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3.1成比例线段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若,则的值为( )
A.1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
∴.
故选D.
分析:根据合分比性质求解.
2.已知,则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
∴
故选B.
分析:本题须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3.若,则等于( )
A.2:5
B.4:25
C.5:2
D.25:4
答案:A
解析:解答:∵,
∴,
∴.
故选A.
分析:根据两內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整理即可得解.
4.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x=2,y=3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A、x=2,y=3时,,故A正确;
C、当y=0时,无意义,故C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代数式求值,可得答案.
5.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由比例的性质,得
A、,故A正确;
B、,得,故B正确;
C、有无数个值,故C错误;
D、由合比性质,得,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可判断A、B;根据合比性质,可判断D.
6.若,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两边都除以,得
,
故选:B.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
7.若非零实数x,y满足,则等于( )
A.3:4
B.4:3
C.2:3
D.3:2
答案:B
解析:解答:∵,
∴,
故选:B.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解答.
8.不为0的四个实数a、b,c、d满足,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故A正确;
B、,故B正确;
C、,故C正确;
D、,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可得答案.
9.已知,那么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
∴设,,
A、,k不一定等于1,则不一定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一定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一定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定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设x=3k,y=2k,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
10.如果a=3,b=2,且b是a和c的比例中项,那么c=(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
,
当a=3,b=2时
,
,
.
故选:C.
分析:比例中项,也叫“等比中项”,即如果a、b、c三个量成连比例,即,则b叫做a和c的比例中项.据此代数计算得解.
11.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测得A、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cm,则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
A.10m
B.25m
C.100m
D.10000m
答案:C
解析:解答:设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xm,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00.
所以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100m.
故选C.
分析:设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xm,根据比例线段得,然后解方程即可.
12.在一张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70毫米,此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A.3.5千米
B.35千米
C.350千米
D.3500千米
答案:C
解析:解答:设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mm,
1:5000000=70:x,
解得x=350000000.
350000000mm=350千米
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50千米.
故选C.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比例式即可求得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要注意统一单位.
13.下列各组中得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4cm、2cm、1cm、3cm
B.1cm、2cm、3cm、5cm
C.3cm、4cm、5cm、6cm
D.1cm、2cm、2cm、4cm
答案:D
解析:解答:A、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4≠2×3,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B、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5≠2×3,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C、从小到大排列,由于3×6≠4×5,所以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D、从小到大排列,由于1×4=2×2,所以成比例,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四条线段成比例,根据线段的长短关系,从小到大排列,判断中间两项的积是否等于两边两项的积,相等即成比例.
14.在比例尺为1:m的某市地图上,规划出长a厘米,宽b厘米的矩形工业园区,该园区的实际面积是( )米2.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设该园区的实际面积是,
∵地图上长a厘米,宽b厘米的矩形工业园区的面积为:ab平方厘米,根据题意得:
,
∴,
平方厘米=平方米.
故选D.
分析:首先设该园区的实际面积是,然后由比例尺的定义列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15.已知线段a=2,b=4,线段c为a,b的比例中项,则c为( )
A.3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线段c为a,b的比例中项,
∴,
∵线段a=2,b=4,
∴,
∴c=.
故选C.
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列方程求解即可.
二、填空题
16.如果,且,那么k=______.
答案:3
解析:解答:由等比性质,得,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等比性质,可得答案.
17.已知,则的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由比例的性质,得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可用a表示b、c,根据分式的性质,可得答案.
18.已知,那么______.
答案:7:2
解析:解答:由合比性质,得,
故答案为:7:2.
分析:根据合比性质,可得答案.
19.已知线段a=2厘米,c=8厘米,则线段a和c的比例中项b是______厘米.
答案:4
解析:解答:∵线段b是a、c的比例中项,
∴,
解得b=±4,
又∵线段是正数,
∴b=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线段比例中项的概念,可得,可得,故b的值可求.
20.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地,它的一条边长为25m.在图纸上,这条边的长为5cm,其他两条边的长都为4cm,则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______m.
答案:20
解析:解答: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分别为xm、ym,
由题意得,,
解得x=y=20.
即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都是20m.
分析:设其他两边的实际长度分别为xm、ym,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
21.若,求的值.
答案:解答:设,
则,,,
所以.
解析:分析:先设,可得,,,再把a、b、c的值都代入所求式子计算即可.
22.已知:(x、y、z均不为零),求的值.
答案:解答:设,则,,
∴.
解析:分析:先设(k≠0),然后用k表示x、y、z;最后将x、y、z代入消去k,从而求解.
23.已知线段a、b、c满足,且.
(1)求a、b、c的值;
||
(2)若线段x是线段a、b的比例中项,求x的值.
答案:解答:(1)∵,
∴设,,,
又∵,
∴,解得,
∴,,;
(2)∵x是a、b的比例中项,
∴,
∴,
∴或(舍去),
即x的值为.
解析:分析:(1)利用,可设,,,则,然后解出k的值即可得到a、b、c的值;
(2)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得到,即,然后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解.
24.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有甲、乙两个相似三角形区域,其周长分别为10cm和15cm.
(1)求它们的面积比;
(2)若在地图上量得甲的面积为,则乙所表示的实际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解答:(1);
(2)∵,,
∴,
又∵比例尺是1:1000,
∴.
解析: 分析:(1)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解;
(2)首先根据两个图形的面积的比即可求得乙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得实际面积.
25.已知,求.
答案:解答:令,
∴,,,
∴原式.
解析:分析:设,,,再代入原式即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