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和分布》
知识点0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土地面积78.8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教材P24活动】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包括省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方位:东北
邻国:俄罗斯、朝鲜
临海:渤海、黄海
邻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
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东北地区大致处于38°N—53°N,约跨15°;主要位于北温带。
3.估算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提示步骤:连接两地最近处,量算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可估算出实地距离。
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约为110km。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图6—2 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6—6 东北地区地形分布
【点拨】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地形图、政区图、城市图等地图,来帮助我们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认识中国某区域的地理位置,与我们在世界地理中所学到的方法是一致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时,首先读“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6-1),初步认识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然后读“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6-2)、确认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并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内部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相对位置;接着读“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6-6),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湖泊、地形区等,以及它们的分布状况,进而整体把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教材P25活动】
我们已经了解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读图,判断哪一幅图表示的相对位置,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
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比较日本、中国、蒙古国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日本:岛国,四面环海,限制了该国的领土范围,海上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来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便利,可抵达西亚、南亚及欧洲各国,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
蒙古国:内陆国,不临海,只适合与陆上邻国进行边境贸易,没有海运,不利于开展海外贸易,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主要作物有水稻、油菜等;
海南岛纬度较低,位于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主要作物有水稻、热带作物。
结合上述分析,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从绝对位置来看:东北地区自南而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温度条件可满足许多作物的正常生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从相对位置来看: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濒临渤海和黄海,背陆面海,海陆交通便利。
(二)地形特征
图6—7 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
【教材P27活动】
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地形图,可以了解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借助地形剖面图,可以认识区域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选择一条或多条恰当的剖面线绘制剖面图,可以归纳区域的地势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东北地区主要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2.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南北两侧高,中间低
四周高,中间低
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3.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
东北三省主要的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中国和朝鲜的界河)
河流冲积形成了哪些平原?
三江平原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而成;
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辽河平原由辽河冲积而成。
半环状的三带
外围: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
中间:山地和丘陵;
内部:广阔的平原。
【点拨】“白山黑水”
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系由火山口积水成湖。天池湖水碧蓝,水平如镜,群峰倒映,风景秀丽。
黑龙江流经黑龙江省北侧,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重要的界河,流域内森林茂盛,径流丰富。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松花江连接了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吉林等城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拓展】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气候特征
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哪几个温度带?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教材P29—30活动】
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
(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1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28~-8℃
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18~24℃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偏低,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500~1000毫米,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
C城市>B城市>A城市
(2)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
C城市
(3)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A城市为哈尔滨,B城市为长春,C城市大连。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垂直变化: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红松、落叶松、云杉—岳桦林—高山苔原;
原因: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升高逐渐降低。
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
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东南侧
因为东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同一植被带分布上限比西北侧要略高。
【点拨】东北地区的森林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
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东北针叶林的树种以落叶松居多,红松次之;阔叶林树种以杨、桦、栎为主。长期以来,东北林区一
直是中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拓展】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
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探究】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0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教材P31活动】
1. 计算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70人/km2、129人/km2、290人/km2
议一议,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东北在我们国家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相对漫长且寒冷,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此外,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地形、气候、交通、工业和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一: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交通和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偏少。
【点拨】闯关东
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迫于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民不顾禁令(清朝政府为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而颁布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陆续“闯”入东北。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人口的急剧增长。
知识点二:东北地区的民族及分布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拓展】各民族服饰
【点拨】旗袍与旗装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的寒冷气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作为日常服饰。民国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教材P33活动】
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狍子,鹿科,食草动物,是东北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多栖息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中国东北三省广布它们的踪迹。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二)城市分布
东北地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教材P35活动】
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集中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
·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 和俄罗斯联系密切。大连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大连的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也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每年9月初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不仅弘扬了中华服饰文化,更是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旅游盛会。
(1)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格调鲜明,如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等等。
特殊的历史进程,以及与俄罗斯接壤的地理位置,使哈尔滨与俄罗斯长期以来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因而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
(2)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饰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大连市位于40°N以南,是东北地区纬度最低的城市,而且依山傍水,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因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联系密切;
2.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3.环境优美,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点睛】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
知识点03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教材P36活动】
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下图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
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大豆、小麦、甜菜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有:甜菜、花生、亚麻
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点睛】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对比两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小麦(春小麦):分布较广
水稻:分布分散
玉米: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大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对比两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甜菜: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花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亚麻: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2/5强。
甜菜是重要的制糖原料。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甜菜总产量占全国的 1/3 强,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点拨】黑土地—土壤肥沃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等土壤,这些土壤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为黑土分布区,厚度可达1米;松嫩平原中西部为黑钙土分布区。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是中国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赋予东北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因不合理的垦殖等原因,东北地区的土壤面临着程度不等的流失问题。
【教材P38活动】
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大,人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二)重工业基地
【点拨】辽中南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石油、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点拨】说一说制约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
经过多年的开发,东北地区的一部分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许多工矿城市面临着资源不足的严峻挑战。比如,抚顺、阜新的煤炭资源趋于枯竭,辽中南地区有色金属矿山的资源量严重不足,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的可采储量大幅度减少。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也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2003年,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东北地区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重难点1 根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描述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包括省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临渤海、黄海,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重难点2 通过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城市景观图说出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和主要城市。
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集中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重难点3 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背景和战略转型
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石油、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