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8短文二篇-《陋室铭》一轮复习当堂检测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18短文二篇-《陋室铭》一轮复习当堂检测卷(附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09 09: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18短文二篇-《陋室铭》一轮复习当堂检测卷(附答案)
一、默写。
1、(2024·无锡)小锡在惠山古镇游玩时,走进一座小院,感觉环境清幽,绿意盎然,不由得吟诵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 ,
”。
2、(2023·云南)《陋室铭》中,表明作者因远离了世俗的娱乐和烦琐的公务,而感到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
。”
3、(2023·雅安)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以“ ,
”概括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因为有品德高尚的主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居室类比,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出居室主人交往人物博学儒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鉴赏。
1、词语解释。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馨:
(3)苔痕上阶绿。 上:
(4)无案牍之劳形。 形: 劳:
(5)可以调素琴。 素:
(6)谈笑有鸿儒。 鸿:
(7)草色入帘青。 色:
2、句子翻译。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3、阅读理解。
(1)(2019河南备考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生活状态 请简要分析。(4分)
(2)举例分析类比手法在《陋室铭》中的运用及作用。
(3)有人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看作是刘禹锡的人生宣言。他在文中是如何来抒发心志的?
(4)(开放题)文中作者描述自己的陋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有同学认为从此句可以看出陋室虽然环境清幽,却难掩“陋室”之“陋”。请结合文意说说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3分)
附参考答案
一、默写。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阅读鉴赏。
3、(1)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1分)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1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①开头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②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表明自己有和诸葛亮、扬雄一样的德操和才能。
(3)运用托物言志的手,,借陋室“不陋”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和高雅情趣。
(4)示例一:赞同。湿滑的苔藓长上台阶,帘外便是青青草色,说明刘禹锡居住的小屋阴暗潮湿,环境条件极差,难掩“陋室”之“陋”。
示例二:不赞同。苔藓自由地长上台阶,抬眼望去帘外就是满目青色,此句描述清新自然,说明刘禹锡很喜欢这里清幽的环境,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不以“陋室”为“陋”。(表明观点,理由充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