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09 06: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收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 (共5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 1837 年、1838 年和 1839 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在这些“非常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 )
A.缉拿烟贩 B.没收鸦片 C.虎门销烟 D.对英作战
2.条约规定:“凡佛兰西(法兰西)人按照第二款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根据这项规定,法国获得了( )
A.协定关税权 B.租地建房的权利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倍感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1856 年,曼彻斯特商会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材料主要体现了( )
A.鸦片战争对中英双方的全面影响 B.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中英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策 D.清政府晚期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
4.火烧圆明园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相比肩。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这说明火烧圆明园( )
A.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B.改变了中法外交关系的方向
C.促使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说明美国人对中国的侵略
5.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肆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和巨额的赔款 D.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6.制作时间轴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以下时间轴可用于学习( )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镇南关大捷 D.义和团运动
7.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 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 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 )
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B.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
C.被外国人率领的洋枪队镇压 D.在西征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
8.下表是福州船政学堂课程设置(节选),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注重( )
学堂课程 前学堂 后学堂
公共基础课 法语、四书五经等 英语、四书五经等
专业课 船体建造、机器制造、测绘等 驾驶专业:航海计算术等轮机专业:水速计仪表操纵等
A.总结西方生产经验B.借鉴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接受西方民主思想
9.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安庆内军械所
10.下面是1882年9月上海《申报》报道的社会现象,这说明了( )
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鹙,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国时期社会各界积极筹资发展实业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
11.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
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
1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冯子材打败法国侵略者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痛击阿古柏 B.镇南关大捷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阻击战
13.他是临沂费县人,在平壤战役中,他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成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清军最高级别的将领。其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永远铭记于中华民族的史册。这里的“他”是( )
A.关天培 B.丁汝昌 C.叶志超 D.左宝贵
14.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 年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 年那场大败( )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唤醒了中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C.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D.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一系列瓜分狂潮
15.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宣传的主旋律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恢复中华
16.右图中殉难的历史人物所参与的运动( )
A.严厉禁止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颁布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令
C.自始至终一共经历了一百天 D.在顽固派发动政变之后失败
17.“神拳助,义和团……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揭帖主张( )
A.有田同耕 B.扶清灭洋 C.反清灭洋 D.民主共和
18.《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名称及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定 B.清朝政府的自身需要
C.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 D.“六部”已无足轻重
19.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写道:“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此语旨在说明孙中山( )
A.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C.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D.是广州起义的指挥者
20.右图所示事件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强权,英勇奋战。该事件的领导人是( )
A.孙中山和黄兴 B.康有为和梁启超
C.李烈钧和蔡锷 D.孙中山和陈天华
21.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须的公民格。这一主张( )
A.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推动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C.加速了我国封建王朝灭亡 D.深受新文化运动巨大影响
22.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是指( )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是一场爱国运动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具有追求救国真理的进步性
23.下图(来源:2024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2页)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
C.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 D.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新的思想”是(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与科学 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5.“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指
(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董必武 D.鲁迅
第Ⅱ卷(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
26.(17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中国政府网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人民网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它是哪一个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举出两次这一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7分)
(2)材料二认为孙中山一生追求实现的理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这一“斗争”在思想方面产生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领导的这一斗争的历史功绩。 (2分)
(4)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分)
27.(1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第一个罢工高潮的最高峰,也是它的“最后一个怒涛”。这次罢工是为争取工人集会,结社的自由权利而爆发的,它鲜明地提出了“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政治口号,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阶段”。 ——人民网
(1)材料一图片所示地址是20 世纪初举行的哪次会议 这次会议确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的“最高峰”指的是哪次罢工 这次罢工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 (6分)
(3)当时,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组织是什么 上述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得出了怎样深刻的认识 (4分)
28.(17 分)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839 年 虎门销烟
1840—1842 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 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56—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 世纪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 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5 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根据大事年表,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戊戌变法的时间 此次变法的领导人是 (4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哪一事件 该“转折点”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3分)
(3)选择大事年表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10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50分)
1-5 CBBAB 6-10 ADCCB 11-15 ABDBC 16-20 DBACA 21-25 DCDDA
第Ⅱ卷 (共50分)
26. (1) 三民主义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分) 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2分) 武装起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2分)
(2) 理想: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2分) 斗争:辛亥革命。(2分) 意义: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2分)
(3) 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
(4)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分)
27. (1) 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分)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2分) 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
(2) 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分) 目的:争取工人集会、结社的自由权利。(2分) 新阶段: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2分)
(3) 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2分) 认识:单靠工人阶级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联合其他阶级。(2分)
28. (1) 时间:19世纪末。(2分)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2分)
(2) 转折点:五四运动。(1分)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3) 观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
阐述: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例如,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等民用企业的创办,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