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山东潍坊市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语句描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本诗的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合作探究
1949年,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几年鲁迅先生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睹物思人,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发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背景资料
不朽
不朽
xiǔ
字词识记
【伟大】 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造句:为人民服务的人都是伟大的。
【不朽】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 心里愿意。
【下场】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造句:这个人作恶多端,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抬举】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造句:我这么年轻,您就让我担此重任,真是太抬举我了。
词语释义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读出节奏。
初读课文
提示: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我们要关注标点的停顿,关注诗行及诗节间的停顿,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朗读诗歌。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我找到的资料
学过的课文及相关资料
其他资料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可以借助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
《少年闰土》及补充的《故乡》(节选)
《好的故事》及“阅读链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及社会背景、巴金《悼念鲁迅先生》
关于《野草》
鲁迅的名言
……
朗读诗歌,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发现。
每一节都写到两种人,每一节都是两种人的对比。
诗中小节之间的内容都是相对应的:第2节和第5节,第3节和第6节,第4节和第7节。
互动课堂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总共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节):
全诗总纲。作者开门见山,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了评价。
第二部分(2—4节):
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第三部分(5—7节):
写人民对待两种人的不同态度,抒发了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一种是压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像鲁迅那样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
说一说:“有的人”指哪两种人?
活着已经死了
死了却还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读第1节,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像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反动派
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对比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肉体和生命还存在
——精神已经消亡
——肉体和生命消亡
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精神永存
阅读第2-7节,对比第二和五节、第三和六节、第四和七节,感受两种人的区别。
对比品读第2节和第5节。
反动派的骄横
憎恨
◎爱戴、怀念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揭露了反动派自我吹嘘得得丑态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对人民的态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鲜
明
对
比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个“骑”字写出了“有的人”怎样的表现?
“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态。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里的垮掉有什么深刻含义?
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指的是鲁迅。借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你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句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
鲁迅先生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比学习诗歌第3和第6小节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xiǔ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烂”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对比第4小节和第7小节
维护自己的利益
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人生目的:
结果: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
一、人应该怎样活着?
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
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
想一想:无私奉献的人有哪些?
为人民服
务的雷锋
亲民爱民
的焦裕禄
义务摆渡的万其珍
还有我们的鲁迅先生……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主题归纳
毛泽东评价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是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和同学讨论:我们应该做怎样的
人?该怎么做?然后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
看法。
2.搜集一些无私奉献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
个和同学讲一讲。
课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