人的自由受城邦制约
唯物主义、逻辑学(三段论)、天文学(地心说)、物理学(第一推动力;物体在外力下才能运动,力停物停;自由落体中,物重先落地;)、政治学(分权学说)、生物学(分类与解剖)
合作探究
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材料1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2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古代希腊: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
追求,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古代中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2)文学---①《荷马史诗》
(一)古典希腊文化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和《奥德赛》(奥德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返回故乡的故事)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一些故事都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渲染和对以往英雄事迹的赞美和讴歌。因内容丰富,文笔洗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古希腊人的圣经”,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西方学者将《荷马史诗》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值得研究。
荷马
(前9世纪-前8世纪)
史诗中的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古希腊文学当中透露出的这种思想被后世称之为“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的主张,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教会发起攻击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2)文学---②戏剧
(一)古典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与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代表作《鸟》
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悲剧
《俄狄浦斯王》:出生被丢弃,为民除妖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在不知情情况下成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其母后自尽,他也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代表作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一位爱护人类、不屈服于宙斯暴力的光辉形象。
欧里庇德斯:代表作悲剧《美狄亚》
学思之窗
分析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悲剧是对好人陷入窘境的富有同情心的包含道德复杂性的叙述,人们应该定期观看悲剧,来对抗他们原本强烈的评判和说教的倾向,悲剧是对草率评判的纠正。
——亚里士多德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
《俄狄浦斯王》这出悲剧,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比悲剧的结局更值得铭记是主人公不惜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也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应。
表演形式: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并附加伴奏和人物的动作模仿以及语言,以增强戏剧效果,以便完全融入角色。
教育功能: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既有宿命论色彩,又强调个人的自主精神。通过悲剧性人物和故事,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等情感共鸣,以达到扬善抑恶的教育功能。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3)雕塑和建筑
(一)古典希腊文化
《掷铁饼者》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掷铁饼者》
《拉奥孔》
  宙斯是希腊神话众神之神,奥林匹亚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宙斯神像高12米,有黄金制成的橄榄冠,坐在用杉木制成的宏伟的宝座上,并饰以黄金,象牙,乌木以及各种珍贵的宝石。
《宙斯神像》
《胜利女神像》
《断臂维纳斯》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3)雕塑和建筑
(一)古典希腊文化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神庙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历经两千多年沧桑之变,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可以看出当年的丰姿。柱式上,帕特农神庙采用的多立克柱式。
科林斯式——宙斯神庙
爱奥尼亚式——耐基神庙
希腊人的神庙建筑,气势恢宏,华美壮丽。方顶柱式结构,是他们的一大创造。长方形的神席殿堂,巍峨敞亮,四周围以高大的圆柱柱廊,烘托出其建筑物特有的顶天立地的气度。
古希腊的艺术充溢着浓郁
的世俗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4)史学
(一)古典希腊文化
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希腊史学的起源,可来自于荷马与赫西俄德的叙事诗,但是内容充满了神话色彩,直到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希腊史家问世,希腊史学才开始有了系统性的历史研究。
“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希波战争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希罗多德奠定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础。《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历史》详尽地记录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虽然全书以希波战争为主线,但也是了解早期西亚、北非、希腊历史的重要文献。《历史》除叙述史实外,还夹叙了不少传说和故事,有些部分还具有地方志特色,它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是一部能给读者以美好享受的文学读物,全书有统一的构思,文字注意修辞,有时采用史诗式的套语,力求引人入胜。
政治史奠基人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全书讲述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当时整个希腊世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出了“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由此引起斯巴达人的恐惧”,从而被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5)古希腊文字
现代欧美国家的字母文字源自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如英文当中,有大约50%的词或出自古希腊文,或出自拉丁文。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赋予欧美语言大量的词汇,深刻影响了欧美人的观念。
雅典民主制(典型)
(6)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梭伦 克里斯提尼 伯里克利
(7)体育
奥林匹克发源地
“马拉松第一人”斐里庇得斯雕像
希腊民主制度诞生的原因?
原因:①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②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③社会:平民阶层力量强大;④地理:多山地少平原,三面环海多优良港湾
(一)古典希腊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8)神话
(一)古典希腊文化
BC7C前,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说明古希腊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十二主神:
宙斯:掌管天界,以贪花好色著名。
赫拉:宙斯夫人,爱嫉妒。
波塞冬:掌管大海,暴躁,贪婪。
哈得斯:掌管冥府,残忍,但很守信。
德墨忒耳:农业女神。
阿瑞斯:战争之神;粗暴而嗜血。
雅典娜:智慧女神和女战神;智慧、理智、纯洁。
阿波罗:太阳神,精明练达、老成持重。
阿佛洛狄忒:爱,美和欲望之神。
赫尔墨斯:盗窃者守护神,商业之神、聪明狡猾。
阿耳忒弥斯:女猎神和月神,自由独立,热爱野外生活。
文化特征:①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②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而且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希腊人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哲学领域,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领域,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学的奥秘。
④悲剧性与雄伟性:希腊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荷马史诗》就是希腊悲剧的代表。悲剧侧重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
知识拓展
古希腊文化特征、
价值取向
希波战争(前499年至前449年)
背景: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世界的冲突
影响:①加速东西方文化交流
②雅典经济发达,民主政治兴盛
③导致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年至前404年)
背景: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峙。
影响:结束雅典在希腊的霸权,造成希腊奴隶制城邦衰落,古典时代的终结。
希腊化时代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文化”是伴随着战争征服的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东方文明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希腊化文化”形成有利于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价值取向:实践、道德、理性、人性、求真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1.空间范围:
2.兴盛原因:
古罗马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经过蚕食鲸吞逐渐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政治:疆域辽阔、君主专制大帝国
经济:工商业经济及海外贸易发达;
奴隶制经济繁荣
文化:基督教为国教,加强思想控制,
受希腊文化影响
法律:以法律加强对帝国的管理和统治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3.古罗马文化的概念:
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经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罗马共和国(前5世纪---前27)、罗马帝国(前27---476---1453)三个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是欧洲文化发展和法制的先声。
“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 ——罗马诗人贺拉斯
这是一幅从意大利古城庞贝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早期,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景。反映了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法律——罗马法
①开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时间:
内容:
评价:
公元前450年左右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
*局限: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积极:习惯法演变成文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成为后来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十二铜表法》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古罗马李维
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古罗马 西塞罗
特点:
成因:
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导致平民和贵族激烈斗争
内容驳杂,重视程序,形式主义
罗马人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族,“是世界上最懂得使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正是罗马的法治传统使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治来维持。
——摘编自谭建华 《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1)法律——罗马法
②演变: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原因:
表现:
商品经济发展;疆域扩大;
政治统治需要;缓和社会矛盾
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从共和国演变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法律体系也逐渐完善。不仅有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还有适合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的万民法。
“正义之所以为之正义,
是因为正义的标准是不被
世俗的纷争和利益蒙蔽了
公正的双眼,手握天平和
利剑,保证了罗马的司法
公正性,将正义理性的智慧
播撒在罗马大地之上,为后代西方法系奠定渊源。”
③成熟:自然法
含义: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人人生而平等,公正至上)
意义: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④实质:
⑤影响:
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2)文学
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
法是最高的理性。“自然法之父”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被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论共和国》、《论义务》和《论法律》。其演说风格雄伟、论文机智、散文流畅,设定了古典拉丁语的文学风格。文艺复兴时,彼特拉克发现了西塞罗的书信,由此开始了文艺复兴学者对西塞罗的研究。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
维吉尔,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其作品有《牧歌集》、《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三部杰作。维吉尔被奉为罗马的国民诗人,被当代及后世广泛认为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埃涅阿斯纪》影响了包括贺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亚等许多当代与后世的诗人与作家。
维吉尔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诗人和哲学家,以哲理长诗《物性论》著称于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3)史学
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的《编年史》
李维用40年左右时间写成的巨著——《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书中充满爱国思想、复古主张和对共和制度的赞赏。其著作保存了丰富和宝贵的历史资料,是研究罗马历史的重要文献。李维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作品文笔生动流畅,结构安排巧妙,对细节的描写富于戏剧性。被称为史诗般的散文历史。
塔西佗(约55—约120),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演说家,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保存下来的作品有《编年史》和《历史》等。《编年史》主要记述了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至公元68年尼禄自杀这半个世纪期间的罗马历史,基本上是罗马帝国早期的一部政治史。触及帝制弊端、带有鲜明的共和倾向。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4)建筑
万神殿、大竞技场等
古罗马万神殿与其穹顶混凝土、拱券、柱式
万神殿(Pantheon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北部,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公元前27年兴建、公元120年重建,万神殿意指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万神殿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古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公元230-238年,是迄今遗留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永恒的象征。外观呈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围墙高57米,分四层,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纳观众8.7万人。1726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为镇压抗税义民,炮击场内群众致竞技场毁坏,残存仅为原来的3/5左右。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
古罗马竞技场
方尖碑
提图斯凯旋门
古罗马斗兽场
古罗马的地下排水道和界碑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古罗马文化
4.文化成就:
(5)历法
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儒略历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因为恺撒七月出生,故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July)。后屋大维因生于八月,故将此月改为大月,并改名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August)。
后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并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公历。
恺撒
知识拓展
古罗马文化特征、价值取向
古希腊与古罗马
留给了西方文明什么?
现今欧洲建筑历法史学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
希腊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哲学铺设道路
古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基,成为理论源头
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杨共乐《罗马文化》
从总体看,罗马建筑不追求外表的华美壮观,神庙、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完全从坚固和实用考虑,美观尚在其次。
——杨俊明《古罗马民族的求真务实精神》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建筑功能的发展来看,建筑功能由崇拜神开始转向为服务于人。
——康楠《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对比研究》
文化特征:
价值取向:
强调务实性、实用性和功利性
正义、宏大、理性、务实
合作探究
对比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材料 古希腊航海业和商业发达,希腊民族形成了一种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机智、开放的特色。古罗马哲学有着深厚的宗教气息和宿命论色彩,这是罗马以农为本的内陆民族所具有的狭隘、保守的民族性格的反映。……雅典日益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古希腊的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古罗马在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下,其文化作品也充斥着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希腊的宗教来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具有一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因此希腊人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对比》
不同:
原因:
古希腊:敢于冒险,积极进取;人文主义;
古罗马:宗教色彩,保守专制
经济因素;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宗教影响
古希腊民主制度和思想
01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02
基督教的
宗教文化
03
思想传统:希腊哲学思想在很多方面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民主法制传统: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制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
中古西欧文化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又传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哲学思维方式,融合了西欧地区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化传统。正是多元因素的组合,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中古西欧文化
西方近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中古时期又称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相对应的是南北朝到明朝这一段时间的历史。
中世纪的基本特征: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知 识
回 顾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古西欧文化
1.中古西欧文化的概念: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法兰克王国建立到新航路开辟,西欧地区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改造基督教而形成的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2.形成背景:
基督教神学是中世纪人们唯一的意识形态,在知识领域里拥有无可置疑的影响力。哲学、法学、文学 、政治学、科学一类学问,无不成了神学的附庸和婢仆,最终都是为神学服务的。
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
1世纪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法兰克王国(Frankish 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分为墨洛温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
496年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486年,克洛维打败
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
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
乌斯,独占北高卢,
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兰
克王国的开国之日。
占领北高卢后,克洛
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克洛维一世放弃了日耳曼人所信奉的阿里乌教派,转而皈依天主教。这一行动在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重要影响。
二、中古西欧文化
2.形成背景:
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答谢教皇,给教皇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756年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00年
843年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互不隶属。成为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①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②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③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带有明显的宗教特征)
④但中古西欧文化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它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传承了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方式,并融合了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中古西欧文化
3.特征: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而圣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
——查理曼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克洛维在兰斯受洗
教皇国辖区
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等。
——科恩《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二、中古西欧文化
4.主要成果:
(1)基督教文化:
①地位:
②载体:
③作用影响:
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基督教能够主宰中古西欧文化的原因
材料一: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材料二:天主教认为教会是绝对权威,是信徒与上帝间的中间人,是替上帝向人类传布教义的使者,是圣经在人间的唯一解释者。
材料三:天主教会是中世纪西欧庞大的经济实体,它拥有大量地产,向广大农民征收高额封建地租,甚至收苛捐,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出卖赎罪券 ——《世界文化简史》
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大量收入
政治: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思想:垄断《圣经》解释权
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这种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基督教文化还通过神学进行传播,中古西欧的神学家通常在大学的神学院讲授基督教教义,他们在论证教义时使用的形式逻辑源自古希腊哲学,在此基础上经院哲学(与宗教相结合的哲学思想)产生了。经院哲学是天主教教会在经院中所传授的理论,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哲学形态。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于神学,目的在于使基督教教义系统化、理论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他的代表作《神学大全》被奉为基督教神学的百科全书。
《圣经》是基督徒的一本重要书籍,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全书》即犹太教的圣经,是基督教承自犹太教的。旧约主要讲的是上帝选民以色列的由来以及发展历史。新约主要讲的是耶稣的生平事迹以及初期教会的生活和书信劝勉,当然也有关于人类末后的预言。
托马斯·阿奎纳
用逻辑学论证上帝的存在
大前提:世间万物都有不同的完善程度,而上帝是最完美的存在;
小前提:世界上一定有一种最完美的存在;
结 论: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教会开办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的伦理和教化强化了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对教义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选择性必修1第9课
二、中古西欧文化
4.主要成果:
(2)文学艺术:
①文学艺术作品受《圣经》影响:很多素材来自《圣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英国学者柏格斯曾经指出:“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然而《圣经》的精华和精神,它的正义、宽容、仁爱、救赎等伟大的教训,以及其他许多宝贵的金言,仍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留存。”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
《圣经》是“文学象征的渊源之一”。由于《圣经》具有丰富的原型内容,熟读《圣经》便成了为全面了解文学的必要前提。
—诺思洛普·弗莱
《创造亚当》
《原罪-逐出伊甸园》
诗歌和戏剧: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
小说: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二、中古西欧文化
4.主要成果:
(2)文学艺术: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占有重要地位,骑士文学挑战了宗教的禁欲主义,市民文学描述世俗生活,抨击贵族和教士。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都冲击了西欧以基督教占绝对主导的文化,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骑士文学:
所谓骑士就是封建领主的武装侍从,在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封建领主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土地就养了很多的武士,他们为主人打仗,得到一些奖赏从而成为小封建主,成为骑士阶级。开始的时候骑士的地位比较低,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形成了“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骑士文学的体裁分为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抒情诗的爱情主题是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叙事诗主要歌颂国王的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的传奇。代表作《罗兰之歌》
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也就是市民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市民阶级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文学。市民文学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其主要体裁有寓言、诗歌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列那狐的故事》
教权王权 → 神学、经院哲学
封君封臣 → 骑士文学
庄园农奴 → 市民文学
二、中古西欧文化
4.主要成果:
(3)科技方面
农业机具:水力磨房、风力磨房、开矿业、道路建筑、排水装置
机械的发明:机械锯,带有落锤的锻炉,具有固定板和活门的箱,窗用玻璃,油灯罩,蜡烛,手推车,眼镜,运河上的水闸,计时的沙漏、有摆的落地大座钟等等 。机械的发明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达到了顶点。
二、中古西欧文化
5.评价:
材料 中古西欧的文化不是单一的宗教文化,它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又传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维方式,融合西欧地区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化传统。
材料 中世纪奥古斯丁神学体系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奉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他们都充分利用了古典文化遗留下来的理性资源为信仰服务,强调信仰是出发点和目的,理性是手段和途径,确立了中世纪特有的精神文化形态——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
——《中世纪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①消极: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②积极: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材料: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从文化史的角度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①基督教神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来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骑士文学歌颂爱情反对禁欲,市民文学抨击贵族和教士,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先河。
③中古西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④中世纪后期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城市大学取得办学自主权,大学教育的发展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观点:中世纪的黑暗中孕育着进步的力量
合作探究
中古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自己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宣扬人性,赞扬自由主义。
区别
●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以信仰基督教为主,宣传神性,禁欲主义,是由教会统治人的信仰。
●从文化发展方面来看,中世纪西欧文化通过宗教形式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也为中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科学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联系
●从政治文明看,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罗马法的诞生和发展都为中世纪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理论基础。
千溪归祖,万流归宗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形成背景:
(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一)拜占庭文化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
拜占廷帝国(英语:Byzantine Empire;395-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纹章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形成背景:
(2)基督教的分裂:
(一)拜占庭文化
罗马帝国分裂之后,由于东西两部文化差异,促成了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罗马教会)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君士坦丁堡教会)之间的分化。
①原因:
②标志:
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2.形成原因: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②经济:活跃的商业活动和军事活动
③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知识拓展
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区别
天主教
东正教
●中心:罗马
●主要区域:西欧、美洲、澳洲
●教堂样式:尖顶,顶尖有十字架
●教义:圣灵既来自于圣父又来自于圣子;天主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 不能结婚
●祈祷方式:手掌划十字
●耶稣或上帝存在形式:多为雕塑
●中心:君士坦丁堡
●主要区域:希腊、东欧、俄罗斯
●教堂样式:圆顶,是拜占庭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后把它改成了清真寺
●教义:主张圣灵只来自于圣父;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
●祈祷方式:2个手指划十字→拇、食、中指3个指头划十字。
●耶稣或上帝存在形式:画像形式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3.特点:
(一)拜占庭文化
①包容性、开放性、融汇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东方文化,表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特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②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③与宗教密切联系。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
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
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由于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又地处原罗马帝国东部的希腊语区,加上长期以来该地区东西方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相互融合,其文化渊源除了希腊和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之外,东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户,兼收并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4.文化成就:
(一)拜占庭文化
(1)法律:《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①成因:
②内容:
③影响:
罗马法经过长期的发展,法律凌乱、驳杂,内容自相矛盾,亟需整理;查士丁尼大帝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灭亡。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查士丁尼
《罗马民法大全》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
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拜占庭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对后世西方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罗马法的遗产: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人制度;物权法定制度(“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继承制度:实行遗嘱至上原则。一夫一妻制度。保护人制度(律师制度)。不告不理原则。陪审制度。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4.文化成就:
(一)拜占庭文化
(2)文学: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 ——恩格斯
(3)艺术:
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皇室的主教堂,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1453年后被土耳其人改为清真寺。教堂屋顶以穹隆覆盖,其中的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
(4)宗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5.价值:
(一)拜占庭文化
材料 拜占庭文化以希腊和希腊化的拜占庭人为主体,以希腊语为传播媒介,以古典时代的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兼收并蓄古代东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特点鲜明的、内容丰富的文化体系。……其高度发展使之得以在中世纪地中海世界发挥重要作用,它以中古基督教的特殊方式保护古典文化不为历史的尘积所埋没,通过传教的方式启蒙了整个斯拉夫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中古东地中海沿岸各民族文化和西欧文化的发展,并给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珍贵的文化素材和资源,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表达新思想的理想方式,因而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①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②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 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⑤影响了斯拉夫文化和阿拉伯文化;⑥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1.俄罗斯的兴起
(二)俄罗斯文化
结合纲要上回忆俄罗斯发展简史
9世纪
13世纪中期
17世纪末
1547
16世纪初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基辅罗斯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汗国臣属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莫斯科公国
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继续扩张
伊凡四世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地跨欧亚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2.文化成就:
(二)俄罗斯文化
(1)宗教: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
《伊戈尔远征记》
罗斯受洗
《伊戈尔远征记》,俄罗斯古代英雄主义史诗。创作于12世纪,全诗由序诗、中心部分和结尾组成,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刻画出了伊戈尔等俄罗斯勇士的形象,表达出了维护俄罗斯统一的爱
国主义思想。《伊戈尔远征记》是
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
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
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
杰出的文学作品。马克思评价:
“这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
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
面前团结起来。”
中世纪欧洲
四大英雄史诗之一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2.文化成就:
(二)俄罗斯文化
(3)建筑: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世纪时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4)法律:
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5)文字:
根据希腊字母创造的斯拉夫字母
滴血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米兰大教堂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3.文化特点:
(二)俄罗斯文化
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基督教的色彩浓厚;具有典型的欧亚接合部文明的特征。
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在这些方面(文学、艺术、建筑等),俄罗斯人极为出色,发展起自己独特的俄罗斯—拜占庭文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精神上,俄国人的母体是拜占庭。
——雅斯贝斯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边缘,疆域延伸到亚洲内陆,而且在13―16世纪受蒙古统治,因此,在俄罗斯文化的构成中,来自本民族的欧洲东部文化和来自蒙古的亚洲文化因素占有更大的比例,俄罗斯文化具有典型的欧亚接合部文明的特征。
拜占庭帝国纹章
莫斯科大公印
俄罗斯国徽
合作探究
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欧洲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联系:中古欧洲文化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区别: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人文精神活跃;古罗马文化继承并发展古希腊文化;中古欧洲文化包括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他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都有创新:中古西欧文化形成基督教和国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拜占庭俄罗斯文化还融合了西亚、北非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
【课堂小结】
古希腊文化:欧洲文明源头和人文滥觞
古罗马文化:欧洲文明发展和法制先声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分裂后的传承与独具一格
中古西欧文化:
二元下的封建黑暗时代
继承发展
继承创新
继承改变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中古时期,西欧地区形成了以基督教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欧洲东部形成了东正教文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