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1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单元检测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现电子,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可以再分的科学家是 (  )
A.阿伏伽德罗 B.牛顿 C.汤姆孙 D.卢瑟福
2.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阿秒激光的研究。1阿秒等于10-18秒,阿秒激光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原子中做超快速运动的 (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3.太阳喷射大量带电微粒进入大气层会引起地磁暴,影响通信、导航等。太阳喷射的带电微粒可能是
(  )
A.中子、电子 B.质子、中子
C.分子、原子 D.质子、电子
4.图1是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的物质结构层次梳理,图中a、b、c分别表示 (  )
图1
A.原子、原子核、电子
B.原子核、原子、电子
C.原子、电子、原子核
D.电子、原子核、原子
5.下列选项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
A.太阳系 B.分子
C.地球 D.夸克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
A.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B.水中加入蔗糖后变甜
C.压缩棉花,棉花体积变小 D.铁丝很难拉断
7.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是天王星
B.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定律能解释地球为什么绕太阳旋转
C.当地球上物体的速度很大时,就有可能飞出地球
D.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还有很多
8.如图2所示,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名称依次是  (  )
图2
A.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B.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9.分析下表及图3中关于太阳系部分行星的信息,可以推断出   (  )
图3
行星 直径(km)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6 km)
水星 4 880 58
金星 12 104 108
地球 12 756 150
火星 6 794 228
A.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B.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C.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大 D.体积越大的行星,其公转速度越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0.小华发现沙漏中的沙子流下时,看上去是连续的,他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沙子是__________的,这是因为沙子是由细小的颗粒组成的。由此他联想到,若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流,水流应是__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连续”或“不连续”)的,这是因为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11.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泡茶时能闻到浓浓的茶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拿起杯盖,杯口“白气”升腾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12.清晨,草叶上的几颗露珠接触后,会自动结合成一颗更大的露珠,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引力”或“斥力”)。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3.(2023广东)图4是氦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原子核是__________,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其中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均选填“A”或“B”)
图4
14.图5是固、液、气三态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其中表示物质处于液态的是图__________;凝华是物质从图__________状态直接变化为图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均选填“甲”“乙”或“丙”)
图5
15.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哥白尼创立了“__________”(选填“地心说”或“日心说”)。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如图6所示,向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气球膨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天文学家观察到绝大部分星系都正在离我们远去,类比之下,我们就可以得出宇宙正在__________(选填“膨胀”或“收缩”)的结论。
图6
16.在地月系中,月球是一颗__________(选填“恒”“行”或“卫”)星。天体之间相距遥远,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__________(选填“长度”或“时间”)的单位。比邻星距离地球约4.2光年,是除太阳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则从比邻星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__________年。
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它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一个直径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若其分子的直径为0.1 nm,则该颗粒物的直径是其分子直径的__________倍。若把该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地平铺成一层,组成一个边长是1 cm的正方形,该正方形中约有__________个分子。
三、实验题:本题12分。
18.学习了分子的有关知识后,小军想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7,取来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向两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图7
(1)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红墨水扩散的快慢来认识它,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选填“热水”或“冷水”)杯中红墨水扩散得快,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探究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实验中除了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还要控制物质的__________相同。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9.学完分子动理论后,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如图8。他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注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甲)。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然后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如图乙),最后小明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如图丙)。
图8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__________比水小。
(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最终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是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
(3)为了便于理解分子模型,小明分别用小米和花生装满两个杯子(如图丁),接着将小米和花生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如图戊),该实验模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这里小明运用了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0.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α粒子散射实验
在中国科技馆“物质之妙”展区,有一个“α粒子散射实验”模拟实验装置(如图9-甲),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乙所示,圆形展台的外侧是一个可沿圆形轨道移动的荧光屏,中间的玻璃罩内放置了一片金箔,金箔后是一个α粒子源。启动装置后,α粒子源发出的α粒子束射向金箔,当荧光屏在α粒子源的正前方时,可发现荧光屏中的光点较多,说明接收的α粒子的数量较多;当荧光屏向两侧移动时,发现荧光屏中的光点变少,也就是接收的α粒子的数量变少。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9-丙所示的曲线。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
图9
(1)如图9-乙所示,当荧光屏在__________(选填“a”或“b”)位置时,荧光屏中的光点较少。
(2)卢瑟福认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图9-丙中__________(选填“AB”或“BC”)段曲线能支持该观点。
(3)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该结构带__________电。
(4)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__模型。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或“模型建构”)法。
(5)以氢原子为例,下列模型能解释上述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C 2.D 3.D 4.A 5.D 6.C 7.A 8.B 9.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0.不连续 不连续 水分子
11.无规则运动 不属于 “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不是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2.引力 斥力 大
13.B A A
14.乙 丙 甲
15.日心说 不是 膨胀
16.卫 长度 4.2
17.不是 2.5×104 1×1016
三、实验题:本题12分。
18.(1)转换法
(2)热水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不能 用玻璃棒搅动,无法说明水的颜色变化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4)温度 (每空2分)
四、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9.(1)便于观察 密度 (2)小于 大气压
(3)分子间有空隙 类比 不相等 (每空2分)
20.(1)b (2)AB (3)原子核 正
(4)核式结构 模型建构 (5)C(每空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