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化学反应电能第一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5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化学反应电能第一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53页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10 09: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课程标准
任务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
教材中的实验现象和必修二所学实验现象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名称 单液电池 双液电池(盐桥电池)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电流表 指针偏转
电极变化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质量增加
电流变化 一段时间后,电流逐渐衰减 产生的电流持续、稳定
1.锌铜原电池工作时,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提示:电子由锌片移向铜片,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由铜片移向锌片,而阳离子正好相反。
2.锌铜原电池可以看做两个半电池组成,试分别写出两个电极上的反应及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Zn片:Zn-2e-===Zn2+(氧化反应)
Cu片: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Zn+Cu2+===Zn2++Cu。
3.什么是盐桥?盐桥有什么作用?
提示: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离子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①构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②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使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持续进行,能长时间稳定放电。
4.单液电池、双液电池(盐桥电池)两原电池中哪个工作效率高?
提示:双液电池(盐桥电池)工作效率高,单液电池中锌片和硫酸电解质溶液直接接触,少量锌会与硫酸直接反应,降低工作效率。
新知构建
1.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定义:能把_____转化为______的装置。
(2)构成条件
化学 
电能
活泼性不同
电解质
闭合
2.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应用评价
1.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其原因。
(1)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材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正确。
(2)双液原电池中,盐桥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答案:错误,双液原电池中,盐桥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锌铜原电池中,电子由锌电极经导线流向铜电极,再经电解质溶液流回锌电极。
答案:错误,电子是不能在电解质溶液里传导的。
(4)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答案: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简易的原电池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镁、b为CuCl2,则正极材料为___,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Al 
Mg-2e-===Mg2+
镁、铝均能与CuCl2溶液反应,但镁比铝活泼,故镁失去电子做负极。
(2)若a为镁、b为NaOH,则Mg极上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
原”),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
Al-3e-+4OH-===[Al(OH)4]-
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镁不能,铝做负极失去电子变成[Al(OH)4]-,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H)4]-。
(3)若a为铜、b为浓硝酸,则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铜
2H++NO+e-===H2O+NO2↑
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铜失去电子做负极,正极上是NO
得到电子生成NO2。
(4)上述事实表明,确定原电池中电极的类型时,不仅要考虑电极材料本身的性质,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返回
任务二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将金属a、b用导线相连插入稀硫酸中,发现b上产生气泡,则a与b相比较,谁更活泼?
提示:a比b活泼。
2.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时常加入少量铜片,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形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
3.已知2Fe3++Cu===2Fe2++Cu2+,如何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提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Cu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可为惰性电极或不如Cu活泼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一定含Fe3+。
问题探究
新知构建
1.加快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粗锌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3.设计原电池
原电池装置的设计思路是“两极一液一连线”。
以Fe+CuSO4===FeSO4+Cu反应为例,原电池装置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步:将电池总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负极:Fe-2e-===Fe2+,正极:Cu2++2e-===Cu。
第二步:确定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负极材料:失电子的物质(还原剂)作负极材料,即Fe。
正极材料:比负极材料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正极材料,如Cu、Ag或C等。
电解质溶液:含有氧化剂的物质作电解质,即CuSO4溶液,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应含有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金属阳离子。
第三步:画出装置图,并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如图。
应用评价
1.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其原因。
(1)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
答案:错误,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
(2)将Mg和Al用导线连接放入NaOH溶液中,Al不断溶解,说明活泼性:Mg<Al。
答案:错误,这个实验是利用的铝的特殊性质,实际上活泼性:Mg>Al。
(3)足量的Zn与稀H2SO4反应时,滴入CuSO4溶液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因为 增大。
答案:错误,速率加快的原因是锌把CuSO4溶液中的Cu2+置换为Cu,从而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4)增大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能加快原电池的反应速率。
答案:错误,要看电解质溶液是否参加反应。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盐桥为盛有KNO3饱和溶液的琼脂的U形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电解质Y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盐桥中的________移向_________溶液。
Cu
AgNO3 

Ag++e-===Ag
Cu(NO3)2
根据反应原理:2Ag+(aq)+Cu(s)===Cu2+(aq)+2Ag(s)可知,X应为铜电极,而Y应为硝酸银溶液。由于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而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银电极为正极,铜电极为负极。
返回
随堂演练
1.100mL6mol/L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钾(固体)

碳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氢离子,放出的氢气量减小,故A不选;硫酸中加水,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放出氢气的量不变,氢离子浓度降低,放出氢气的速率减慢,故B选;加入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构成原电池,锌与硫酸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硝酸钾提供了 ,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和锌反应不产生氢气,故D不选。
该装置为有盐桥的原电池,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比银活泼,铜是负极,银是正极,据此分析解答。铜电极是负极,故A错误;铜电极是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故B正确;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故C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则盐桥中的阴离子会进入硫酸铜溶液,故D错误。

2.下列关于如图装置(该盐桥为含KNO3的琼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银电极是负极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盐桥中K+移向CuSO4溶液

3.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①M+N2+===N+M2+,M是还原剂、N是还原产物,所以M的还原性大于N;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M是正极,则还原性P大于M;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说明N是负极,N的还原性大于E,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P>M>N>E;答案选A。
4.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将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设计成原电池,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是___,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等代替。
Ag
石墨(C)或Pt
由Cu+2FeCl3===CuCl2+2FeCl2可知,Cu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不如Cu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FeCl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该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是Ag,也可选用石墨(C)或Pt。
(2)画出你所设计的双液原电池的装置图,并标注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由Cu+2FeCl3===CuCl2+2FeCl2可知,Cu作负极,C棒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用盐桥相连接成闭合回路,双液
原电池的装置图为 。
答案:
(3)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
Cu-2e-===Cu2+ 
Fe3++e-===Fe2+ 
由 可知,该原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e- ===Cu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
(4)该电池负极材料质量减少3.2g,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
该电池负极材料质量减少3.2g,则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为n(Cu)=
=0.05mol,由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可知,电路中通
过的电子的数目为0.05×2×NA=0.1NA或0.05×2×6.02×1023=
6.02×1022。
0.1NA或6.02×1022
返回
课时测评

题点一 原电池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风力发电 水果电池 燃料燃烧 手机充电
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故B正确;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2.仅用提供的下列各组物质能组成原电池的
选项 A B C D
电极材料 Al、Ag C、C Cu、Cu Cu、Fe
电解质溶液 稀H2SO4 稀H2SO4 稀HNO3 酒精
铝为电池的负极,失电子产生硫酸铝,银为正极,能形成原电池,A符合题意;两个C电极均不与稀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符合题意;两个Cu电极均会与稀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不发生定向移动,不能形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M的浓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两球的浮力变化)
A.当M为CuSO4、杠杆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B.当M为AgNO3、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C.当M为盐酸、杠杆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M为CuSO4、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
杠杆为导体时,该装置形成原电池,Fe为负极、Cu为正极,A、B、C三个选项中Fe均会溶解,质量减轻,所以B端高;杠杆为绝缘体时,不形成原电池,D选项中只在铁球上发生反应:Fe+Cu2+===Fe2++Cu,铁球质量增加,B端低。

4.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2,一种有CO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为负极,碳纳米管为正极,放电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CO2在正极上得电子
C.阳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 D.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放电时总反应为4Na+3CO2===2Na2CO3+C。放电时负极上的Na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a+,故A错误;放电时正极上的CO2得到电子生成C,故B正确;放电时阳离子移向正极,故C错误;放电时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题点二 原电池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5.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O 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
B.每消耗 ,转移3mol电子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Y3++7H2O-6e-=== +14H+
D.左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4++2e-===X2+
已知右池中 转化为Y3+,则右池发生还原反应,右池中的石墨作正极,左池中的石墨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左池中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2+-2e-===X4+,正电荷数增加,要保持溶液呈电中性,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左池,则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A项正确、D项错误;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14H++6e-===2Y3++7H2O,每消耗1mol ,转移6mol电子,B、C项错误。

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B.由金属Al、Cu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Al、Mg、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H)4]-
D.由金属Al、Cu和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铁比铜活泼,则铁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A错误;铝比铜活泼,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故B正确;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H)4]-,故C正确;Al遇浓硝酸钝化,则铜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D正确。

题点三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
7.用过量铁片与稀盐酸反应,为减慢其反应速率而生成氢气量不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几项
①以铁屑代替铁片 ②用过量铜片代替铁片 ③在稀盐酸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④在稀盐酸中加入CH3COONa固体 ⑤在稀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 ⑥在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钾溶液 ⑦在稀盐酸中加入Na2CO3固体
A.1 B.2
C.3 D.4
用铁屑代替铁片,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产生氢气量不变,①不可行;铜和盐酸不反应,②不可行;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铁片过量,可形成微小的铁铜原电池,加快产生氢气速率,且产生氢气量不变,③不可行;醋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醋酸,醋酸是弱酸,使得反应速率减慢,产生氢气量不变,④可行;在稀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会使盐酸浓度变小,使得反应速率减慢,产生氢气量不变,⑤可行;在稀盐酸中加入硝酸钾溶液引入硝酸根离子,等价于铁和硝酸反应,不能生成氢气,⑥不可行;碳酸钠消耗盐酸,使得产生氢气量减少,⑦不可行;综上分析,不可行的为①②③⑥⑦,可行的为④⑤;答案选B。

8.某水处理剂由纳米铁粉附着在多孔炭粉的表面复合而成,利用原电池原理处理弱酸性废水中的NO时,其表面发生如图所示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B.正极附近溶液的酸性增强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D.与单独使用纳米铁粉相比,该水处理剂能加快NO的去除速率
纳米铁粉作负极,Fe-2e-===Fe2+,硝酸根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还原成铵根离子: +10H++8e-=== +3H2O,正极附近酸性减弱,电池工作时,H+向正极移动,故A、B、C错误;利用原电池原理,加快反应速率,与单独使用纳米铁粉相比,该水处理剂能加快 的去除速率,故D正确;故选D。
9.反应Fe+H2SO4===FeSO4+H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
A.将铁粉改为铁片
B.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C.滴加少量CuSO4
D.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
C
将铁粉改为铁片则减小铁与硫酸的接触面积,故反应速率减慢,A不符合题意;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有反应CH3COO-+H+
H3COOH,将导致溶液中H+浓度减小,故反应速率减慢,B不符合题意;滴加少量CuSO4,由于反应Fe+CuSO4===FeSO4+Cu,置换出的铜附在铁上可形成微小的原电池,故反应速率加快,C符合题意;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在铁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将使反应速率减慢,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石墨棒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石墨棒为____极(填“正”或“负”)。石墨棒上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
移向____极(填“正”或“负”),若反应产生3.36L气体(已换算成标况下),则理论上消耗铁的质量是____g。

有气泡产生
2H++2e-===H2↑

8.4
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铁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则石墨棒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石墨棒上产生的现象为有大量的无色气泡产生,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故溶液中的 移向负极,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若反应产生3.36L气体(已换算成标况下),则理论上消耗铁的质量是 ×56g·mol-1=8.4g;
(3)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认为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填字母)。
A.AgNO3+HCl===AgCl↓+HNO3
B.NaOH+HCl===NaCl+H2O
C.C(s)+H2O(g)===CO(g)+H2(g)
D.Pb+PbO2+2H2SO4===2PbSO4+2H2O
在所选反应中选择其中某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Pb-2e-+ ===PbSO4
由于原电池中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故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据此分析解题。AgNO3+HCl===AgCl↓+HNO3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NaOH+HCl===NaCl+H2O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s)+H2O(g)===CO(g)+H2(g)反应中虽然C和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但是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不能设计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Pb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且能够自发进行,可以设计成原电池,D符合题意;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Pb转化PbSO4,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该电池负极反应为Pb-2e-+
===PbSO4。
10.某探究活动小组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两位同学均使
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
6mol·L-1稀硫酸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
6mol·L-1NaO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
Mg-2e-===Mg2+
2H++2e-===H2↑
甲池中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M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Al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乙池中负极为____,正极发生_____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片 
还原
2Al+2OH-+6H2O===2[Al(OH)4]-+3H2↑
乙池中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所以负极为Al,正极为Mg,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如果甲与乙两位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若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
(填元素符号,下同)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活动性更强。
Mg 
Al
甲池中Mg为负极,Al为正极;乙池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若根据负极材料金属比正极活泼,则甲判断出Mg的活动性强,乙判断出Al的活动性强。
(4)由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填字母)。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电解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条件多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返回
AD
(5)上述实验也反过来证明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直接判断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做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如不可靠,则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靠
在两电极之间连上一
个电流表测电流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