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知识点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知识点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9 11: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知识点0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知识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自然地理差异:
(一)1月平均气温:
秦岭—淮河线:
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0℃
以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二)河流封冻状况:
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封冻
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不封冻
(三)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线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
秦岭—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mm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温度带:
秦岭—淮河线以北是暖温带
秦岭—淮河线以南是亚热带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五)植被类型:
秦岭—淮河线人文地理差异:
(一)耕地类型:
秦岭—淮河线以北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线以南水田为主
(二)主要粮食作物:
(三)作物熟制: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四)主要经济林木:
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
(五)主要交通方式:
【点拨】秦岭和淮河
秦岭横亘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当代已被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引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
(二)四大地理区域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依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特殊的地理界线,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点拨】结合“秦岭—淮河线”划分南方、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差异:气候(气温和降水)
【点拨】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点拨】划分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差异:降水
【点拨】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差异:气温
【拓展】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部分。东南半壁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降水稀少,或者水热资源配合不够协调,是中国重要的牧区。
知识点0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
北方地区是指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中国东部秦岭—淮河线以北。
与北方地区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朝鲜。
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A是辽东半岛、B山东半岛、C渤海、D黄海。
北方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安徽、江苏的北部。面积(19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0% ;人口(5.8亿人),占全国的40%。
知识点二: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
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二)气候:
北方地区包含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
北方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径流量及年际变化大,有结冰期。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知识点三:人文环境特征
(一)林业
种植业
长城以北的主要作物:
甜菜马铃薯大豆
高粱玉米春小麦
长城以南的主要作物:
玉米棉花荞麦
甘薯谷子
北方地区盛产的温带水果:
苹果梨桃
杏柿子枣葡萄
北方地区地方特产:
东北三宝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黑龙江大庆油田山西煤矿鞍山铁矿
(四)历史文化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
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
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
南方地区主要的海峡、岛屿、半岛和濒临的海洋:
A台湾海峡、B琼州海峡、C台湾岛、D海南岛、E雷州半岛、F黄海、G东海、H南海
南方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行政中心:
南方地区包括:苏(南京)、皖(合肥)、鄂(湖北)、渝(重庆)、蜀(成都)、滇(昆明)、黔(贵阳)、湘(长沙)、赣(南昌)、浙(杭州)、沪(上海)、闽(福州)、粤(广州)、桂(南宁)、琼(海口)、港、澳、台等。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知识点二: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地形多平原和丘陵。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西部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有“水乡”之称。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二)气候:
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三)河流:
主要河流:长江(我国第一大河)、珠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主要的湖泊:鄱阳湖、洞庭湖
水文特征:水量大(降水多)、汛期长(雨季长)、含沙量小(植被茂密)、冬季不结冰(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植被:
常绿阔叶林
知识点三:人文环境特征
(一)农业
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淡水渔业。
耕地类型:水田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拓展】中国的热带作物
南方地区南部是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的活动积温在800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6℃,并且降水充沛,雨热同期这就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工业
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
【拓展】云南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丽江、大理的古老建筑,滇池、洱海的湖光山色,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泸沽湖畔的原始婚俗等,云南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一些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七彩云南”正在发展成为“旅游天堂”。
知识点0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知识点一: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中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图5—25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接壤。
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行政中心: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和甘肃省西北部(兰州)。
知识点二:人口和民族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30%;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
人口约占全国的4%。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知识点三:自然环境
地形:
西北地区地形分布图
主要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东西差距大。
气候:
西北地区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年降水量小。
距海远,地形阻隔,造成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
积沙漠分布。
河流:
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因为距海远、有高大山脉阻挡,干旱,所以河流数量少、水量小,河流季节变化量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有夏汛,季节变化量大,河流流量小。
西北地区的北部有一条河流为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俄罗斯称为鄂毕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动植物:
东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多表现为典型的荒漠景观,地表植被稀疏。以耐旱的植物为主如沙拐枣、梭梭林、胡杨树、沙蒿、骆驼刺等。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知识点四:农业发展
畜牧业
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所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种植业
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规律:在有河流、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的山麓处有种植业分布,因为西北干旱,河流、地下水、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称为灌溉农业。
塔里木河沿岸、河西走廊引流经河流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拓展】西北地区坎儿井
由于西北地区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
知识点五:主要矿产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甚为丰富,如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鄂尔多斯现已成为中国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拓展】中国的稀土资源
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由钪、钇、镧等17种金属元素所组成的金属大家庭。稀土金属用途广泛,在电子、冶金、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中国稀土储量居全球之首,生产规模和出口量皆居世界第一。内蒙古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中国稀土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2/3左右。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稀土资源的政策和措施。
图5—26白云鄂博稀土矿产区
(二)青藏地区
知识点一:位置和范围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青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青藏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拉萨)、青海省(西宁)、四川省(成都)的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
知识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地球上最年轻和最雄伟的高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地势高耸,成为黄河、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生态环境:生态破坏、草场退化
【拓展】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世界海拔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系统最敏感的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三: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影响
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高寒牧业
中国农业分布图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原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拓展】“高原之舟”的牦牛
牦牛是青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青藏地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牦牛奶可制酥油,毛皮能做皮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毛衣、毡,骨可入药,牛粪可做燃料。
毛长皮厚、体矮身健;御寒,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
种植业
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
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河流谷地处
河谷农业
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风力较小,谷地较平坦,土壤较肥沃,有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晴天多,光照强,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青藏地区种植业品种
【点拨】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造成那曲和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那曲与南京相比,纬度大致相同,但是海拔高的多,因此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低于南京。因此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和小麦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青海省南部为什么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请在图上找出依据。上网查查,那里有哪些珍稀动物?为什么要严格保护那里的生态环境?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具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特点,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藏袍早晚气温低,紧裹藏袍,中午气温升高,日照强烈,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者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牧区的居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搬运的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
①抵御严寒
②避免烈日照射
③适应游牧生活
碉房(农区和城镇)
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就地取材以石为材墙体厚实御寒
藏传佛教圣地:
青藏地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他们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交通:
①方式:公路、铁路、航空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②主要铁路干线:新藏线、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
【拓展】青藏铁路是世界上通过永久冻土区最长、最高的铁路
矿产资源:
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气候干旱,沙漠、盐湖、盐沼遍布。由于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目前,已在盆地内的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起了中国最大的钾肥厂此外,格尔木、锡铁山、冷湖等地也建有一批工矿企业。
煤、石油、铁、有色金属、钾盐
重难点1 能够运用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说出在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并描述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划分南方、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南北方的气候有何不同?最后分析得出划分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划分西北地区、北方地区主导因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分析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东西两侧降水有何差异?最后分析得出划分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3)划分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分析得出划分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地形地势。
重难点2 秦岭—淮河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重难点3 通过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重难点4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西北的干旱,不仅是气候,还有人为活动的影响: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陡坡开垦城市建设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