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化学 一轮复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考点梳理精讲
学习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1.(2023·恩施州)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命题点1
燃烧和灭火
D
2.(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B
3.(湖北真题组合)
(1)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 。[2022·十堰]
(2)消防演习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此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022·鄂州]
(3)小灵在家学做番茄炒蛋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她可以用
(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022·恩施州]
隔绝可燃物
使可燃物温度
降至着火点以下
增大
(4)如图,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随州]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时,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4.(2023·黄冈、孝感、咸宁)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
5.(2022·武汉)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填字母)。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烧杯
C
4P+5O22P2O5
6.(2023·宜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7.(2023·三市一企)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扑灭
C.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命题点3
用火安全知识
C
B
8.(2023·荆州)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A
9.(2022·黄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命题点4
催化剂
【实验结论】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1)FeCl3溶液、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有
组别 试剂
第1组 2 mL 5% H2O2
第2组 2 mL 5% H2O2+3滴FeCl3溶液
第3组 2 mL 5% H2O2+3滴CuSO4溶液
第4组 2 mL 5% H2O2+少量MnO2粉末
(2)几组实验中催化效果最优的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
2H2O22H2O+O2↑
对照实验
(4)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表。据此可得出:升高温度或 (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增大
温度 H2O2浓度 50 ℃ 60 ℃ 70 ℃
5%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极少量气泡
10%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15%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5)实验需要30 g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 g 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______g蒸馏水配制。
20
10
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知识点1
燃烧
3.燃烧条件的探究
1.有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
2.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2.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知识点2
灭火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 锅盖盖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档案、精密仪器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熄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油、气着火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隔绝空气(或氧气)
酒精在桌面燃烧 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衣物(房屋)着火 用水灭火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 砍伐周边树木,形成隔离带,用水灭火 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描述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知识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知识点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实验现象及分析
(1)如图1,薄铜片上的白磷 ,红磷 ,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实 验 9
燃烧条件的探究
图1
图2
燃烧
不燃烧
(2)如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接触。
(3)如图2,通入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与 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 ,
,三者缺一不可。
氧气(或空气)
氧气
可燃物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装置中物品的作用
(1)烧杯上的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
(2)热水的作用:①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提供热量
4.装置的改进与评价
图3
①甲、乙装置的优点是 ;气球的作用是 。
②丙装置将玻璃管改为漏斗,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气球收集燃烧产物,环保等(合理即可)
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防止通入空气后将白磷吹散,保证实验
结果准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学习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命题点1 燃烧和灭火
1.(2023·恩施州)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D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B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3.(湖北真题组合)
(1)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可燃物 。[2022·十堰]
(2)消防演习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此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022·鄂州]
(3)小灵在家学做番茄炒蛋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她可以用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022·恩施州]
(4)如图,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时,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2022·随州]
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
4.(2023·黄冈、孝感、咸宁)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2022·武汉)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烧杯 (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C (填字母)。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命题点3 用火安全知识
6.(2023·宜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7.(2023·三市一企)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
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扑灭
C.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8.(2023·荆州)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命题点4 催化剂
9.(2022·黄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组别 试剂
第1组 2 mL 5% H2O2
第2组 2 mL 5% H2O2+3滴FeCl3溶液
第3组 2 mL 5% H2O2+3滴CuSO4溶液
第4组 2 mL 5% H2O2+少量MnO2粉末
【实验结论】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1)FeCl3溶液、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 有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2)几组实验中催化效果最优的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对照实验 。
(4)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表。据此可得出:升高温度或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温度H2O2 浓度 50 ℃ 60 ℃ 70 ℃
5%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极少量气泡
10%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15%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5)实验需要30 g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 20 g 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 10 g蒸馏水配制。
知识点1 燃烧
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三者缺
3.燃烧条件的探究详见本册P95实验9
1.有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
2.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知识点2 灭火
1.原理三者之中满
2.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 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图书、档案、精密仪器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熄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油、气着火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酒精在桌面燃烧 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衣物(房屋)着火 用水灭火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 砍伐周边树木,形成隔离带,用水灭火 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描述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安全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知识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知识点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
实验9 燃烧条件的探究
图1 图2
1.实验现象及分析
(1)如图1,薄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红磷 不燃烧 ,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如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氧气(或空气) 接触。
(3)如图2,通入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与 氧气 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可燃物 ,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3.装置中物品的作用
(1)烧杯上的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
(2)热水的作用:① 提供热量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4.装置的改进与评价
图3
①甲、乙装置的优点是 用气球收集燃烧产物,环保等(合理即可) ;气球的作用是 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
②丙装置将玻璃管改为漏斗,其优点是 防止通入空气后将白磷吹散,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学习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12讲 燃烧与灭火 化学反应的调控
命题点1 燃烧和灭火
1.(2023·恩施州)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D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2022·宜昌)“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B )
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
3.(湖北真题组合)
(1)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可燃物 。[2022·十堰]
(2)消防演习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此方法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2022·鄂州]
(3)小灵在家学做番茄炒蛋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变黑,她可以用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通风口的方法来调节。[2022·恩施州]
(4)如图,探究灭火的原理: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酸,蜡烛火焰熄灭,灭火的原理是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充满烧杯时,会隔绝氧气使蜡烛熄灭 。[2022·随州]
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
4.(2023·黄冈、孝感、咸宁)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
B.其他条件不变时,图1和图2中的红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
C.图1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最终测量结果偏大
D.图2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实验现象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2022·武汉)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烧杯 (填“烧杯”或“试管”)。
(2)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C (填字母)。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实验2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命题点3 用火安全知识
6.(2023·宜昌)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室内着火,打开门窗
B.燃气泄漏,开灯检查
C.火灾逃生,匍匐前进
D.加油站内,接打电话
7.(2023·三市一企)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
A.加油站、服装厂必须严禁烟火
B.电器着火时,迅速用水扑灭
C.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D.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
8.(2023·荆州)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应对火灾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遭遇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
C.扑灭电器失火不可用水基型灭火器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出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命题点4 催化剂
9.(2022·黄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作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组别 试剂
第1组 2 mL 5% H2O2
第2组 2 mL 5% H2O2+3滴FeCl3溶液
第3组 2 mL 5% H2O2+3滴CuSO4溶液
第4组 2 mL 5% H2O2+少量MnO2粉末
【实验结论】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1)FeCl3溶液、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 有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2)几组实验中催化效果最优的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对照实验 。
(4)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表。据此可得出:升高温度或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可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
温度H2O2 浓度 50 ℃ 60 ℃ 70 ℃
5%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极少量气泡
10% 无明显气泡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15% 无明显气泡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5)实验需要30 g 10%的过氧化氢溶液,可用 20 g 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 10 g蒸馏水配制。
知识点1 燃烧
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三者缺
3.燃烧条件的探究详见本册P95实验9
1.有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
2.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知识点2 灭火
1.原理三者之中满
2.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 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图书、档案、精密仪器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熄灭酒精灯 灯帽盖灭
油、气着火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酒精在桌面燃烧 湿抹布扑盖 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衣物(房屋)着火 用水灭火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森林火灾 砍伐周边树木,形成隔离带,用水灭火 隔离可燃物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能描述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安全
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
知识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知识点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
实验9 燃烧条件的探究
图1 图2
1.实验现象及分析
(1)如图1,薄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红磷 不燃烧 ,因为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如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氧气(或空气) 接触。
(3)如图2,通入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因为热水中的白磷与 氧气 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可燃物 ,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3.装置中物品的作用
(1)烧杯上的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
(2)热水的作用:① 提供热量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4.装置的改进与评价
图3
①甲、乙装置的优点是 用气球收集燃烧产物,环保等(合理即可) ;气球的作用是 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
②丙装置将玻璃管改为漏斗,其优点是 防止通入空气后将白磷吹散,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