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
综合思维: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跟随蓝猫同学去青藏高原探一探它的精彩纷呈吧!!(组成考察团,分五站)
去青藏高原考察喽!
请您欣赏——青藏风光
了解青藏——气候类型
走近青藏——位置地形
探究青藏——牧区和农业区
感知青藏——衣食住行
蓝猫同学在旅游出发前准备了下列物品,请你说明理由。
行前准备
旅游指南
请您欣赏——青藏风光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
73°E
104°E
27°N
36°N
青藏地区的位置
8844.43
脉
念
青
唐
古
拉
山
地形、地势特征
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划出来。
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
了解青藏──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
地表的特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青藏地区为什么成
为我国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
河流
请找出发源于青藏
地区的河流并用彩
笔描出来。
了解青藏──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终年寒冷,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拓展阅读
独特的气候——寒
高原山地气候
冬寒夏凉,年温差小,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地形、地势
分析拉萨与成都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拉萨日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青藏地区:
-3 C
16 C
5 C
24 C
藏袍能适应青藏地区什么样的气候特点?
小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了解青藏──世界屋脊
昼夜温差大
阅读材料
藏 袍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C,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高原早晚很冷,藏族人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紧裹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读教材87页的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尝试说出为什么带这些物品?
读教材86-87页活动内容,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
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
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
时间:暑期
交通工具与线路: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
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
提供氧气,因为这里空气稀薄,缺氧。
搜集资料,请你分析为什么要带着些物品?
读教材87页的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青海湖
错那湖
念青唐古拉山
可可西里
三江源保护区
羊八井
青海湖
可可西里
读教材的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可可西里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原始的自然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读教材87页的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高山环抱,水色青绿,碧波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湖畔绿茵如毡,野花竞开,充满了诗情画意。
牦牛毛长皮厚,可以防御寒冷的侵袭;体型较矮,腿较短,适合在高原奔跑。
“高原之舟”牦牛
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活动2 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青藏——牧区和农业区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高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寒
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
高寒牧区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三大牲畜
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
高寒牧区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草甸广泛分布,生活着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藏山羊
牦牛
藏绵羊
河曲马
河谷农业区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青 藏 高 原
“世界屋脊”
海拔4000米以上
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生长
河谷农业区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青稞
小麦
豌豆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
有利条件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气温较高
不利条件?
高寒、缺氧、低气压
我来总结
住
碉房
行
牦牛
衣
藏袍
酥油茶
糌粑
食
体验藏民的纯朴民风民俗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读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原”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
综合思维: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世界屋脊
1.位置:位于我国 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范围:主要包括青海省、 自治区以及四川省西部。
3.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
4.地形特征: ,近看是川;地表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合作探究】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及农牧业
1.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之后,通过在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来了解青藏地区水系分布,并探究青藏地区为何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据图分析拉萨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探究拉萨和成都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4.小组合作探究: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
A组: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你要准备哪些物品?尝试说出为什么带这些物品?
B组:读教材P87“青藏铁路沿线景点的分布”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
C组: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
学习活动2:
【自主学习】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 、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
2.河谷农业:
(1)发展农业不利条件: 不足。
(2)河谷农业区: 谷地、 谷地。主要作物是 和小麦。河谷的有利条件: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3.人们生活习惯
(1)服装: ,适应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气候特点。
(2)饮食:主食是糌粑、牛羊肉;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 酒。
(3)民居:牧民:帐篷(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农区和城镇: (以石块为原料,墙体厚实)。
【合作探究】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又是这样的?
2.通过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有哪些?
3.感知青藏—衣食住行: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并展示在青藏地区人们的生活现象及原因。
【板书归纳】
【教后反思】
【知识自我建构】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世界屋脊
1.西南 2.西藏 3.高寒 4.远看是山
【合作探究】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及农牧业
1.描图略。
2.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终年寒冷,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和拉萨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是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差别较大,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
4.A组展示:带氧气袋,提供氧气,因为这里空气稀薄,缺氧;带保暖衣服,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带防晒霜、墨镜和遮阳帽,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
B组展示: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搜集的材料,我组选取可可西里、青海湖两处景点,为大家展示:
可可西里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原始的自然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高山环抱,水色青绿,碧波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湖畔绿茵如毡,野花竞开,充满了诗情画意。
C组展示:牦牛毛长皮厚,可以防御寒冷;体型较矮,腿较短,适合在高原奔跑。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牦牛 2.(1)热量 (2)雅鲁藏布江 湟水 青稞 3.(1)藏袍(2)酥油茶 (3)平顶碉房
【合作探究】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草甸广泛分布,生活着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有利条件: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不利条件: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适合当地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的气候特点。
青藏地区的日常主食是糌粑、牛肉、酥油茶。
青藏地区的住房 :城镇地区主要是碉房: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牧民的房子是牛毛毡帐篷:抵御寒冷,避免烈日照射,适应游牧生活。
青藏地区的行: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区域,西藏解放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一座现代桥梁。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翻雪山,越深谷,要走好几个月,冬季大雪封山,对外交通就完全中断。已建成青藏铁路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描述青藏高原的位置、范围及“高”“寒”为特色自然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活动,说出青藏高原牧区的类型、主要畜种。
2.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资料,知道自然特征对农业区分布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以考察的形式学习,首先将学生带入考察情境。同学们请跟随蓝猫同学去青藏高原探一探它的精彩!考察分五站:请您欣赏、走近青藏、了解青藏、探究青藏、感知青藏。首先让同学们根据之前的知识储备,为本次考察进行考察前准备。将同学们迅速带入学习情境。
学习活动一 世界屋脊
【自主学习】
1.位置:位于我国 西南 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范围:主要包括青海省、 西藏 自治区以及四川省西部。
3.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高寒 。
4.地形特征: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地表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合作探究】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特征及农牧业
1.读课件P6图(青藏地区的地形),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参考答案:描图略。
2.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之后,通过在地形图上描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来了解青藏地区水系分布,并探究青藏地区为何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参考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终年寒冷,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据课件P10图分析拉萨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探究拉萨和成都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成都和拉萨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是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差别较大,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
4.小组合作探究: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
A组: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你要准备哪些物品 尝试说出为什么带这些物品
B组:读教材P87“图9.8青藏铁路沿线景点的分布”图文资料,你最想看哪些景观 请你展示感兴趣的景观。
C组:在旅途中,在铁路沿线经常能看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参考答案:A组展示:带氧气袋,提供氧气,因为这里空气稀薄,缺氧;带保暖衣服,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带防晒霜、墨镜和遮阳帽,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
B组展示: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搜集的材料,我组选取可可西里、青海湖两处景点,为大家展示。可可西里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原始的自然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高山环抱,水色青绿,碧波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湖畔绿茵如毡,野花竞开,充满了诗情画意。
C组展示:牦牛毛长皮厚,可以防御寒冷;体型较矮,腿较短,适合在高原奔跑。
学习活动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自主学习】
1.高寒牧区: 牦牛 、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
2.河谷农业
(1)发展农业不利条件: 热量 不足。
(2)河谷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 谷地、 湟水 谷地。主要作物是 青稞 和小麦。河谷的有利条件: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3.人们生活习惯
(1)服装: 藏袍 ,适应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气候特点。
(2)饮食:主食是糌粑、牛羊肉;人们都爱喝酥油茶。
(3)民居:牧民一般住帐篷(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农区和城镇多见 平顶碉房 (以石块为原料,墙体厚实)。
【合作探究】 青藏地区生产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草甸广泛分布,生活着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通过课件P24图(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海拔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适宜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生长。
不利条件:地势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结合课件P25图体验藏民的纯朴民风民俗,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人们的生活现象及原因。
参考答案: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适合当地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的气候特点。
青藏地区的日常主食是糌粑、牛肉、酥油茶。
青藏地区的住房:农区和城镇地区主要是平顶碉房: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牧民的房子是牛毛毡帐篷:抵御寒冷,避免烈日照射,适应游牧生活。
青藏地区的行: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区域,西藏解放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一座现代桥梁。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翻雪山,越深谷,要走好几个月,冬季大雪封山,对外交通就完全中断。已建成青藏铁路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任务·预习案
任务一 说明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山脉以西, 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横断
昆仑
2.自然环境
(1)地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之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地形的显著特征。
(2)地形:以 和山地为主。最主要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这里还有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 盆地。
(3)气候: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特征是 ,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 ,太阳辐射强烈。
(4)河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世界屋脊
一
高原
柴达木
高寒
大
充足
雅鲁藏布江
图示青藏地区“高”“寒”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任务二 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
1.高寒牧区:优良畜种有 、藏绵羊和藏山羊。
2.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 谷地和 谷地,主要农作物有 和小麦等。
3.居民生活特点:日常主食主要是 ,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牧民一般居住在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 。
牦牛
雅鲁藏布江
湟水
青稞
糌粑
碉房
主题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主探究]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主题·探究案
1.下面是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为什么成都和拉萨纬度位置相近,气温差别却很大
拉萨 成都
参考答案:成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四川盆地中,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而拉萨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2.总结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太阳
寒冷
高
[合作探究]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暑假期间,兰州的小明一家乘坐兰青—青藏铁路去青藏高原旅游,出发前他们一家准备了太阳镜、防晒霜、氧气袋、毛衣、羽绒服。你认为小明一家准备的这些物品有必要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有必要。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需要准备太阳镜、防晒霜和氧气袋;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气温日较差大,需要准备毛衣和羽绒服。
2.小明发现青藏铁路的车厢采用全封闭形式,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沿线地区海拔高,氧气不足,全封闭可以供暖、供氧;避免阳光中强紫外线的辐射;保护环境;等等。
[更进一步]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1.青藏高原的牧场属于哪种类型 主要畜种有哪些
参考答案:属于高寒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等。
2.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分布在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等。因为这里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风小,夏季有降水;土壤较肥沃;紧靠河流,方便引水灌溉;等等。
3.结合下面材料,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拉萨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城市 年日照时数∕小时
北京 2 485
武汉 1 741
呼和 浩特 2 629
拉萨 3 147
参考答案: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分布特点
①海拔高,决定了青藏地区的寒冷;②高寒的自然特征,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适合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分布着种植业。
评价一 结合地图说明青藏地区的位置及自然特征
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2.下列对甲地形区的地貌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
C.冰川广布 D.崎岖不平
进阶·训练案
D
C
3.发源于该地形区的①河流是( )
A.长江 B.雅鲁藏布江
C.珠江 D.额尔齐斯河
A
评价二 运用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与分布
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图1)和拉萨年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回答4~5题:
图1
图2
4.该地区发展河谷农业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日照时间长
C.昼夜温差大
D.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
5.该地区青稞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热量丰富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A
A
某中学的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架图,用来解释某地形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与影响。据此回答6~7题:
6.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D
7.图中各数码与其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②——日照少,太阳辐射弱
C.③——冬暖夏热,日温差小
D.④——湖泊星罗,大河源头
D
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
(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读“川藏铁路沿线示意图”,回答8~11题:
8.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其最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C
9.川藏铁路林芝到拉萨段沿途( )
A.山顶积雪,光照充足
B.雨林密布,湖泊众多
C.黑土广布,盛产青稞
D.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10.修建川藏铁路可能经常遇见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台风
C.火山喷发 D.沙尘暴
A
A
11.修建川藏铁路,对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有( )
①促进旅游业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少自然灾害 ④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1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区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1为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图2为西藏自治区及周边人口分布图,图3为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4为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市平均海拔比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以 业为主,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种植喜温凉的 、 等作物。
畜牧
河谷
青稞
豌豆(或小麦)
“藏西秘境,天上阿里”。阿里地区位于西藏最西端,土地贫瘠,大部分是砂石地、盐碱地、戈壁滩,自然条件恶劣,很不适合人类生
存,但位于噶尔县的狮泉河镇,却成为阿里地区的“生命中心”。近年来,这里的人们利用滴灌、无土栽培、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技术,在荒芜的土地上种出了蔬菜瓜果,解决了当地人“吃菜难”的问题。
(2)分析阿里地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阿里地区位于高寒之地,高寒山地、荒漠广布,多大风,气候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狮泉河镇成为阿里地区“生命中心”的主要自然条件,并说明该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狮泉河镇面积广阔,有狮泉河作为灌溉水源,交通比较便利,是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阿里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不丰富,气温低,所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