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六种物态变化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如冰变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如蒸发、沸腾)。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如干冰变成气体)。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如霜的形成)。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
熔点: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如冰的熔点是0℃)。
凝固点: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如水的凝固点是0℃)。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如冰、金属)。
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如石蜡、玻璃)。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两种形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缓慢汽化(如湿衣服变干)。
沸腾: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如水沸腾)。
液化: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实现(如露水、雾的形成)。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如干冰升华、樟脑丸变小)。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如霜、雾凇的形成)。
知识点五:物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知识点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蒸发:湿衣服变干、洒水降温。
液化: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热水壶口的“白气“。
凝华:霜、雪的形成。
练习题1:(2024武汉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______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______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______0℃。
练习题2:(2023武汉中考)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练习题3:(2023武汉四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2: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第一次实验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这说明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2)若两次实验中,从开始计时至水沸腾所用时间相同,则第二次实验开始计时时水的温度为 88 ℃。
练习题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________℃。
练习题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沸腾是一种剧烈的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
(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可知,若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 g,则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g。a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水从90℃加热至刚好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了__________J的热量。(不考虑水量损失)
练习题6:(2024武汉3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固体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固体熔化时间持续了大约15min
C.第20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练习题7:(2023武汉中考)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熔化现象
练习题8: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练习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让试管中的固体尽快熔化
B.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的沸点是100℃
D.试管中的物质在25min与1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题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给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练习题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C.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3:5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知识点一:六种物态变化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如冰变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如蒸发、沸腾)。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如干冰变成气体)。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如霜的形成)。
知识点一:熔化和凝固
熔点: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如冰的熔点是0℃)。
凝固点: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如水的凝固点是0℃)。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如冰、金属)。
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和凝固点(如石蜡、玻璃)。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两种形式: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缓慢汽化(如湿衣服变干)。
沸腾: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如水沸腾)。
液化:通过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实现(如露水、雾的形成)。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如干冰升华、樟脑丸变小)。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如霜、雾凇的形成)。
知识点五:物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
知识点六: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蒸发:湿衣服变干、洒水降温。
液化: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热水壶口的“白气“。
凝华:霜、雪的形成。
练习题1:(2024武汉中考)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___BC___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__固液共存____态。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液化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___低于___0℃。
练习题2:(2023武汉中考)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36℃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吸收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不变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B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练习题3:(2023武汉四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为2: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第一次实验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这说明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2)若两次实验中,从开始计时至水沸腾所用时间相同,则第二次实验开始计时时水的温度为 88 ℃。
练习题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变大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液化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吸收热量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2min温度升高5℃。则图乙中t0=____87____℃。
练习题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沸腾是一种剧烈的___汽化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不变____;
(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可知,若a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 g,则b组同学烧杯中水的质量为___200____g。a组同学将烧杯中的水从90℃加热至刚好沸腾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了_____4200_____J的热量。(不考虑水量损失)
练习题6:(2024武汉3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该固体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固体熔化时间持续了大约15min
C.第20min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练习题7:(2023武汉中考)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C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汽化现象 D.熔化现象
练习题8: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练习题9: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可以让试管中的固体尽快熔化
B.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15min
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的沸点是100℃
D.试管中的物质在25min与10min时记录的温度相同,说明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题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给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练习题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C.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3:5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