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1)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测试卷(1)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中测试卷(1)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物体受到的重力,最接近10 N的是 (  )
A.一支粉笔 B.一本练习本 C.一升水 D.两个鸡蛋
2.(2024河南)乘客乘坐汽车时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急刹车时,由于什么的惯性而受到伤害?(  )
A.汽车 B.安全带 C.乘客 D.座椅
3.如图1所示,小朋友借助滑轮轻轻一拉就能把“骨头”提高来引诱可爱的小狗。关于该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A.它是动滑轮 B.利用它可以省力
C.利用它可以省距离 D.利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如图2所示,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物重G=2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
图2
A.2 N、0 N B.0 N、2 N C.2 N、2 N D.2 N、4 N
【科技改善生活】如图3所示的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其小巧灵活,适合短途通勤。请完成5、6题。
图3
5.图4是小科骑着电动平衡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
A.0~t1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匀速运动
C.t1~t2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处于静止状态 D.t2~t3时间内电动平衡车做减速运动
6.当小科骑着电动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由车的形变产生的
B.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力和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
7.下图是使用不同机械缓慢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若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则其中最省力的是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我们将力的大小、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叫作力的三要素。用扳手拧螺母时,手越靠近手柄末端越省力,由此可见力的__________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如图5所示,用手指压笔芯,笔芯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松手后,笔芯完全恢复原状,笔芯的这种形变叫做__________形变。
图5
10.为了擦净玻璃上的污渍,要用力压抹布,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摩擦;刹车时,自行车刹车片与车轮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摩擦。
11.用如图6所示的扳手拧螺丝时,该扳手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轮轴”或“滑轮”),使用时可以省__________(选填“力”或“距离”)。一只手稳住扳手的十字交叉部位,另一只手用同样大小和方向的力在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处更容易拧动螺丝。
图6
12.如图7所示,木板B在大小为7 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 N,则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方向是水平向__________;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N。
图7
13.古代挑夫搬运货物的情景如图8所示,杆水平静止,忽略杆重,货物重800 N。若货物恰好在两挑夫的中间,则挑夫1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N。若以挑夫1对杆的力为动力,货物对杆的力为阻力,则该杆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若要使挑夫1受到的压力变小,则应使货物靠近__________(选填“挑夫1”或“挑夫2”)。
图8
14.“十一”假期,小明和小华在公园骑自行车。骑车前行过程中,小明看到路边的树木逐渐向后退去,这可能是以__________(选填“小明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骑行过程中,两自行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两自行车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 。
三、作图题:本题4分。
15.(1)如图9所示,一枚硬币稳稳地立在水平桌面上(O为重心)。请画出硬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图9
(2)请在图10中画出杠杆OAB受到的阻力F2的示意图以及动力臂L1。
图10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1)使用如图11所示,在测量拉力之前,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__________(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调零;当前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__N。
图11
(2)小华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发现杠杆处于如图12所示的位置并保持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___(选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接着小华调节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图12
(3)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分别将毛巾、棉布、玻璃板平整地铺在__________(选填“斜面”或“水平面”)上,将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图13中的标记c是小车在__________(选填“毛巾”“棉布”或“玻璃板”)表面运动后停下的位置。
图13
17.图14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图14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为了方便测量时间,实验中应使用较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的斜面。
(2)小红想测出小车运动过程中在BC段的平均速度,于是将小车放在B点,按下秒表的同时让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当小车下滑到C点时停止计时。你认为这个方法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3)下表是小红正确操作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段 40.0 3 0.13
AC段 80.0 5 0.16
BC段 40.0 2 ②__________
(4)由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9分。
18.如图15所示,小明用120 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使质量为20 kg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g取10 N/kg,求:
图15
(1)物体所受的重力;
(2)绳子自由端在5 s内移动的距离;
(3)动滑轮的重力。
六、综合能力题:本题14分。
19.(2024青海)在学习了杠杆相关知识后,“飞天”兴趣小组尝试做了简易杆秤并进行了以下探究:
图16
活动一:了解杆秤的构造及物理原理
如图16-甲所示,杆秤由秤盘(放置待称量的物体)、秤砣、秤杆(标有刻度,可读取被称物体质量)、提纽组成。
(1)参照图16-乙,图16-甲中的提纽相当于杠杆的__________;结合“秤砣虽小压千斤”这句话,此时杆秤相当于__________杠杆。
活动二:自制简易杆秤
该兴趣小组自制的杆秤如图16-甲所示。其中:秤砣质量为200 g,A点为秤盘挂绳位置,B点为提纽挂绳位置,C点为“0”刻度线位置。
(2)由图16-甲可知,利用该杆秤最多可称量________g的物体,D点处的刻度数为________g。
(3)忽略秤杆自身重量对杆秤平衡的影响,用m1表示秤砣质量,m2表示秤盘质量,l1表示B、C之间的距离,l2表示A、B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秤砣在C点处平衡时,将满足______________(用上述物理量表示);由此可得,秤盘的质量为__________g。
(4)若想称量质量更大的物体,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C 2.C 3.D 4.C 5.C 6.A 7.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方向 作用点 作用点 9.形状 相互 弹性
10.增大压力 滚动 滑动 11.轮轴 力 C
12.3 右 4 13.400 省力 挑夫2
14.小明自己 静止 3∶2
三、作图题:本题4分。
15.(1)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2)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第(1)题2分;第(2)题2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1)水平 1.6 (2)处于 右 (3)水平面 玻璃板(每空2分)
17.(1)v= 缓 (2)不可行 (3)①路程s/cm ②0.20
(4)快(每空2分)
五、计算题:本题9分。
18.解:(1)物体所受的重力:
G物=m物g=20 kg×10 N/kg=200 N(2分)
(2)由v=可知,物体在5 s内上升的距离:
h=vt=0.2 m/s×5 s=1 m(2分)
由题图可知,承重绳的段数:n=2(1分)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2×1 m=2 m(2分)
(3)不计绳重和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2×120 N-200 N=40 N(2分)
六、综合能力题:本题14分。
19.(1)支点 省力 (2)1 000 400 (3)m1l1=m2l2 160
(4)将提纽向左移(或增大秤砣的质量)(每空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