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末测试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请完成1~4题。
1.年满12周岁的青少年才可以骑自行车,且需要佩戴头盔。小明佩戴头盔骑自行车外出游玩,如果他认为自行车是静止的,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路旁的建筑 B.自行车 C.头盔 D.迎面走来的行人
2.小明发现自行车坐垫设计得比较宽,这是为了 ( )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摩擦 D.减小摩擦
3.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足球踢出后,足球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足球能在空中持续飞行一段时间是因为足球 ( )
A.受到脚的踢力 B.受到惯性力 C.具有惯性 D.不受阻力
4.课间,做广播体操前,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
A.50 N 103 Pa B.50 N 105 Pa C.500 N 104 Pa D.500 N 106 Pa
5.(2024牡丹江)下列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6.如图1所示,用水平力F推行李箱,行李箱上的小包和行李箱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A.小包受到的重力和箱子对小包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小包受到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行李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行李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包对行李箱的压力和行李箱对小包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如图2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中,漂浮着冰块A,悬浮着物块B。当冰块A完全熔化后,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图2
A.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变小 B.烧杯内液面高度不发生变化
C.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 D.物块B受到的浮力变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带负电的微粒,这种微粒是__________;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__________构成的,这两种粒子统称为核子。浩瀚的宇宙广阔无垠,天文学上使用的“光年”是__________单位。
9.熬中药的时候,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__________现象。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______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中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0.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写道:“野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自然现象:如图3所示,当小船系在岸边时,由于河流中央水流速度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小船会受到一个指向河流中央的横向力,导致小船自动横在水面上,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11.如图4所示,小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__________(选填“AB”或“BC”)段;应将小车放在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__________相同。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小车到达水平面后将做______________运动。
图4
1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拇指和食指分别以图5-甲、乙所示的两种方式压在铅笔两端,其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式合理,另一种方式不合理的原因是没有控制__________相同。乙图中拇指和食指相比,__________受到的压强较大。
图5
13.图6-甲为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及其简易图。如图6-乙所示,将其放入酒中时,汲酒器和酒缸就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酒水由底部的圆孔b流进汲酒器内,用拇指压住a孔并向上提起,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酒水不会从b孔流出;松开拇指,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酒水便会缓缓流下。
图6
14.用图7-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500 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2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7-乙所示。使用图7-甲中A滑轮的好处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B滑轮重__________N。图7-乙中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情况的是图线__________(选填“a”或“b”)。
图7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图8所示,一盏灯笼被风吹得向左偏。请画出灯笼所受重力和绳子拉力的示意图。(O点表示灯笼的重心)
图8
(2)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李同学用锄头除草,如图9-甲所示;向上挥动锄头时,锄头可简化为图 9-乙所示的模型(O点为支点),请在图9-乙中画出锄头重力G的力臂l2及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
图9
(3)图10是压入水底的乒乓球松手后上浮至水面的示意图。请画出乒乓球在位置2时受到的浮力F浮和重力G的示意图。
图10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小明用一重力不计的弹簧测力计拉着一木块向右运动(如图11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N。
图11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未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低右高,应将左侧的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如图12所示,先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若始终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2
(3)图13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__m/s;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如果在小车离开A点后才开始计时,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这样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___。
图13
17.小晨利用图14所示的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图14
(1)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来反映探头处液体压强的大小。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的关系;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
(3)小晨还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动,向丙实验的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不断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晨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实验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__________(选填“更大”或“更小”)的液体。
1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依次完成图15所示的实验。
图15
(1)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2)分析甲、丙、丁三次实验可得: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分析甲、乙、丙三次实验可得: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则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若在实验前,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以下,并未调零就进行实验,则测出的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如图16所示,某运动员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在30 s内滑行了240 m,运动员和冰刀的总重力为540 N,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7.5 cm2,g取10 N/kg。求:
图16
(1)运动员滑行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和冰刀的总质量;
(3)运动员单脚站立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
20.图17-甲是打捞时用钢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4 m/s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情景。图17-乙是A离开水底上升的过程中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图17
(1)长方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的体积;
(3)长方体A在水底被打捞前,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拔河比赛时大家都尽量穿新运动鞋,小明猜想这是由于鞋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鞋底花纹的深度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同品牌同规格的新、旧两只运动鞋进行探究(新鞋鞋底花纹没有磨损,旧鞋鞋底花纹磨损较大)。实验步骤如下:
(1)小明测出新鞋的重力如表1所示,按如图18所示方式用细线拉动长木板以0.2 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填入表1中。此时新鞋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若增大拉力,新鞋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8
表1
序号 种类 重力/N 拉力/N
1 新鞋 5.7 2.3
2 旧鞋 5.4 1.7
(2)将新鞋子换成旧鞋子重新做实验,测出鞋子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并填在表1中。由此得出结论:鞋底花纹越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小红认为他的做法不妥,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小明采取了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改进操作,他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比表2的序号 3、4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鞋底花纹的深度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②对比序号__________的两组实验数据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表2
序号 种类 重力/N 拉力/N
3 新鞋 11.1 4.5
4 旧鞋 11.1 3.5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气压升降椅
图19-甲是一款气压升降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调节杆的AB部分长度为5 cm、BC部分长度为12 cm、CD部分长度为6 cm,BC垂直于AB,C为支点,活塞连杆固定在底座上,座垫与气缸连接,可一起升降。调节高度时,向上拉调节杆,开关栓向下移动,气缸上、下两腔氮气经通道连通,此时气缸可升降;松开调节杆后,开关栓向上移动,即可固定座垫高度。
某次调节座椅高度时,小明先离开座椅,向上拉调节杆使其升高;接着,重500 N的小明坐上座椅,拉动调节杆使其下降至合适高度,再松开调节杆,开关栓闭合,此时气缸内两腔氮气压强相等。
图19
(1)坐在椅子上用脚蹬地后,椅子就向相反方向滑行,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2)当小明坐在气压升降椅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坐垫凹陷是因为坐垫表面弹力的作用效果
B.向上拉调节杆,氮气从气缸上腔经通道进入下腔
C.人后靠要比端坐舒服是因为人受到的压强变大
(3)无人坐在椅子上时,气缸内氮气对开关栓向上的压力为156 N,则在A点拉动调节杆至少需要__________N的力。
(4)图19-乙中气缸上腔中氮气对活塞的压力的作用面积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腔中氮气对活塞的压力的作用面积;若气缸与坐垫、靠背等共重50 N,小明坐上坐垫,拉动调节杆,调节至合适位置时,松开调节杆,开关栓闭合,气缸内的氮气压强为2.75×105 Pa,那么活塞连杆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cm2。
(5)结合图19-乙,解释文中“先离开座椅向上拉调节杆使其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24福建)“漏刻”是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的工具。项目式学习小组制作了一个漏刻模型,装置如图20-甲,播水壶不断滴水,受水壶内由标尺与浮块组成的浮箭上升后,通过指针指向浮箭上标尺的刻度即可读取时间。
图20
(1)测滴水量:播水壶装满水后,计划用烧杯接取滴水。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滴水的质量应选择以下方案中的__________(选填序号)。测得1 min内滴水的质量为80 g,则1刻钟(15 min)内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①先测空烧杯的质量,接水后再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②先测滴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倒去水后再测烧杯的质量
(2)分析测算:圆筒形受水壶内部的底面积为600 cm2,浮箭总重6 N,长方体浮块的底面积为300 cm2、高为3 cm。受水壶内无水时,指针对应标尺的位置标记为“←开始滴水”。滴水后,当浮箭刚浮起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此时受水壶内水面的高度为__________cm。
(3)标尺定标:图20-乙的标尺上每一格长度为1 cm,请你在标尺上对应位置标出“←3刻钟”。
(4)成品测试:经检测,漏刻每1刻钟的实际时间均超出15 min,观察后发现,随着播水壶内水量减少,滴水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为使滴水间隔时间相同,小组讨论后,将播水壶装置改进成图20-丙所示的装置,改进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C 2.B 3.C 4.C 5.A 6.D 7.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电子 中子 长度 9.扩散 剧烈 引力
10.大 小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BC 速度 匀速直线
12.甲 压力 拇指 13.连通器 大气压 重力
14.改变力的方向 100 a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2)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3)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第(1)题2分;第(2)题3分;第(3)题2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4 0~5 (2)右 变大 (3)0.2 小于 大(每空1分)
17.(1)高度差 (2)深度 相等 (3)错误 没有控制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4)更小(每空1分)
18.(1)4 (2)无关 (3)甲、丁、戊 (4)大
(5)1.25×103 1.1×103 准确(每空1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解:(1)运动员滑行的平均速度:v===8 m/s(2分)
(2)运动员和冰刀的总质量:m===54 kg(2分)
(3)运动员单脚站立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
p====7.2×105 Pa(2分)
20.解:(1)由题图乙可知,长方体A的重力G=6×104 N,浸没时钢缆绳的拉力
F拉=2×104 N,则长方体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拉=6×104 N-2×104 N=4×104 N(2分)
(2)由F浮=ρ液gV排可得,长方体A的体积:
V=V排===4 m3(2分)
(3)由题图乙可知,当t=10 s时,长方体A的上表面刚好到达水面处,则打捞前长方体A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
h=vt=0.4 m/s×10 s=4 m(1分)
长方体A在水底被打捞前,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4 m=4×104 Pa(2分)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1)向左 不变
(2)没有控制压力(或鞋子的重力)大小相同
(3)将一只鞋插入另一只鞋中 ①有 ②1、3(或2、4)(每空1分)
22.(1)相互 (2)B (3)72 (4)大于 20
(5)开关栓打开后,活塞上下两侧气压相同,活塞上表面受力面积大于下表面,活塞受到气体的压力差向下,由于活塞固定,同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气体推动气缸向上运动,座椅上升(每空1分)
23.(1)① 1 200 (2)6 2
(3)如答图4所示
答图4
(4)根据p=ρgh可知,水的深度保持不变,出水口的液体压强不变(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