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卷(2)(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测试卷(2)(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08 20: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期中测试卷(2)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1,一位手扶行李箱的旅客正在乘坐机场中的自动人行道。若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图1
A.前方的白色柱子 B.黑色箱包
C.旁边的垃圾桶 D.天花板
【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小华生活中的相应情景,完成第2~5题。
2.小华在家做家务时发现,手握在拖把的相同位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拖地时效果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拖把运动的速度有关
3.(2024徐州)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可以除去附着在被子上的灰尘,这是 (  )
A.利用惯性 B.防止惯性的危害
C.利用摩擦 D.减小摩擦的影响
4.小华在辅导妹妹写作业,妹妹用橡皮擦字迹时擦不干净,小华告诉妹妹要用力压橡皮使劲擦。下列改变摩擦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
A.给轮胎装上防滑链 B.给滑板装上轮子
C.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D.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5.如图2所示,小华练习排球垫球时,排球离开胳膊后竖直上升。已知排球所受的重力为2.8 N,排球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为0.5 N,则排球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  )
图2
A.2.3 N,竖直向上 B.3.3 N,竖直向上
C.2.3 N,竖直向下 D.3.3 N,竖直向下
6.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一起在风景如画的松山湖畔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骑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3
A.0~10 s内,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0~20 s内,小明一直比小芳运动得快
C.第10 s末,小明的速度和小芳的相等 D.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
7.水平公路上有一辆公交车,车头在拉环的左方。图4-甲是车内拉环的正面示意图,图4-乙、丙、丁是在不同时刻观察到的同一拉环的侧面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图4
A.乙图中,车此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丙图中,车此时可能在刹车礼让行人
C.丁图中,拉环此时所受的重力与吊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乙图中的拉环没有惯性,丙、丁两图中的拉环有惯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如图5所示,汤匙能在指尖上静止,是因为指尖支撑汤匙的支点恰好是汤匙__________的位置,汤匙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若汤匙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______________(选填“静止在原处”或“匀速直线下落”)。
图5
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如图6所示,鸭子的脚掌向后划水,身体向前运动。推动鸭子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这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鸭子的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图6
10.(2024镇江改编)如图7,两棋子静止叠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下方棋子的瞬间,上方棋子由于具有__________,其位置几乎不变。当下方棋子飞出后,上方棋子受__________力的作用而下落。
图7
11.如图8,返回舱打开降落伞匀速下降时,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返回舱是__________的;此时降落伞和返回舱所受的空气阻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降落伞与返回舱所受的总重力。当返回舱即将着陆时,返回舱底部的发动机需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喷气,从而进一步减速。
图8
12.如图9所示,小明用手下压笔尾,将笔尖上的课本撬起。图中的__________点可看作支点,小明下压的这支笔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若想用更小的力将课本撬起,则应使支点向__________点移动。
图9
13.平直路面上,快递员沿水平方向用30 N的力推一辆装有快递、质量为60 kg的小推车,结果没有推动,此时小推车所受的推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当推力变成50 N时,小推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推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送完快递返回时,小推车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利用输电线牵引装置可确保输电线始终绷直。图10是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中____________(选填“A”或“B”)为动滑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了20个重力均为200 N的坠砣,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20 cm,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摩擦,输电线P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__N,输电线P端向左移动了__________cm。
图10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图11所示,一个木块正沿着粗糙的斜面下滑,请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图11
        
(2)如图12所示,亮亮用滑轮组将水桶匀速提升。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图12
(3)如图13-甲所示,小乐用一只手端起水盆时,水盆相当于一个杠杆,图13-乙是其简化示意图,O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F2为阻力。请在图13-乙中画出阻力臂l及最小动力F1。
图13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把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4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N,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N。
图14
(2)如图1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当物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应该选择较__________(选填“轻”或“重”)的小车进行实验。
图15
(3)如图16所示,某学习小组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等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图16
①分析图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快。
②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华用图17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图17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此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F的大小。
(2)下表是小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数据(实验操作无误),分析表中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实验次数 木块放置情况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1 平放 1.2
2 侧放 1.2
3 竖放 1.2
(3)小华发现很难保持木块在(1)中的运动,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水平传送带的速度可以调节,定滑轮与绳的摩擦忽略不计)。
①开启电动转轴,使传送带沿__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数;加大电动转轴的转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小华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后发现,左、右两个电动转轴之间的距离是可调的。为了防止电动转轴和传送带之间打滑,应把左、右两个电动转轴之间的距离调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18.如图18,小明对杠杆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所用的钩码均相同,不计支点处摩擦)。
图18
(1)实验前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在B点挂__________个钩码,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后,将两侧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靠近一格,杠杆会__________(选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3)若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向上拉,也能使图甲中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此时杠杆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省力杠杆。
(4)小明提出新的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继续探究,他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并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设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其力臂为l1;钩码的拉力为阻力F2,其力臂为l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会发现:F1l1__________F2l2(选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小张一家驾驶汽车外出游玩。已知汽车的总质量为2×103 kg,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8 km,用时0.6 h,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汽车总重力的0.05倍。求:(g取10 N/kg)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的总重力;
(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
20.图19是一款轻质悬挂式晾衣架,OA为晾衣杆,AB为悬线,在悬线拉力F的作用下,晾衣杆保持水平平衡。已知OA=1 m,OC=0.4 m,拉力F的力臂l为0.5 m,在C点悬挂的衣物重20 N,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g取10 N/kg)
图19
(1)求衣物的质量;
(2)求拉力F的大小;
(3)该衣物最远能移至D点,求OD的长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2024广州改编)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拉力(F)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20-甲所示的F-x关系图像(图线记为a)。
图20
(1)分析图20-甲的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常量(设为k),则这根弹簧的k的大小为__________N/cm。
(2)把这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弹簧的k是否会发生变化?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甲同学:因为是同一根弹簧,所以k不变;
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小;
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大。
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弹簧进行如下探究:
①把弹簧悬挂在竖直的刻度尺旁,静止时如图20-乙,则此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___cm;
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某次弹簧静止时如图20-丙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 N,则弹簧下端受到钩码的拉力F=__________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__________cm;
③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弹簧受到的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
弹簧的伸长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 20-甲中描点,并画出F-x图像(对应图线记为b);
⑤比较图线a、b,可以判断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紧急停车
汽车追尾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刹停。如图21所示,司机从发现情况到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的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之和叫停车距离。下表是同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甲汽车,在同一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v行驶时(反应时间相同),测得的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和停车距离s3。
图21
v/(km·h-1) s1/m s2/m s3/m
45 9 14 23
75 15 38 53
90 18 56 74
105 21 76 97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________s。
(2)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时的反应时间比不饮酒时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________,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3)一起发生在限速为60 km/h的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40 m,则肇事司机在驾驶时__________(选填“超速”或“未超速”)。(该车的制动性能与甲汽车一致)
(4)为了行车安全,司机在雨天开车时需要“减速慢行”,原因是下雨后,路面的____________降低,行驶车辆受到的摩擦力变小,导致____________(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
(5)图22是甲、乙两汽车在同一路面上紧急刹车过程中制动距离s2与车速v的关系图像,则________(选填“甲”或“乙”)汽车的制动性能较好。
图22
23.图23是变速自行车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曲柄与前齿轮A、后轮与后齿轮B是两对同轴转动的轮轴结构,前齿轮A、后齿轮B通过链条配合工作,它们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齿数相同,链条对它们的作用力大小相等。骑行时人在脚踏处施力,通过曲柄带动前齿轮A顺时针转动,再通过链条带动后齿轮B与后轮一起转动。下表是小明的变速自行车的部分参数,齿轮的周长等于其齿数与链条节距的乘积。
图23
结构 参数
前齿轮(3速) 齿数:22、32、45
曲柄长度 l=18 cm
后齿轮(7速) 齿数:12、15、17、19、21、24、28
轮胎直径 D=60 cm
链条节距 d=1.5 cm
(1)如图23所示,曲柄和前齿轮A组成的轮轴相当于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骑行时,前齿轮A和后齿轮B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轴转动的。
(2)小明将变速自行车的齿比()调为,当他通过蹬脚踏使前齿轮A转动1圈时,后轮转动__________圈。
(3)骑变速自行车爬坡时,齿比越小越省力,为了最省力,他应该将变速自行车的齿比调为__________。
(4)小明将变速自行车的齿比调至最大,当他以9 m/s的速度在某段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行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20 N,则他每分钟要使脚踏转动__________圈,作用在脚踏上的力至少为_________N。(π取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B 2.A 3.A 4.C 5.D 6.C 7.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重心 地球 静止在原处 9.水 运动状态 相互
10.平衡 惯性 重 11.静止 等于 下
12. B 费力 C 13.等于 50 变小 14.B 8×103 10
三、作图题:本题7分。
15.(1)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2)如答图2所示
答图2
(3)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第(1)题3分;第(2)题1分;第(3)题3分]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1)0.2 1.8 (2)静止 轻
(3)①毛巾 大 ②匀速直线运动(每空1分)
17.(1)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 (2)无关
(3)①逆 不变 ②远(每空1分)
18.(1)左 便于测量力臂 (2)2 右侧下降 (3)不一定
(4)> 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每空1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7分,共13分。
19.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v===80 km/h(2分)
(2)汽车的总重力:
G=mg=2×103 kg×10 N/kg=2×104 N(2分)
(3)汽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所以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f=0.05G=0.05×2×104 N=1×103 N(2分)
20.解:(1)由G=mg可得,衣物的质量:
m===2 kg(2分)
(2)悬挂衣物的挂钩对杠杆的作用力:FC=G=20 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l=FC×OC,即F×0.5 m=20 N×0.4 m
解得:F=16 N(2分)
(3)由题意可知,悬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大=30 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大×l=FC×OD,即30 N×0.5 m=20 N×OD
解得:OD=0.75 m(3分)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1)0.5 (2)①3.50 ②2.5 2.50
④如答图4所示 ⑤丙(每空1分)
答图4
22.(1)0.72 (2)长 (3)超速 (4)粗糙程度 制动距离
(5)乙(每空1分)
23.(1)省力 不是 (2)3 (3) (4)80 125(每空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